第九十章 東林黨慘敗被逐,江南爆發武裝抗稅(求追訂月票)(2 / 2)

魏公公肯定是不願意看到李獻忠回到京師的。

魏忠賢說道:“啟稟陛下,奴婢覺得此事不妥。”

“如今遼東才剛剛安定,‘女真三衛’雖說臣服於大明了,可這都是建立在遼國公坐鎮遼東的前提之下,遼國公要是突然回京恐怕這些人又會蠢蠢欲動了!”

熊廷弼也說道:“遼東隻是表麵上穩定,其實周邊還是暗潮湧動,遼國公如果離開遼東無論是對女真蒙古各部,還是對遼東將士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絕對不可行!”

“目前努爾乾都司才剛剛重新啟動,陛下不可半途而廢!”

就連幾個中立的閣臣也認為朝廷此時調遼國公回京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難免會被人說朝廷這是在卸磨殺驢。

即使要防微杜漸,也應該要等到遼東徹底平穩安定之後再采取措施。

李獻忠為大明開疆擴土,朱由校此時正在興頭上,自然是不願意將李獻忠召回來的。

眼見調李獻忠回京不成,韓爌又說道:“既然如今已經沒有建虜在朝鮮肆虐了,那麼似乎也沒有必要再設立朝鮮總督了,駐朝明軍也可以回國了。”

這個建議還是讓朱由校頗為心動的。

他也不是不知道李獻忠在遼東尾大不掉的危害。

雖然自己答應過不會動他的遼東經略,不過既然朝鮮的事情已經解決了,那麼的確是可以撤銷朝鮮總督了。

正當朱由校在猶豫之時,禮部又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原朝鮮領議政金自點在漢陽接受了原朝鮮王李倧的禪讓,金自點成為了新的朝鮮大王,他派出的使者已經到達了京師,要求大明冊封其為新的朝鮮王!

聽到這個消息後,乾清宮的人都震驚了!

這不就是說朝鮮的領議政金自點篡位了嗎。大家都是老江湖,禪讓這一套糊弄誰啊?

最主要金自點不是朝鮮王族,朝鮮的這次政變相當於是改朝換代了!

首輔韓爌說道:“啟稟陛下,金自點這可是謀逆篡位之舉,我大明絕不可以承認其朝鮮王位!”

“非但不能承認其王位,還應該即刻出兵朝鮮,迫使金自點將朝鮮的王位還給李氏!”

孫承宗也說道:“若是此等叛逆之舉我大明的確認了,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人,隨時都可以造反奪位了嗎?”

“隻怕這樣一來,會有更多覬覦王位的宵小之徒趁機造反,到時候可就要天下大亂了!”

朱由校覺得這兩人說的也挺有道理,於是看向了魏忠賢!

魏忠賢趕緊說道:“朝鮮的具體情況我們現在並不了解,我看也不用急著下結論。還是先等遼國公的奏報到了,了解了具體情況後再做判斷吧!”

不久後李獻忠的奏報也到了。

李獻忠認為這次朝鮮百姓起來推翻朝鮮王李倧的原因,是李倧不得人心,搞的朝鮮民不聊生,百姓們忍無可忍了才揭竿而起,擁立金自點的。

這是朝鮮的內政,大明雖然是宗主國,但也不宜過多乾預。

可以先不冊封金自點,靜觀其變。

這樣無論是李氏複辟還是金氏改朝最終都會有求於大明,也便於大明撈取更多的好處。

儘管韓爌大聲疾呼道:“此乃荒謬之言,李氏乃朝鮮正統,我大明怎麼能夠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對此謀逆之事視而不見?”

魏忠賢說道:“韓閣老言重了,金自點畢竟是接受的禪讓,又不是弑君上位的。人家朝鮮百姓自擁護金自點,我大明有何必去做這個惡人?”

最終在魏忠賢等人的主導下,天啟帝還是決定暫時靜觀其變。

這樣一來,駐朝明軍自然是不能裁撤了。

不久之後閹黨利用京察機會將大批東林黨人逐出了京城。

而大批官員通過行賄或者巴結魏忠賢取得了官位。

儘管朱由校對於內閣以及六部的正副主官都予以了保留。

但是東林黨由於失去了京城的中下層骨乾力量,已經逐漸失去了在朝堂之中的話語權。

首輔韓爌更是痛恨如今的“禮崩樂壞”,發了一些牢騷。

認為天啟帝朱由校在李獻忠同魏忠賢的慫恿下,不顧真理公義,隻看中眼前的利益,這是取禍之道。

閹黨們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閣臣禮部左侍郎顧秉謙直接舉報首輔韓爌的大逆不道。

雖然朱由校並沒有深究這件事,但是已經對朝堂心灰意冷的韓爌還是提出了辭職。

最終朱由校的駁回了兩次後還是批準了韓爌的辭呈。

韓爌辭職後,為數不多仍然堅持在朝堂上的東林高官也提出了辭職。

導致整個東林黨的勢力幾乎被完全趕出了朝堂。

東林黨人中僅有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依然留在了朝堂之上。

而顧秉謙更是在魏忠賢的支持下成功當上了天啟朝的第三任首輔。

閹黨一時間風光無二,原本“九千歲”還隻是溜須拍馬的太監以及閹黨成員在私下的稱呼。

如今隻要不在朱由校的麵前,他們都直接稱呼魏忠賢為“九千歲”。

而各地的封疆大吏為了討好“九千歲”,更是在全國各地給魏忠賢建了不少的生祠。

在魏忠賢的治理下,大明既平定了遼東的外患,又減免了百姓的“遼餉”。

一時間魏公公的生祠香火鼎盛!

雖然東林黨人的勢力被逐漸趕出了朝堂。

但是又有一股新興的力量複社正在崛起。

複社的領導人張溥對於東林黨人的遭遇是十分同情的,早在他們被朝廷下罪入獄之初,張溥便開始為他們鳴不平。

這次閹黨利用京察將大量的東林黨人趕出朝堂。

使張溥看到了複社崛起的希望,很快他就聯絡這些回鄉的東林黨人,讓他們加入複社。

尤其是內閣首輔韓爌辭職後,複社更是以繼承東林衣缽為口號。

天啟三年7月,張溥在接到吳江縣令熊開元的邀請來到吳江縣尹山召開第一次的複社大會。

大會上張溥等人利用了當前蘇鬆地區對魏忠賢稅收的不滿,提出了“武裝抗稅,將閹黨稅監趕出蘇州”的口號。

尹山大會宣告複社正式走上曆史的舞台。在士大夫群體中引起了極大地反響,一些有誌之士紛紛加入複社。

複社的社會活動得到了吳江巨商吳氏、沈氏的大力讚助。

因為此時在大明稅賦最重的蘇鬆地區,士紳商人對於閹黨的忍耐也已經到達了極限!

原本蘇州同鬆江兩府的稅收就是天下最重的。

蘇州在元末是張士誠的首府平江。

朱元璋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最終攻克這裡。

為了報複蘇州人對張士誠的支持,朱元璋給這裡的賦稅也是天下最重。

大明初年天下稅賦共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

其中浙江一省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石,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鬆江一百二十萬九千餘石。

要知道元末時蘇州的稅賦才36萬石,明初一下次變成了原來的8倍。

蘇州1府7縣,共有土地9.65萬頃,占全國土地總數849.6萬頃的1.1%,但承擔的稅糧是全國賦稅總額近10%。

比蘇州更慘的則是鬆江府,鬆江隻有2縣之地,如果按照平均土地的賦稅來算,鬆江承擔的賦稅甚至達到了蘇州1.5倍以上。

浙江乃是賦稅大省,可是蘇州居然以一府勝過浙江全省的賦稅,可見蘇州地區的賦稅之重。

而蘇鬆兩府更是以不足天下1.5%的土地,承擔了全國將近15%的賦稅,可見這兩地的稅賦之重。

蘇州的滸墅關前,魏忠賢的爪牙周奎文對於來往的船隻征收工關稅,門稅,過壩稅,船稅等各種雜七雜八的賦稅,引發了眾人極度的不滿。

在複社的鼓動下,富商們買通了太湖的水寇“浪裡飛”。

“浪裡飛”等人直接用裝滿火油的商船,向滸墅關放火。

隨後“浪裡飛”率領數百水寇以及數千由富商們聚集起來的家丁同百姓,殺向了滸墅關。

慌亂之中周奎文落水身亡,而他手下的稅丁也大多被這些水寇殺死。

“浪裡飛”等人更是搶走了滸墅關的數千兩白銀。

第二天蘇州城的紡織工們也不滿稅監對織機加收的賦稅,引發了數萬百姓圍毆稅官,並打死數人。

很快蘇州百姓抗稅的烽火,就燒向了整個江南,鬆江、常州、鎮江、甚至是南京同揚州等地都發生了武裝襲擊事件。

隨著武裝抗稅的升級,複社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

張溥更是提出了“發動群眾,武力驅逐閹黨的口號!”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感謝書友“李翰林”、“牛妖大魔王”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