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淮北諸軍沿河而進未有必勝,但是由覺華島攻寧遠應該是有把握的!朕就不信多爾袞會對寧遠見死不救......對了,祖可法的奏章上還言及多爾袞預備從關內各旗中抽調八十個牛錄去遼地開墾呢!他能不管寧遠?”
奉天殿西暖閣中,朱慈烺正背著手站在一張掛在牆壁上的巨大地圖前麵,和身後的李岩、吳襄、吳國勇、黃斌卿等四人在說話。
新落成的奉天殿有東暖閣和西暖閣這兩座附屬的樓閣,其中東暖閣是朱慈烺辦公、批閱奏章和召開兩府小朝會的地方。而西暖閣則是朱慈烺處理軍務機要的所在,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大元帥府參謀司的參軍在那裡值班——參謀司大元帥府下的一個衙署,在朱慈烺登基後,撫軍大元帥就進行了一番改組,曾經由朱慈烺擔任的大元帥一職將會長久出缺,同時設立了大元帥府左右軍師這兩個職位,主持大元帥府的日常工作。
左右軍師之下,則是參謀司、軍學司、海軍司、右通政司、武衛司等五司,以及錦衣衛、上直衛等兩衛。
其中參謀司類似後世的總參謀部,長官稱參謀司使,由左右軍師中的一人兼任,現任的參謀司使就是右軍師吳國勇。
軍學司顧名思義是管理軍事教育的,長官稱軍學司使,同樣由左右軍師中的一人兼任,現任的軍學司使是左軍師李岩。
海軍司是管海軍(水軍)的,海軍司使是黃斌卿,目前歸其管轄的仍舊隻有長江水師......真正的海軍可不是說建就能建起來的,必須有一個積累水手和發展造船業的過程——而且水手和造船業往往又和海洋貿易的中心港口掛鉤,隻有在中心港口,水手和船廠才會大量聚集。
在眼下的南明,能夠稱為“中心港口”城市隻有廣州、泉州和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上海。
其中上海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底蘊終究不足,沒有個十年二十年的,也很難替代廣州、泉州成為天下第一港。
而廣州、泉州又處於南明皇權控製能力的邊緣......也不是說掌控就能掌控的!
泉州姓了鄭,就不必多說了。廣府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曹友義已經帶著二三十萬“討飯團”去廣府安家,還在人煙稀少的“港深”一帶築城開墾,但是他們的到來,最多也就是震懾一下廣府、肇慶、惠州一帶的土客豪族,連潮汕那邊都不大買賬,活躍在廣東沿海一帶的海商、海賊就更不受控製了......
右通政司管的是軍郵,也就是信息、命令的傳遞。現任的司使是恭順侯吳汝征。
武衛司管人事的,不過不是管理全部人事,隻管軍官任職和調度,不管軍官的升遷、降級和考功——也就是軍官去哪裡任職,由大元帥府武衛司管。而軍官的升降裁汰,由兵部考功司管。
目前掌握武衛司的是從山東回來的李若璉。
錦衣衛還和原來一樣,是個特務組織,由朱純傑控製。
而上直衛則是個管質子的衙門——朱慈烺還是部分采納了《諫封建議政疏》中的建議,實行“官府者官府之,封建者封建之”的政策,對於暫時沒有能力實行流官管理的地盤,采取分封藩主(內藩,臣服大明的藩屬國稱為外藩)的辦法加以控製。而受封的藩主,就要交出人質,通常是質子,到了南京、武漢後,就授予一個上直衛的官職養(控製)起來。
而藩主的稱號,目前暫時了節度使、宣慰使、鎮守使、藩王、藩國公、藩侯和自治市議事局——這個議事局是個“集體藩主”,不是由自然人,而是由一個集體共同擔任藩主!
可彆以為這種看著像議會民主的製度是朱慈烺從後市抄來的,朱慈烺現在是皇上,才不會喜歡議會什麼的呢!
這個“議事局”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出現過!是明朝“原生”的製度,出現在徽州,是由一群鬨事抗稅的士子成立的。起因是徽州府的首縣歙縣單獨承擔了一筆9000匹的“人丁絲絹”(每年都要交),交了200年都沒事兒,結果到萬曆年間鬨起來了,六個縣互相甩鍋,誰都不肯交稅,萬曆下了聖旨協調也不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