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謙益點出的其實是曆史上所有南渡政權都曾經麵臨的麻煩——跟隨南遷北方貴族、士族、軍閥的人數和南方土著相比,那是不值一提的!
而且南渡的權貴基本上都是兩手空空,沒有多少生產資料,也就是有刀把子而無錢袋子。而這一屆南渡權貴比以往曆屆更慘,不僅沒有錢袋子,連刀把子都被朱慈烺給牢牢控製了——雖然刀把子在北人兵將手裡,但是現在沒有一個北人軍頭能和朱慈烺叫板!
因為朱慈烺入南京的時候采取了多爾袞在北京類似的政策,將克難新軍的骨乾將士都變成了“南京人”,給他們在南京周圍分了土地,還出錢出地讓他們在南京建房安置——當時看起來似乎花了許多冤枉錢,把好不容易抄來的南京勳貴的財產都散出去了大半。
但是這個錢“燒”得很值,把吳襄、吳三輔、李岩、郝搖旗、李若璉、曹友義這些新軍高級將領手裡的兵權都燒沒了。將克難新軍的兵權,都集中到了朱慈烺自己的手中!
在牢牢掌控了強大的克難新軍之後,朱慈烺又通過武力或和平的手段,將另外幾個強大的北人軍事集團(左良玉、黃得功、高傑、史可法、高宏圖、左懋第等)一一消滅或者收服。
到了洪興三年的時候,基本已經做到了“北人大團結”——全都團結在了朱太子的周圍。
而在團結北人刀把子的同時,朱皇帝也在努力的用北人刀把子打劫南人的錢袋子!
他的錢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沒有南遷,沒有帶著一群兩手空空的北人“窮貴”南下,朱慈烺就算守住了北京,一樣會天天為錢發愁。
現在他有了幾十萬南下的北人“窮貴”,當然不怕什麼東林黨、西林黨的......現在是小冰河期,水可涼著呢!誰想下去試試儘管站出來!
而且不管淹死多少,活著的都得交錢!
當然了,朱皇帝搞錢的辦法也不是派北軍去搶,甚至不是派北人官員去搜刮,而是讓投靠大明朝廷的南方士大夫官員自己去刮錢!
為了提高刮錢的效率,朱慈烺還敢於放權給南方士大夫官員,允許本地人當本地官——這樣才知道上哪兒去搜刮啊!而且他還允許表現良好的南方官員久任一地,絲毫不擔心養成割據勢力。
比如那個從上海縣令升鬆江知府的羅大公,就是連續三屆的“刮錢明星”,上海人民送了他一個“羅扒皮”的外號,官聲差得一塌糊塗。不過沒關係,他照樣能當鬆江知府!隻要他能好好刮錢,又能安撫好地方,那就行了——安撫地方有兩個關鍵,一是在地方得有點實力;二是足夠了解地方,知道該問誰去要錢!
而朱慈烺之所以敢這樣放手,倚仗的還是北方“窮貴”的支持。
他是靠“北窮貴”治“南富紳”,“北窮貴”不僅控製著軍隊,還在朝廷和省巡撫兩級的官衙中占了主導,而且還在錦衣衛和都察院這兩個“強力部門”中占了絕對優勢。
也就是說,“南富紳”在南明官場中主要負責地方,主要擔任省級以下的官員——羅大公這樣的“刮錢明星”當上知府很容易,可要想當巡撫就難了,甚至連江南巡撫衙門下麵的六司主官,都不會讓他當。
而北人“窮貴”則負責押著“南富紳”去為國家刮錢,不好好搜刮,就等著罷官坐牢吧!
如羅大公這樣的“刮錢明星”上麵有北方巡撫,身邊埋伏著北人控製的錦衣衛,還有一群北人禦史在查他的貪汙腐敗,升官的空間又有限,日子肯定不好過,也缺乏安全感。
而日子不好過,又缺乏安全感,當然就得結黨以自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