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朱皇帝,我們做朋友吧!(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418 字 10個月前

.,

上了年紀的大維齊爾艾哈邁德.梅萊克帕夏和年輕一點的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居爾居帕夏一前一後走進了蘇丹覲見廳,朝著在一張沙發上端坐的女蘇丹彎腰鞠躬,然後就在另一張沙發上落座。

這兩位奧斯曼帝國的高官也和克塞姆蘇丹一樣,並不是土耳其人,而是來自蘇丹親兵耶尼切裡軍團的外族人。

雖然後世的曆史學家提及奧斯曼帝國的停滯和衰敗時,總是要把奧斯曼的近衛軍製度拿出來批鬥一番。

但實際上,能夠從耶尼切裡的童子軍營一步一步晉升到帝國議會成員這樣的高位,必然都是一些在軍事和政治上都相當突出的人物。奧斯曼帝國可以維持那麼長時間的強盛,就說明這套從耶尼切裡軍營裡的“外來和尚”當中選拔人才的製度還是成功的。

要不然能用什麼辦法選拔人才?

從奧斯曼帝國腐朽的貴族中挑選人才嗎?還是學中國,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考什麼呢?

當然了,一個比較好的選拔人才的製度,也不等於可以避免奧斯曼帝國的衰敗。

因為奧斯曼帝國就是一個必須要不斷進行軍事擴張才能維持強大的國家——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小亞細亞腹心之地有限的資源、土地,都決定了帝國必須不斷獲取增量的財富才能維持。

而不斷獲取增量,就意味著奧斯曼帝國將會到處樹敵!

同時,奧斯曼帝國的敵人們也會抱團取暖,聯合起來對付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在歐洲,哈布斯堡帝國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抗奧斯曼帝國的需求所推動的。

而在東方的印度洋方向上,無論荷蘭、葡萄牙、英格蘭、西班牙這幾家鬥得多凶,將奧斯曼帝國排除在世界貿易體係之外,都是他們的共識。

與此同時,伊朗和印度的蒙古帝國也不是奧斯曼帝國的朋友,雖然他們都相信同一個真主,但是伊朗信的是什葉派,而奧斯曼是遜尼派,自然水火不容。至於印度的蒙古帝國......守著個吃用不儘的聚寶盆,當然要防著奧斯曼帝國來搶食了。

所以這個奧斯曼帝國放眼環球,居然沒有一個朋友,混成這樣也不容易啊!

而突然走向海洋的大明帝國,好像有成為奧斯曼帝國朋友的潛質啊!

“你們覺得中國皇帝可以成為蘇丹的朋友嗎?”女蘇丹問。

“能,我的陛下。”大維齊爾艾哈邁德.梅萊克帕夏給出了肯定的答複,“我想,我們和中國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衝突。”

這個世界上和奧斯曼帝國沒有利益衝突的大國真是太罕見了!

外交大臣居爾居也說:“蘇丹陛下,我的看法和大維齊爾一樣......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如果他們真的願意走向海洋和世界交流,那麼就一定會和基督徒發生衝突。這對帝國來說,總歸是有利的。”

女蘇丹輕輕點頭:“應該派誰去巴士拉迎接中國使團,順便再討論一下交朋友的問題?”

“陛下,可以讓穆罕默德.科普魯律走一趟。”居爾居說。

“他有75歲了吧?”女蘇丹笑道,“還能走得動嗎?”

穆罕默德.科普魯律在幾年後會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而且親手開創出一個奧斯曼帝國的中興時代。

不過現在他正在家裡抱孫子,一個75歲的老人家擱在17世紀,怎麼都不像是能出來為蘇丹打工的樣子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