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183章 【二三四場】(2 / 2)

寒門貴女 戴山青 6185 字 10個月前

最後她才開始寫第二場考題中的重中之重——論。

論是第二場的文體之首,曆史上最著名的論體自然是賈誼的那篇《過秦論》,一篇內容翔實的論寫下來至少上千字左右。

它不僅考察考生是否具備基本的思辨能力,也考驗考生是否擁有政治鬥爭的思想能力。

今朝對論題還是比較看重的,祝翾平常也喜歡自己擬寫一些論體文檢驗思辨能力,所以這道題又是手到擒來。

第二場考完,他們這一巷又是她和薛靜檀先交了卷,第二場也就寫論最耗費心思,不像第一場七篇都要做到精細,所以大部分考生交卷速度都不慢,這一回侯門的也不止祝翾和薛靜檀了,還有彆的學子。

一行考生一邊侯門一邊談論第二場的題目,祝翾這樣的女子夾雜其中終究是異類,於是這些考生總是以目光頻頻打量她,祝翾麵不改色地與零星同考的女學生一路。

沒想到這回在門口她還遇到了譚錦年,譚錦年看見祝翾倒是親切地招呼了她:“翾妹,你也做完了啊。”

“唔。”祝翾應了一聲,和譚錦年一處的幾個男人也看到了祝翾,就打趣譚錦年:“這不是你姨妹嘛,這一回你能不能考過她呢?”

譚錦年不知道怎麼回,祝翾看了一眼和譚錦年說話的幾個男人,也就是國子監修道堂、誠心堂水平的學生,於是她挺公正地替譚錦年說話了:“以前又不是我姐夫一個人考不過我,我記得你們幾個好像也考不過我。”

那幾個人受不了她的狂,就說:“你就說大話吧,錄試考得簡單,所以你占了便宜,鄉試這種複雜的考試豈是你這種平日裡不甚鑽研科舉的女子一下子能考好的?你有幸來這考試就不錯了,還當是以前你考的那些小兒科,還能一下子拔得頭籌嗎?”

祝翾看著他們幾個那副躊躇滿誌的模樣,也沒再說什麼,和這群人說再多都不如最後把名次考高些用實力說話。

等開了門,祝翾因為和譚錦年一處出來的,就一起被祝蓮接了。

祝翾到家之後依舊是好好睡覺好好吃飯,書也沒有多翻一頁,也不再去想前兩場的得失了,隻想為後麵兩場備好精神。

巷子裡那一堆外地備考的讀書人倒是一直在屋裡臨時抱佛腳,一直還是備戰苦讀的狀態,他們中還有人大著膽子搭話祝翾,想要和她對前兩天的答題思路,祝翾都一一謝絕了。

她素來就是考一場丟一場的人物,既然卷子已經交了,後麵的就不是她的事了,她對自己前兩場也挺自信的,她覺得自己那樣的卷子交上去,主考官想要不欣賞都難。

實際上八千多份卷子不可能所有卷子都能到主考官手裡,得下麵同考官先批閱一遍,選自己那堆裡最出彩的卷子送到主考官手裡定名額和名次。

雖然應天這場閱卷的同考官不少,但是一個同考官也得一天看上百張卷子,每張卷子七篇文章,這樣的閱卷量隻能走馬觀花,隻有極其出色的才能在走馬觀花下脫穎而出,被送到主考官跟前細看。

祝翾也不知道自己哪來的自信,她就是覺得自己的卷子能到主考官跟前。

八月十五第三場,祝翾心態已經非常放鬆了,她隻當自己是來享受考試的人。

這一場試策五道,又是五道文章的題量。

科舉中的試策要以經史時務觀政事,想在科舉中走遠,試策功底也不能弱,因為不止鄉試考策,會試和殿試都會考策。

策題的題乾不再像第一二場的題乾那樣簡短了,而是會以問開頭給出具體的經史方麵的背景,五道策題印了滿滿一頁紙,祝翾先仔細閱讀了題乾,畫出了題乾裡的重點,然後開始依次答題。

鄉試作答策題時規定考生不許抄題複述題乾,要考生直接依據題乾寫出對策。

答題格式也是“策第一問”起文題,然後直接回答。

必須依題條對,層次分明,要求考生言之有物,不得用大量架空排句塞一堆空話,也不能“誇多鬥糜”。

正所謂”判必通律,策必稽古”,判要求考生熟知律法,策則要求考生熟知經史,要根據經史功底切入時事作答。

這次出的幾道策題時政背景都挺新的,祝翾看完了所有題目在心裡想。

所以考科舉隻想“一心隻讀聖賢書”,完全不問時局國事也是行不通的。

策題也考察考生對當下政治時局的敏感度與關注度,隔壁已經有人因為看不懂題乾開始嚎了,祝翾卻不受影響地笑了笑,然後拎起筆就開始逐次答題了。

策題字數多,這回雖然提前交卷了,但是她一出去門就已經開了,祝翾繼續休養生息,終於到了八月十八的理學綜合卷。

這一門就完全是她的優勢所在了,於是這一回她是第一個出去的,等考完了才知道大多數考生這一門因為計算量太大都是來不及的,第四場又不給續燭,所以大部分考生都是被號軍強行收卷趕出考場的,離場時哭嚎嗚咽者無數。

祝翾一口氣考完了十天四場,全部結束後非常平靜地在心底複盤了一下自己的狀態與各場卷麵情況,實事求是地覺得自己這次穩了,隻是不知道她最後能拿到什麼名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