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1 。(2 / 2)

班納特先生用寥寥幾句交代了後來。

“逃課讓我們被罰清掃一學期的教學樓,老師看管得更嚴格。等到再有空去倫敦已經是來年的春天。

奇怪的是我們再也沒能找到某條「愛德華街」附近小巷的咖啡店,就連周圍的水果店、鮮花鋪也全部不見了。機械咖啡館的經曆就像是一場夢,湮滅在倫敦那隻龐然怪獸的口中。”

布蘭度不再追問,不是每一段故事都會有明確結尾。

她不認為這是一段奇幻經曆,更傾向於咖啡店在城市改建中消失了。

從1801年開始,英國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從已知的數據,在近三十年間,倫敦人口迅速增長。從世紀初的一百萬漲到了近兩百萬,並且還在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為了容納飆升人口,倫敦城的地理概念也在不斷擴大。不斷並入周邊空間,才有了後世人們認識的大倫敦。

這個過程中,某些街巷舊景的消亡實屬常態。

班納特先生沒能找到原址的原因也很簡單,他與同伴都有些路癡屬性,所以才會迷路拐進不知名咖啡館。

三人缺乏精準定位的能力,又遇上街巷改建店鋪被拆,外加倫敦道路命名混亂,想要再找到這家店的原址就如同大海撈針。

“怎麼會這樣……”

瑪麗猶如讀了一本新奇小說,正看到最精彩的部分,但再往後翻卻發現結局被撕掉了。

瑪麗渾身不舒服。不顧平時不敢向父親提問,這會主動追問:

“不可能是做夢。父親,您與同學不會做三個一模一樣的夢吧?他們怎麼說,真的沒有後續了嗎?”

“誰也說不清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確實有著一段相同的記憶,當時可以相互作證。”

班納特先生苦笑,“如今卻沒人能為我證明,更沒有後來了。公學畢業,我們都沒讀大學。文森特在熱氣球升空實驗中不幸墜亡。另一個人去了意大利,他在迎娶貴族小姐前被謀殺了。”

往事總是這樣。

開始,恰逢其會。有三位少年迷茫闖入倫敦,發現一家蒸汽朋克咖啡店。

結局,天各一方。隻剩一個中年男人留守朗博恩,過著平淡的鄉村生活。

班納特先生的這番話讓餐桌的氣氛寂靜了片刻。

於連打破沉默,問:“凶手呢?誰殺了您的同學?”

“我不太清楚,聽說是貴族小姐家族的政敵。”

班納特先生不知道詳情,他與曾經的同伴因理念不合不再往來,隻從昔日同學的口中聽到隻言片語。

一段略帶奇幻色彩的傷感故事似乎到此為止。

此時,不怎麼講話的家教艾莎忽而開口。

“班納特先生,您說的那家咖啡店,我的祖父去過。它真實存在過,人們叫它麵具咖啡館。

店長不是機器人,雖然大家不知他的名字,但知道是一位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的貴族後裔,姓馮·菲利伯特。如果今天他還活著,大約八十幾歲。”

“店主喜歡製作機械與麵具,每天都會換不同的麵具佩戴。不過,不用懷疑,他是一個正常人類。祖父與其他常客都見過他的真臉。1798年,那一塊大麵積拆除舊房。房主要賣掉鋪麵,馮·菲利伯特先生隻能閉店離開了。”

班納特先生:“竟是這樣!”

艾莎的話將這段經曆的奇幻麵紗揭下,讓它一下子就變得現實起來。

班納特先生沒想到壓在心底多年的疑惑竟能被解開。

好奇追問,“麵具咖啡店的舊址具體在哪?所在小巷附近真的有一條愛德華街嗎?舊店拆了之後,店主搬去了哪裡?”

艾莎:“原址靠近倫敦西區的劇院聚集區。附近曾經有過一條愛德華街,改建之後,街巷店鋪都變了。

我的祖父也說過與您相似的話。店主的機械水平有多高超,烹飪水平就有多平庸。他開咖啡店不是為了賺錢,據說是想找一位合眼緣的徒弟做接班人。”

艾莎不清楚店主有沒有找到繼承者,“舊店關門之前,店主說會離開倫敦,下一站仍不確定在哪裡。後來,祖父沒再見過他。咖啡店被拆,原址上造了商鋪,售賣衣服鞋包。今年那一塊又重新施工,聽說要造一座新劇院。”

“原來如此。”

班納特先生計劃等新劇院建成營業後去那裡轉一圈,也算是給他的少年奇遇畫上一個句號。

聽到這裡,班納特太太能長長地舒一口氣了。

“這樣非常好。我可不希望倫敦存在一家莫名其妙消失的店鋪。萬一哪天誤入,就像闖入魔王的巢穴。好怕沒辦法全須全尾地出來,那可就太慘了。”

布蘭度垂下目光,看向手邊的紅酒。

燭光照在玻璃杯上,將紅色液體鍍上一層碎金色。酒可以紅得明媚,也可以紅得妖異。

奇幻的機械咖啡廳能算得上魔窟嗎?

偌大的倫敦,在華燈璀璨之下,必有見不得光的黑暗角落,那裡才會讓好人無法活著出來。

這些話就沒必要說出來破壞氣氛。

難得今晚的氣氛不錯。

班納特先生改變了往日故意躲懶不說話的作風,自爆少年往事拉近了與女兒們的關係。

趁著這股暢所欲言的勢頭,在晚飯後從餐廳移步到起居室,一群人進行餐後休閒活動。

在沒有互聯網與電子設備的時代,多數人不會每天出門參加舞會或劇院觀看演出。

在家呆的時間更多,家庭夜間娛樂基本就圍繞著幾件事,打牌、演奏、聊天、讀書、編織等。

一家人聚在一起做這些事,可以各玩各的。

比如有人在演奏,有人在朗誦,旁的人不必全神貫注聆聽。

大家默認可以把那些聲音當做背景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之所以湊在一間房內,圖的就是氛圍感。

布蘭度進行了一下類比。

這就像後世,一邊開著平板播劇,一邊用手機打遊戲。19世紀初期,背景音無法用機器播送,需要一個個活人參與其中,反而更添一份溫情。

不過,並非每次家庭娛樂都是三三兩兩各玩各的,也會圍繞一個中心一起參與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圍爐夜讀。

英格蘭從十八世紀就有了這個傳統。

貴族、鄉紳、勞工的地位財富不同,但都有著相似家庭夜間活動習慣——讀書。

晚飯後,挑選合適的書籍報刊,大聲朗讀出來。

如果有充沛的時間精力,還會就所讀文章發表各自感想。

在此過程中,長輩幫助小輩糾正發音,引導孩子們社會現象進行思考與判斷,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過程。

假如在場的是一群友人,從選擇讀哪一篇文章開始到交換看法,可能加深或淡化交情,可謂非常有效的社交手段。

今夜,班納特家的晚餐後家庭活動是以上哪一種?

哪一種都不是。

布蘭度與班納特夫婦在旅途中商量好了,要對“學習困難戶”莉迪亞與凱瑟琳進行突擊摸底考察。

布蘭度:旅途勞累,回家第一夜不辭辛勞地向兩位妹妹送上這份關懷之禮,真是令人感動。

布蘭度回頭看向兩個“準考生”,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凱瑟琳與莉迪亞沒察覺“危機”逼近。

兩人達成一致看法——上帝啊!哥哥笑得真溫柔!多笑一下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