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9
“鉛筆?”
於連不解,在麵試的時候,他曾說過不擅長繪畫與音樂。
“您隻是指素描嗎?雖然我不至於對素描一無所知,但我的水平連一隻雞蛋也畫不好。畫出的雞蛋,怕會被認為是恐龍蛋。”
布蘭度搖頭,“與繪畫無關,我說的就是「鉛筆」本身。您出生在法國木匠家庭,哪怕沒有親手製作,也該見過鉛筆的製作流程,不是嗎?”
劍橋年市彙集歐洲各國商人。
在大眾大勢將起之際,有大規模書展,必然也就少不了文具商的身影。
如今,歐洲日常書寫工具主要兩種。
字跡不可消除的鵝毛筆,字跡可被擦去的鉛筆。
鵝毛筆,顧名思義取合適的大鳥羽毛製成。
最初筆尖就是鵝毛修剪而成,後來使用了金屬筆頭鑲嵌在羽毛上,蘸取墨水寫字。
鉛筆,它的曆史悠久,發展現狀頗具多樣性。
布蘭度觀察了年市上的文具區,正因看了英、法、普魯士等不同的鉛筆類型,這才有了本次提議。
之所以說這是於連的技能範圍,如今鉛筆製作多數依賴人工手作,而製作者多是木匠。
於連微微一怔,來到英國兩個月,那個讓他窒息的家庭遙遠到就像上輩子的事了。
他從小就不喜歡木工,因為木工活與父兄的打罵壓迫緊緊聯係在一起。要不是聽布蘭度提起,下意識不會再去觸碰黑暗記憶深處的腐爛片段。
“是,我做過鉛筆,為了父親的生意訂單。”
於連克製住了提及往事的憤怨情緒。
父親為了生意訂單,讓兒子們連夜趕工,才不會管小兒子當時隻有九歲。
於連完不成指定手工活的數量就會挨打,哪怕手指被刀具劃破飆血了,也要用布條纏一纏要繼續趕工。
父親還會罵他是故意耍賴把自己的手指給割傷了,要不就是偷懶想打瞌睡才會走神。
那些疤痕殘留在於連的雙手上,更是留在了他的心裡。
於連:“小班納特先生,您該不會想讓小姐們學習鉛筆製作吧?請允許我實話,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不說彆的,它傷手。”
布蘭度沒有爭辯手工活讓會人受傷的問題。
她指了指桌上的小冊子,“先瞧瞧這個。九月與十月的書目清單,來自隔壁小鎮的「幸運流動圖書館」。你們看一看TOP100的熱門借閱榜。”
兩個月前,布蘭度剛回朗博恩,她去隔壁麥裡屯探望姨父與姨媽。
在腓力普夫婦的介紹下,辦了一張借書證。每月一日,書店會寄來一本小冊子,介紹當月可借閱的書籍清單,還有各種推薦榜。
於連與艾莎各拿一本,從頭到尾瀏覽一遍。
麥裡屯鎮最受歡迎的借書榜,采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製作。清晰可見每本書的書名、作者、語言、類型
。
書名都很通俗。
比如九月前三名:《倫敦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出行、住宿、用餐》、《巴黎不能錯過的十大景點》、《18世紀至今,歐洲書籍製作流程》。
十月前三名:《前往意大利旅遊的準備事項一二三》、《植物100談》、《生活中的牛頓物理學》。
兩人把榜單都看完,不難總結出受鄉村民眾喜愛的書籍。
最熱的門類是旅行與科普,以及沒能進入前三的虛構類,它在前一百名排行中也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
其中,科普類書籍所涉及範圍很廣,或該稱之為知識普及更妥當。
內容包括且不限於自然科學、社會文化到生活各個方麵的應用。
布蘭度:“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榜上有名的書籍與劍橋年市書展的暢銷書有極大比例的重合。”
布蘭度為了將自己的兩本旅遊書推銷出去,在落筆之前就把流通圖書館的大部分旅遊類暢銷書瀏覽一遍。
這次在劍橋年市,她又特意觀察了知識普及類讀物的銷售情況。
即將進入19世紀三十年代,許多科學理論尚未形成係統性研究,比如連元素周期表也沒出現。
以後世眼光來看,不少科普書籍存在內容錯誤與認知匱乏,但這不是今天家庭教育會的重點。
布蘭度指出:“劍橋年市上的科普暢銷書,行文用詞基本都具備通俗易懂的特點。
其中有一類「親切對話體」。作者主要是女性,會虛構出教與學的對話場景。這裡有一本《餐桌上的魚類50問》。”
與借閱名錄小冊子一起被帶來的,是幾本知識普及類讀物。
這本《魚》以親切溫和的對話方式,在一問一答間介紹了英格蘭日常飲食中會看到的魚類。
英國料理,懂得都懂,幾句話就講完了英式烹飪的美妙之處,所以本書對怎麼燒魚是講不出花樣來的。
更多是從常見魚的習性、生活在什麼環境中、那個環境有哪些其他動植物等角度去普及相關知識。
讓時仿佛身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讀者似乎與母親、姐姐進行談話。
這就是「親切的對話」科普書的行文風格。
布蘭度問過書商,通常這類書是給孩子買的,也獲得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喜愛。
它往往沒有艱澀詞彙,也避免了某些男性視角高人一等的說教,能讓初學者能以更輕鬆愉悅的狀態去接觸各類知識。
這會,於連與艾莎明白了所謂“鉛筆”的含義。
艾莎:“小班納特先生,您希望讓姐妹們合作寫一本「鉛筆」相關的知識普及類書籍,可以使用這種對話體的模式。”
布蘭度:“對,但也不止於此。現階段,姐妹們對寫書沒經驗。不妨從內容通俗與用詞日常化的「親切對話體」入門。它難度低,不會打擊人的積極性。
之後,或許有人喜歡上科普寫作,就能繼續深入發展。以
「鉛筆」為主題繼續深入,以更專業的言辭,深入淺出地寫出進階版鉛筆科普。或者橫向科普其他內容,或者縱深研究某一個類知識。”
於連進一步想到選擇「鉛筆」為主題的理由。
鉛筆是很日常的事物,不會遙不可及到讓大眾聞所未聞。
它也有久遠的曆史可以深挖,還能橫向對比歐洲各國的不同製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