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Chapter31(2 / 2)

說回「鉛筆科普計劃」。

班納特家的五姐妹合寫的第一本對話科普,每人最多就能分到16英鎊。

如果目光短淺,將收入與資料收集、手工實踐、實地考察的金投入相比,這絕對是一筆賠本買賣。

布蘭度推動此次計劃,早就預料到稿費不會多。

主要目的讓五姐妹接觸朗博恩之外的世界,看到它多姿多彩,也看到它競爭激烈。

也讓班納特夫婦全程參與,改變以往在培養孩子上的偏頗與失誤。

不過,人終究要獨立。

她能幫扶班納特家走這段路,明年入學就微笑祝福著鬆開手。

當然了,既然陪同進行「鉛筆任務」,走過路過就不錯過地順手薅一把羊毛。

羊毛來自哪裡?

隨著鉛筆市場越來越大,龐大的用戶群都必須麵對一個問題——如何削鉛筆。

在朗博恩鄉村與劍橋年市,一直沒有見到卷筆刀的身影。

布蘭度來到倫敦後逛了一圈文具店,更是肯定了現在人們直接用刀削鉛筆。

這種刀削技術的曆史悠久,幾百年間從削鵝毛筆的羽毛筆尖上培養起來了。

隨後閱覽了搜集到的所有鉛筆資料,再請霍斯律師去專利局查詢,確認英國尚未出現卷筆刀的發明。

之所以強調英國沒有,因為在隔壁法國去年有人登記了削筆刀的專利。

新發明在巴黎做了廣告,但沒有被市場廣泛認可,技術上的不成熟必是理由之一。

它與布蘭度曾經熟悉的卷筆刀相去甚遠。

其構造簡單粗暴。小小一塊卷筆刀,體積不大,需要單手拿住。一塊小木塊,嵌入兩片金屬刀片,刀片成90°,把鉛筆放上去削。

削筆速度,甚至不比直接用刀削快,至少人們習慣了用刀削的操作。

發明與獲利

是兩回事。

人們習慣用刀削筆幾百年。

想要改變這個習慣,不僅需要新型削筆器的優勢大於傳統小刀,同樣也需要前期宣傳。

布蘭度計劃搞出兩款不用版本的卷筆刀。

一種利用砂紙磨筆,另一種使用內置刀片削筆。

前者的主體是一個能夠轉動的砂紙圓盤。

在圓盤邊緣安置固定鉛筆的卡槽,讓筆尖部分置於圓盤前方。當搖動手柄,圓盤轉動,砂紙磨磋筆尖,完成削筆。②

後者,更趨近於上輩子多見的卷筆器。

看上去是一個小盒子,內置刀片與筆屑盒,讓鉛筆插進卡槽位置,搖動手柄削筆。

結束後,拉開筆屑盒傾倒乾淨,解決了以往筆屑散落在桌麵的問題。

不過,布蘭度沒打算開卷筆刀製作工坊或銷售店鋪,而想把這個專利賣給劍橋酒會上結識的佩林。

佩林·大衛,前劍橋賽船隊隊員。今年畢業,成為倫敦水務相關的一名公務員。

在酒會上了解到,佩林是大衛家次子,家中有刀具相關產業股份。

當時,布蘭度便知她在「鉛筆科普任務」中順手“薅羊毛”,該找誰合作最為合適了。

現在就是把成品實物給做出來。

布蘭度帶著出版社贈給作者本人的十本書,回了在倫敦短租的三層小樓。

這次來倫敦預計住一個月,從12月5日到來年的1月5日,度過聖誕與元旦。

全家出行,包括了家庭教師與廚師、家政女傭,總共十四人。

前來倫敦主要目的與鉛筆手工活相關,需要大屋子做實驗室,放各種材料。

如此一來,住在嘉丁納舅舅家就有些不方便,於是租在齊普賽街附近的小樓裡。

齊普賽街(Cheapside)非常熱鬨,以銷售珠寶與綢緞著稱,嘉丁納舅舅家就在這裡開了成衣鋪。

其實,齊普賽街的出名商品遠不止珠寶華服。

從它道路起名便知,其原意表達了貿易、市場的場景。中世紀起就以店鋪林立而聞名於倫敦城。

漸漸地,它成為橫貫倫敦的商業大街,早就形成了一個商業圈。這從四周街巷起名為“牛奶街”、“木材街”、“麵包街”就可見一斑。③

如今,齊普塞街愈發熱鬨繁華。

它在金融城範圍內,與英格蘭銀行不超三百米的距離。

“要是能一直住在這裡就好了。”

莉迪亞趴在窗台,瞧著街上的人來人往,顯然是喜歡極了人流不息的熱鬨。

凱瑟琳冷不丁發問,“你確定住得起?不說房租,就說我們每天看到店鋪上新貨,錢包能受得住嗎?可彆忘了,現在我們就欠債了。”

莉迪亞:!

她震驚地回頭,“凱蒂,你就不能讓我多做一會夢嗎?”

凱瑟琳搖頭,“不能。還有兩分鐘,一家人要一起去買鉛筆原材料,你想讓哥哥等嗎?”

莉迪亞下意識頭皮一緊,她可不想有被罰漲債務利息的情況。

“嗖——”地跑出房,嘴上說得好聽。“我怎麼舍得哥哥等。”

布蘭度一行人昨天抵達倫敦。

當天去探望嘉丁納夫婦,也詢問了哪裡有製作鉛筆的原材料。

得知了兩種購買方式。

可以一站買齊,在專營文具的商業街上,有些店鋪售賣木材、石墨、粘合劑等,多是批發賣給批量製作鉛筆的木匠,但也零售給手工愛好者。

難免也會有人想挑戰新配方,比如不願用傳統杉木做筆杆,比如嘗試全新成分的黏合劑,那就要自行配置。

去賣木頭的市場,去賣各種膠料的市場,分彆購買所需物品。

嘉丁納舅舅提供了一些參考店鋪名,但他沒買過鉛筆原料,不能保證商品的性價比。那幾家店鋪在售賣的成品鉛筆上的名氣不錯,可以先去看看。

布蘭度需要買成品鉛筆。貴價的、便宜的都要買,那都是測試削筆刀設計是否好用的必備實驗材料。

*

*

午餐後,班納特一家人帶著目的在倫敦市場逛了起來。

一輛馬車,從倫敦西區的劇院聚集地駛離。

埃裡克身側放了行李箱,踏上了返回巴黎的路。

行李箱內裝了買的三本新書。

剛才,書商隨手取來一張舊報紙,把三本書疊放著包好,又用細繩捆了起來交給他。

此時,埃裡克沒有注意這張用作外包裝的報紙是《泰晤士河周報》11月的第一期,也是窮報社破產關門前的倒數第三期。

在這張報紙的廣告位上,刊登了一篇怎麼看怎麼像是亂碼的英文。

亂碼文章安安靜靜躺在行李箱內,一路舟車勞頓,渡過英吉利海峽,抵達了巴黎劇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