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Chapter32(1 / 2)

Chapter32

倫敦不愧為歐洲最大的城市。

在這裡似乎隻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布蘭度一行人所需的木材、石墨、粘合劑、讓削筆器設計轉化為實物的配件原料等等,全部定購到手。

齊普塞街位於倫敦金融城,日夜喧鬨。

後方三層小樓鬨中取靜,它的門前種了一株老梧桐。

十二月聖誕期,梧桐樹的葉子落儘了。它光禿禿的,恰似英國佬某種令人發笑的特長——擅於脫發。

“上帝保佑,我的頭發能安全地撐過今年。”

伊麗莎白說著放下手裡的鵝毛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望向窗外,沒有哪一刻像這一刻,徹底懂得梧桐樹落葉後的心情。

簡微笑著站起身,取來一壺茶,給瑪麗與伊麗莎白各倒了一杯。

“喝點茶,休息一會。想想好消息,在聖誕節之前,我們都能把初稿寫完。這是送給自己最特彆的聖誕禮物,不是嗎?”

“謝謝大姐,你說得對。”

瑪麗喝了兩口茶,很快放下杯子。

她沒有休息,繼續一邊翻書,一邊抄錄著其中關於鉛筆曆史的數據。

“謝謝簡。”

伊麗莎白雙手捧著茶杯沒有放下,借一杯茶的時間放鬆一會。

“我現在徹底明白了想象與現實必然存在差距,事情不能隻看表麵。對話科普書看上去語句簡單易懂,似乎很好寫,但等到自己落筆就知道困難了。”

今天是12月22日,還有兩天聖誕夜。

十七天前,班納特一家來到倫敦。全家人先把鉛筆相關店鋪都逛了個遍。

要是形容一眾人的逛街狀態,以最愛熱鬨的莉迪亞標準去評判,從開始興奮不已到後來不願出門。

用她的話來說,再好吃的甜點,連續五天之內接連不斷地吃,豈止是會膩,更是聞到甜味都要吐。

莉迪亞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說。

布蘭度是唯一的例外,似乎對倫敦街道有著百看不厭的興趣。

每一天都能精神飽滿地出門,神采奕奕地回來。不見購買特彆物品,也不知道食用了永不令人生厭的精神食糧。

終於,漫長的五天原材料購買之旅結束。

休息一天,於連開始演示鉛筆的製作。

做鉛筆,乍一想似乎不難。

如今的鉛筆樣式,簡單概括就是用木頭套住石墨,好像沒有什麼複雜工藝。

經過了一個半月的搜集鉛筆資料,五姐妹卻不會再有如此簡單的想法。

鉛筆,一開始是以金屬鉛為筆尖。

為了加深書寫字跡的顏色,在鉛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比如錫、汞煉成合金筆芯。

以石墨為內芯,是大約從16世紀開始。

有關石墨芯有不少傳說,其中一則與最出名的博羅代爾石墨礦相關。

相傳1565年,伊麗莎白女王時期。

博羅代爾的某個小鎮長著一棵參天巨樹,人類的力量很難撼動它。

一個風雨大作的夜晚,轟隆一聲巨響,巨樹竟然被連根拔起,倒在了路中央。

仿佛某種神秘力量給出了指引,人們得以看見巨樹樹根的情況。

根係部位竟然粘黏著一些見所未見的黑色顆粒。進一步探查,發現巨樹之下居然藏著一條神秘礦脈。那是聞所未聞的黑色礦石,堅硬而有光澤。

人們稱呼它為「黑鉛」,也就是如今所用的石墨。

最開始,隻把石墨切塊,直接拿在手裡作為寫寫畫畫的用具。為了防止手被染黑,用布條或麻線纏繞一端使用。

到了17世紀末,黑鉛終於擺脫了未加工的使用形態。有了以木為杆,以石墨為芯的筆形結構。

在木條裡嵌入石墨,卻不是想做就能的容易事。

除了需要精巧工藝技術,沒有優質石墨原材料成為最主要的問題。

英國博羅代爾的「黑鉛」品質最佳,在歐洲供不應求。從十七世紀出口開始,它的價格就高居不下。

暴利之下,盜采者猖獗。某個礦口的開采量總會有上限,時間一久就礦產量告急,要找不斷新礦。

時間來到十八世紀,英國議會發布了限購令。英格蘭出產的石墨成為貴價物品,限製它的出口數量。

同時,喬治二世在1753年3月宣布了《加強防範黑鉛礦盜竊條例》,把私闖石墨礦場、偷盜石墨的行為定為重罪。

從此開始,英國鉛筆與歐陸鉛筆走向不同的發展之路。

英式鉛筆,占據石墨礦的主場優勢,以內芯以純石墨著稱。

歐陸鉛筆因為英國的限購令,不得不在石墨中混入了其他原料。

於連演示了三種不同鉛筆製作方式。英式的,法式的,與普魯士式的。

英式鉛筆,製作相對簡單。先將石墨切成條,再把杉木銼出恰到好處的凹槽。最後將石墨條嵌入木條,兩者進行黏合。

普魯士鉛筆,是十八世紀初期創造出來的。

歐陸鉛筆製造者發現越來越難獲得英國優質石墨,自然而然要節省使用石墨。

將石墨磨成粉,加入硫磺,以及作為黏著劑的樹膠、魚膠等物,把它們加熱充分混合。

等到混合物半冷未冷,像是做麵條一樣,先把它揉成團。再等完全冷卻,將它切成條狀放入木條卡槽中,又用膠水黏合另一半木條,普魯士鉛筆的鉛筆就做好了。

班納特一家沒有用過普魯士式的鉛筆。

布蘭度在劍橋年市上見過,但售賣它的攤位少到隻有兩家。雖然物品售價低廉,但少有人問津。

是什麼原因?

於連在現場給出了答案。

把普魯士式鉛筆靠近燭燈,很快就有一股刺鼻氣味從鉛筆裡散發出來。

是硫磺燃燒的氣味,再過一分鐘,就看到筆尖冒

起了一團藍色火焰。

這讓班納特家五姐妹看得目瞪口呆。

儘管在書上讀過硫磺燃燒會產生藍色火焰,但眼前一幕仍舊像是魔幻戲法讓人震驚。

設想一下,如果事前不知道普魯士式鉛筆的成分,而它的外觀被做成與英式鉛筆一模一樣。

某天,夜深,萬籟俱寂。

書房內,獨自一人,在燭火照耀下看書。

一邊看書,一邊無意識晃動鉛筆。筆尖不小心靠近了燭火,突然竄出了一團藍色火焰。

上帝!

那是多麼驚嚇的一幕。

這與英式鉛筆的穩定性形成鮮明對比。英式鉛筆遇熱不會發出刺激氣味,更不會變成一根火焰棒。

布蘭度也是第一次使用普魯士式鉛筆,現在不奇怪為什麼後來它退出了文具市場。

被淘汰總是有原因的。

這種筆不僅有怪味與著火風險,而且書寫起來也很艱澀。

英式純石墨筆芯,寫字順滑,落筆流暢。

普魯士式的混合筆芯堅硬易碎,它容易劃破紙張,筆頭時不時斷裂。

果然,實踐出真知。

布蘭度準備製作削筆器,需對當今鉛筆的筆杆、筆芯軟硬程度都有全麵了解,才更能精準控製磨筆砂盤的砂礫細膩程度。

如果說普魯士式鉛筆因為質量缺陷難在英國市場立足,法式鉛筆則是後來者居上,在倫敦文具市場也有一席之地。

它比英式鉛筆多一個優點,有了更多筆芯軟硬、筆色濃暗度的選擇。

同樣是黑,也能分出不同等級的,才有了後來的H、HB、B等差彆。

於連隔天製作了法式鉛筆。

其操作步驟比前兩種要複雜,耗時更長,對他來說卻是家常便飯了。

概括地說,是將黏土、水與石墨粉混合製作成筆芯。

說起來一句話,但過程要高溫烘烤,而黏土比例決定了筆芯的濃淡軟硬程度。要做出對應采購標準的鉛筆,每一步都是精細活。

小時候,於連被父親要求完成訂單,想的是哪一天不用做活就好了。直到此次輔助進行「鉛筆任務」,他才知道法式鉛筆的來源。

法式鉛筆能被發明出來,與英國息息相關。

1793年,英法戰爭爆發。

法國鉛筆從業者們不僅被切斷了優質英國石墨,就連想要獲取普魯士的低配版混合筆芯原料也變得很困難。

在重重封鎖下,柯特(Nicos-Jacquesté)被法國軍方選中研究英式鉛筆的代替品。

他本來在搞熱氣球研究,但遭遇了氫氣爆炸傷到了左眼,後來才研究危險較低的石墨。

柯特沒用多久就找到了「黏土+石墨」內芯法,而在1795年取得專利。

如今,法式鉛筆因為可控筆跡濃淡的優點,終結了英式純石墨鉛筆在歐洲一家獨大的局麵,成為更多人的文具選擇。

於連使用三天,演示了不同鉛筆的手工製作過程。

五姐妹仿佛見證了鉛筆在數百年間的演變與發展。

這種眼見為實讓人文思如泉湧,極大激發人的寫作欲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