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約克公爵就向政府提出了抗議,表示皇家郵政的壟斷權被威脅了。
私人的便士郵政不合法規。在1675年,英國議會通過的郵資法案,規定除了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之外,英國郵政由郵政總長、郵政審計官共同管理,彆人無權建立郵政設施。
便士郵政立刻被關停,但它很快又出現了。
再出現時,從私營郵政變成了官方郵政的一部分。經營方式與從前相同,但管理層與員工都換了人。
此後,近一百五十年,英國的郵政係統就分成了三個部分獨立運作。
18世紀發生過兩次較大的改動。
拉爾夫·艾倫搞了運輸線路變動,將原本全境信件必須經過倫敦中轉,改成了郡與郡之間直接交互信件。
約翰·帕爾默對於猖獗的打劫郵差現象,提出配備郵政衛兵,改騎馬為馬車在城際間運送信件。
埃裡克瞧著調查而得的一摞摞郵政數據。
進入19世紀,倫敦的人口暴漲,城市空間不斷向外拓展。
郵局人手也在不斷增加,郵政總局的辦公空間不夠用,搬遷到新的地址。
那卻決不了整個體係的高度混亂現狀。
便士郵政與內地郵政業務有重疊部分,兩者的計費收費模式又不同。兩種郵政獨立運行,辦公地點不同,員工穿著不同的製服,不存在業務互通。
對於普通人來說,僅僅是算哪一種郵費更合適,繞圈圈一堆計算公式就很可能變相利好生發行業的發展。
郵遞員每天多次送收信,但因為還要負責計算收取郵資,投遞效率非常低。
有時,郵遞員更會抵不住錢財誘惑,私吞郵資棄信而逃。
埃裡克越了解英國郵政係統現狀,越為他與B先生的信件往來安全性與時效性憂慮。
兩人的通信能逃過一次花豹襲擊,但指不定卡在哪一個混亂的信件運輸環節。
不行!
為了兩人的信件通暢往來,必須整改這一亂象。
即便不認識英國郵政係統官員,但能另辟蹊徑從馬場主方向切入。郵局運輸離不開馬匹
,馬場主赫蒙就是供應商之一。
埃裡克與赫蒙有過一些交集。
年幼時的馬戲團經曆讓他對動物很有一套辦法,後來給馬場主提供了不少技術支持。
另外,還要做一件事。
他拿出一封拜訪帖,來自愛丁堡的威廉·錢伯斯,期望獲取成立出版社的資金投資與機械技術支持。
埃裡克想到花豹襲擊郵車的消息居然四天了也沒被爆出來,對倫敦報刊行業的信息靈敏度有了懷疑,也是時候投資一家出版社了。
*
*
三月末,皇家郵政難得展示出工作高效率。
倫敦總局快速成立調查委員會,開始勘察英國如今混亂不堪的郵政現狀。
遠在英格蘭西北部。
布蘭度暫時不知皇家郵政突然勤快到自我調查的起因,她收到了一則來自郵局的丟件通知。
——三月上旬寄出,給律師霍斯的信件被花豹給毀了。
慣犯花豹,諢號“詹姆斯”。
二月底,從倫敦的阿波羅馬戲團出逃。目前查明,它前後三次在不同線路上奇襲了郵車。
造成了一死兩傷。死的是馬,傷的是人,給郵局帶去了少說上百英鎊的損失。
花豹“詹姆斯”在3月14日在倫敦郊外第三次打劫時,被郵政衛兵當場擊斃。
布蘭度讀完這則通知,一時不知該擺出何種表情。
意外嗎?有點。
很不可置信嗎?並不。
隨著城市人口飆升、識字率大幅提升,人們對書寫信件的需求與熱情激增,混亂的英國皇家郵政係統早就不堪重負。
如今,郵票與信封尚未出現。
郵資付費方式很原始,或交給郵遞員,或直接去郵局排隊付錢。
野獸打劫郵車是為搶口肉吃,也有人類強盜打劫郵車是為了奪走郵資。
布蘭度放下通知信,又重新寫了一封信寄給律師霍斯。
不是火燒眉毛的急事,隻是問一問削筆器的專利是否辦理妥當。一個多月後,五月初她希望看到全套法律文書。
如果有秘密消息或緊急通知,她是不敢以寄信的方式聯絡,不願成為郵政離譜新聞的當事人。或親自跑一趟,或委托信用良好的幫手送信。
因此,有關石墨廢礦的高普格尼自燃事件,沒有立刻寫信告訴西格·福爾摩斯。等到6月10日,兩校劃船大賽時,見麵了再談。
為什麼說給西格聽?
因為在高普格尼居住的洞窟內發現了一句話,岩壁上歪歪扭扭地刻著「警告!不要觸碰針線活!」
針線活,原本是日常詞彙。
在布蘭度的眼中它已經變成了敏感詞,高普格尼與《老婦人的針線活》藏寶書有關嗎?
他為什麼會死於自燃?
這是一種很離奇的死亡方式。
檢查洞窟死亡現場,確定沒有助燃物的出現。
根據蘇珊的回憶,與高普格尼在礦道遇見後,也沒有發現對方儲備大量燃料。
高普格尼死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到老鼠與刺蝟、臭蟲與毒蠍,所謂的報應又是什麼?
刺蝟、毒蠍,兩者勉強有一個相似點。
它們都有“針”。
儘管站在後世生物學的概念上,這兩種“針”截然不同,但如今進化論尚未問世,人們多也分不清此針彼針。
高普格尼到底研究過什麼?
蘇珊說起洞窟內那一場怪異的假手演示,她居然將石墨假手當成了真實身體的一部分。
布蘭度一聽,這就是“橡膠手錯覺”效應的翻版。
上輩子,聽聞不少研究團隊做過“橡膠手錯覺”的相關衍生拓展實驗。
在特定環境下,無生命的橡膠手能與大部分受試人群建立感知聯係。明明人與假手沒有血肉相連,但就是能察覺到假手被觸碰了。
有理論認為,這是因為大腦在處理視覺與觸覺時發生了錯覺,讓兩種感覺重合了。因為眼睛看到假手被觸碰,觸覺上也產生了同步感應。
這種錯覺效應甚至無需讓刷子直接碰到橡膠手。
將刷毛置於假手上方的1米處,刷子左右晃動,真手也能感知到刷子在進行移動。
此類現象與大腦運動皮層神經元的“感覺野”相關。
物體不用直接與身體發生接觸,它在進入人類身體的近體空間範圍時,視覺觸覺的相關感知就會被觸發。
此類實驗涉及大腦運作與感知意識的內在關聯性。
高普格尼怎麼會給蘇珊演示假手實驗呢?
他為什麼會認為自己是死人?遭遇過什麼樣的事?
他如何發現此類錯覺效應?與岩壁上刻著的“不要觸碰針線活”有關嗎?
沒人規定寶藏必是實體,知識也是寶藏。
“針線活”所指寶藏,是否並非指代金銀珠寶,而是指代某類精深詭秘的典籍?
這些疑問,暫時無人能回答。
唯一的答疑者高普格尼,他將真實答案帶入了墳墓裡。
布蘭度隻能將疑惑記錄下來,等待日後遇上更多的線索。
這趟出行以古怪的石墨廢礦遊畫上句號。整理行囊,全家啟程返回朗博恩。
送彆時,薇薇安說將來寄信告知案情後續。
懷特夫人被抓了,盜屍團夥會不會聯絡她?
小鎮能否甕中捉鱉,把盜屍犯罪團夥一網打儘?那都要看後續情況發展。
布蘭度留下了朗博恩的聯絡地址,但對收到盜屍團夥落網的消息不抱太大期待。
做黑市交易的人豈會輕易上鉤,一旦被抓就是被絞死。
倒不如斷尾求生,拋棄博羅代爾山穀這條交易線,重新開辟其他交易點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馬車上路了。
布蘭度有了大把的空閒時光。
終是取出了一疊《泰晤士報》,翻到廣告欄的位置,細細品讀一則又一則加密尋人啟事。
三月初,她就發現了來自「幽靈先生」的消息,但一直沒有即刻給出回信。
不迅速回信的理由很簡單。不信任英國郵政,也要暫時保密身份。
郵件上都會蓋戳是從哪裡送出信件。
在博羅代爾山穀回信與在倫敦回信很大不同,石墨礦區的新鮮事不多,倫敦則是人流巨大每天都有怪事怪人出現。
在前一個區域回信會被容易定位身份,在倫敦則能成功隱入人海。
交筆友,需謹慎。
布蘭度深知學術能力與個人品性不能劃等號。
從筆友做起,聊天內容也要慢慢深入,而不能把紙片上的內容當成寫信人的全部性情。
從廣告欄加密尋人告示來看,「幽靈先生」的措辭冷靜,沒有急迫見麵的想法。從他把咖啡店當做回信地址,而沒給出住宅地址就可見一斑。
布蘭度推測,對方對待筆友也很理智,應該也不至於心急如焚地等待吧?不會每天查閱一遍有沒有回信吧?
第一封回信,她其實寫好了,等到倫敦就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