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轉折點 《戲說夏史》(後人解讀)(1……(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7381 字 9個月前

《戲說夏史》

隨著祝灥年齡的增加, 他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存在兩個強大的敵手。

一個是楊嶠,他把持內閣二十年,黨羽眾多, 難以動搖, 一個是程丹若,他名義上的姨母, 手握天子寶璽, 乾涉朝政,幾無弱點。

按照世宗祝棫的遺命, 我們不能猜想, 他打算讓謝玄英輔佐少帝, 協助天子奪回大權。然而,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程丹若並不滿足蝸居後宮,隻做一個守衛天子的工具, 而楊嶠生病了。

多尿、煩渴、暴瘦、足爛……中醫的說法是“消渴症”,我們普遍認為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糖尿病。

糖尿病不致命,卻給楊嶠的生活帶去了極大不便。他視物困難, 足難行走,情況嚴重時,十天半個月都沒法進宮主持事務。

如此一來, 他在祝灥麵前出現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這一點很重要。

前文說過,祝灥腦子聰明,但不愛上學,與老師們關係很一般,平日經筵, 唯有楊嶠的課不敢缺席。

現在楊嶠病了,不能上課,誰還能製住他?他幾乎一天到晚泡在西苑,像所有的逃學兒童,乾什麼都好,反正不乾正事。

他已經不是三歲小孩,小孩子玩鬨叫活潑,青少年還是這德行,家長就該急了。

田太後就是如此。

祝灥小的時候,她溺愛孩子,要啥給啥,現在大了,兒子沒點皇帝的樣,她又憂心如焚,恨不得一道天雷劈下來,孩子立馬開竅,擱現代,指不定就是買天價營養品的客戶群體。

但在古代,讓孩子最快成熟的辦法不是吃藥,是結婚。

也不知道婚姻算哪門子的靈丹妙藥,總之天下大病“成親就好了”,再不行,“當爹就好了”。

田太後無比堅定地相信這個藥方。

於是,慶天十年,祝灥十三歲的時候,選秀提上了議程。

一年選秀,半年考校,選好後培訓個一年半載,十五歲正好結婚,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根據史料記載,這回的選秀由田太後下旨,選定在河南、河北和山東三省,由司禮監負責,派出數百太監,甄選出數百名十二到十五歲的適齡女子,上京參加選拔。

等到京城之後,再由禮部負責複選。

消息一出,民間掀起了兩股風潮:一部分是閃婚,沒對象的趕緊拉郎,沒訂婚的立即訂婚,訂婚的立馬結婚,還有一部分覺得機會來了,反而聘請老師,教家中姑娘讀書女紅,預備搏一場富貴。

他們都不知道,此時,田太後已經有了心目中的皇後人選。

她就是馮氏,名字不詳,據說容貌出眾,品德過人,小小年紀就有滴血為藥,跪侍病母的好名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猜得到,她背後必定有人做推手。否則,一個久居深宅的小姑娘,怎麼才能在古代傳出這樣好的名聲?

背後的真相,我猜得到,讀者猜得到,想必田太後和程丹若也猜得到。

可詭異的是,田太後還是看上了馮皇後,程丹若也無異議。

有人說,程丹若不是不想,是沒有辦法阻止馮皇後入選,當時她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

這純粹放屁。

想捧一個人上位很難,要把一個人搞下去可太容易了。

程丹若連一個未進宮的小姑娘都搞不定,她早就被撅下位,還能握持寶璽這麼多年?

究竟為什麼不動手,有幾種可能:一是馮皇後真的賢良孝順,品性蓋過了幕後的威脅,二是她無足輕重,犯不著計較,三便是雙方有交易,其實默許了。

第一種太理想化,第二種考慮到馮皇後和昌平侯同姓,委實不似巧合,所以排除掉不可能,最後剩下的多半是真相。

我想,在最初的時候,謝、馮兩家存有默契,可後來發生的事,破壞了雙方的合作。

這個意外就是張友。

張友出身貧寒,幸虧得了有錢嶽父的資助才能考上進士。大概是少年時的貧窮讓他深以為恥,此人能力出眾,卻非常貪財。

他在世宗朝就貪腐多次,屢遭彈劾,可祝棫不聞不問,視若無睹。

除了因為他能乾,我想皇帝陛下應該也沒少拿銀子,不然怎麼告都無動於衷,實在不合理。

祝灥登基後,分錢的人少了,張友的財富迅速積累到可怕的程度。張家的下人出門都騎馬坐轎,身穿綾羅,置辦房舍,比起一些小地主亦不差什麼。

張家更是富貴潑天,冬天賞花宴,不是賞梅花,是拿炭火燒炕數月,烘開的滿園子春日鮮花。到了夏天,又堆冰雪涼亭,一天費冰無數,人造空調避暑。

而且,他比一般貪官聰明,自己享受,也沒忘記讓皇帝和太後享受。

他派人從海裡抓了大魚蚌貝,運到京城給祝灥開水族館。據說有一條巨魚,背可載人,航行水上猶如神仙,令世人歎為觀止。

他還很會享受,什麼百隻螃蟹一碗麵,上百隻魚頭半碗湯,人參喂出雞蛋揉麵做點心,奇珍百巧,頭頭是道。

這一下俘獲了祝灥。

他從小被楊、程二人管束,現在連親媽都要娶個媳婦來管他,彆提多煩了。乍然遇到這麼一個識情識趣的大臣,怎能不親近?

再者,張友為人實在很有迷惑性,留美須,談吐有禮,出手闊綽,太監宮女都樂意替他跑腿說好話。

但最高明的,還是祝灥說,你做事很合朕心意,不入閣太可惜了。

張友卻回答,福禍相依,沒有入閣也許是我能耐不足,但我也因此獲得了親近陛下的機會,這是比什麼都要幸運的事,故而無須可惜什麼,他很滿足。

馬屁拍得多好,我要是祝灥,即便剛才隻是口頭一說,心裡肯定也記下了。

而張友完全不虧,他很清楚,此時的祝灥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入閣,說兩句好話既能讓楊嶠安心,又讓祝灥記住了他的忠心,可謂一箭雙雕。

接下去,他隻要耐心等待,就能得償所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