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轉折點 《戲說夏史》(後人解讀)(1……(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7381 字 9個月前

這一天很快就到了。

慶天十二年,祝灥大婚。

他一口氣娶了三個女人,這也是夏朝慣例,選秀初期多擇三位妃嬪,分彆為中宮皇後,東西宮妃,謂之“三宮”。

明媒正娶的自然是馮皇後,另外還有高妃和季妃。

搞笑的來了,馮皇後當時十三歲,初潮未至,還是實打實的小姑娘,完全沒法圓房,季妃也是,十四歲,雖然成人,可彼時程丹若已經寫完了《婦育指南》,大家都知道,這歲數身骨未成,不易生產。

唯一圓房的隻有高妃,她十六歲。

不過,無論圓房的是幾人,祝灥既然已經成親,在古代就意味著成人。

天子親政之事,不得不擺到了台麵上。

程丹若政治生涯進入最危險的階段。

她還可以拖,卻拖不了多久,太後垂簾都不得不還政,何況她隻是姨媽。大婚後沒幾天,就有禦史上奏,要求她還璽退政。

那麼,程丹若是怎麼應對的呢?

——稍等,彆急著猜。

因為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情。

日本入侵了朝鮮,朝鮮快要亡國了。

這事兒從春天就有跡象,可當時誰也沒當回事,有人以為是道聽途說,有人覺得與自家無關,還有人陰謀論,猜測是不是朝鮮和緬甸一樣,其實想入侵國土。

萬萬沒想到,僅僅幾個月後,漢城沒了,平壤丟了。

朝鮮使臣一波接一波趕到,懇請大夏出兵支援。

可巧了,大夏此時正處於微妙的博弈階段。

祝灥想親政。

楊黨想趕程丹若下台。

張文華想上位。

程丹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場,碰到了“是否出兵支援朝鮮”的問題,注定就把複雜的問題更複雜化了。

我簡單為大家捋一捋眾人的立場。

少年天子祝灥興趣很大,雖然還是沒有話語權,卻頻頻召見大臣,多年來頭一回這麼積極好學。

顯而易見,青少年都喜歡刺激和新鮮,沒有什麼比戰爭更讓人熱血沸騰的了。

老師們很欣慰,但明確表示,戰爭並非兒戲,他隻能聽,暫時沒有發言權。

以楊嶠為首的楊黨,主張偏向保守。

客觀地說,朝鮮的表現惹人疑竇,日本一打過來就望風而逃,就算幫他們打走了侵略者,等到大夏撤兵,日本卷土重來,難保他們又故技重施,再次丟城跑路。

國庫的錢不是擦屁股的紙,打仗動輒動員上萬,朝鮮值得嗎?

打仗畢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穩妥起見,自然是能不打就不打。真要打,等日本對本朝意圖不軌,再動手不遲。

日本彈丸小國,吞下朝鮮就夠費勁了,還有能耐侵犯大夏?

從利益上來說,此時不便節外生枝。

他們和程丹若鬥爭、周旋、妥協了十年,頭一次看見了她走人的曙光,這時候打仗,必然將天子親政的問題延後。

老話說得好,夜長夢多。

謝玄英是兵部尚書,他借助此戰能走到什麼地步,誰都沒法預料。

假如大獲全勝,朝鮮俯首稱臣(這是他們懇求大夏出兵的說辭之一),他的聲望將極速高漲,直接危害到楊黨的利益。

所以,拒絕出兵,讓日本和朝鮮打他們自己的去,符合他們的利益。

張文華是戶部尚書,還未入閣,隻是計算了打仗需要的銀錢,彆的沒乾,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祝灥身上,為他解釋打仗所需的前提條件。

換言之,趁機刷好感度。

而程丹若讚同出兵。

“東瀛狼子野心,絕不會滿足一隅之地,侵占朝鮮後,必定染指國土。現在我們不打,將來就不是在朝鮮打,而是在遼東打,屆時百姓流離失所,故園傾覆,損失更甚百倍。”

她態度明確,“指望朝鮮戰勝東瀛,幾乎不可能。東瀛剛經曆過戰國紛爭,舉國皆兵,兵力定遠不止朝鮮使臣所說的十萬,一定還有。再者,如今東瀛的關白叫豐臣秀吉,他可不易對付。”

而她舉薦的人分彆是謝玄英,以及昌平侯馮源。

這無疑是個絕妙的主意。

既是機會,又是危機,一個盟友,一個政敵。

最終的結果也不出預料。

朝廷同意出兵支援朝鮮,昌平侯成了統帥。

祝灥的人生,自此迎來巨大轉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