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進退難 祝灥的心思(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064 字 9個月前

“父母”和“孩子”,“君”和“臣”,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某些時刻,就好像現代的家庭。

她很高興謝玄英能享受到這樣的家庭關係。

“明天做河燈,是衙門忙完了?”她拿起毛衣,繼續打平針,一勾一穿,便是一行。

謝玄英道:“差不多,公文都寫好了。”

“那我明天有的忙了。”程丹若揉揉眼眶。

打仗不是光打就行,人事調動、糧草籌集與運輸、調動民夫、將領安排……一樁樁一件件,足以把沒經驗的人逼瘋。

她和謝玄英算是有經驗的了,饒是如此,也有大量繁瑣的事要做。

“希望冬天前能打完。”謝玄英也有他的憂慮,“昌平侯年事已高,若有什麼萬一,臨陣換將可是大忌。”

程丹若道:“他們家是上陣父子兵,多半老子在後頭,應該無礙。”

主帥是昌平侯,可不代表就是老爺子一個人去,馮大、馮四都會跟著。

謝玄英想想也是,便不在提了。

七月末,軍隊整頓完畢,正式出征。

朝廷以為,對付日本小國不必太興師動眾,沒搞什麼儀式,選個黃道吉日就正式出發。

程丹若暫時空閒下來,短暫地休了個病假。

不嚴重,純粹是累病的。

先是祝灥大婚,再是她為卸任做的種種籌備,又碰上戰事,一連忙了許久,實在堅持不住,扁桃體發炎,隨後頭疼惡寒,發了兩天燒。

畢竟不是二十幾歲的時候了,程丹若沒有逞強,回家休養了兩日。

沒人想到,就前後小半個月的功夫,就出了大問題。

-

八月初,程丹若病倒,祝灥一邊叫人送了藥材,令她好生休養,一邊暗喜,準備乾一件大事。

可惜,令很多人失望了,他不是打算借此機會親政。

雖然很多人在祝灥耳畔提過這事,但祝灥有自己的想法。

他想親政嗎?

想的,他這皇帝還不是真正的皇帝,太多事不能乾了,凡事都要問過老娘,老娘同意了還有個難搞的姨媽。

叛逆期的青少年最討厭的就是被管束。

能讓姨母再也管不了自己,祝灥做夢都會笑醒。

然而,祝灥願意歸願意,卻不想自己乾。

大臣們算盤打得飛起,希望小皇帝先開口,自個兒搖旗呐喊把人噓下台,不費一兵一卒,祝灥也是這麼想的。

最好大臣們乾了,尤其是楊首輔,和姨母鬥得兩敗俱傷,他就能漁翁得利,和姨母說,這也不是我樂意的,大臣們非要我這麼乾,然後開開心心送她走。

讓他和程丹若開口,暗示她可以滾蛋下台,祝灥打死都不乾。

他這輩子怕的人不多,老娘排第三,主要怕她哭,老楊排第二,主要怕他訓,姨媽排第一,畢竟這輩子唯一挨過的揍,就是她動的手。

雙方就這麼沒有默契地僵持住了。

張文華隱藏幕後,出謀劃策,不斷遊說皇帝奮起反抗。祝灥表麵應承,心裡也很著急,觀望大臣何時動手。

結果兩邊都沒動靜。

祝灥十分失望。

可現在叫他當做什麼也沒發生,委實太難了些。

他已然見識到了有無權力的區彆。

他讚同打仗,朝臣們就嘴上誇誇,背地裡壓根不當回事。可程丹若讚同,他們就算反對,最後卻不得不妥協。

流淌在血液中的權欲蘇醒了。

祝灥隻是個少年,可人人都有野心,都有追逐力量的本能,他也有。

他早就知道自己是皇帝,淩駕於眾人之上,而所有人都告訴他,程丹若手中的權力,本該屬於他。

祝灥內心升出了無限渴望。

他開始思考,自己該怎麼才能達成目的。

這時候就體現出讀書少的弊端了。但凡祝灥多用點功,就知道以前的少帝是怎麼讓太後撤簾還政的。

但他沒有,隻能靠自己的腦袋瓜琢磨。

彆說,祝灥打小聰明,這還真的難不倒他。

他想出了三個計策。

上策是找人遊說,比如田太後、王尚儀,或是薛尚書、餘有田,總之以較為懷柔的態度,和程丹若說,你看皇帝已經成婚了,是不是該歸還寶璽了呢?

中策是找大臣逼迫,強硬地逼她走人。

下策是最簡單的,命令李有義和滿福守死宮門,不許程丹若入宮,更不許進光明殿,將寶璽挪到乾陽宮收好。

但他又自己把這三個計劃給否了。

上策行不通,田太後一直覺得他胡作非為,不一定肯幫他。王尚儀和餘有田都是姨母的人(張文華說的),薛尚書他們固然和氣,可他懷疑他們的能力。

祝灥唯一認定有這能耐的人,還是楊首輔,張文華都不行。他要是行,沒必要在他耳邊念叨,直接幫他乾成了不好嗎?

中策風險太大,他想過了,朝堂上姨母的支持者不少,靖海侯就是其一,現在昌平侯不在,肯定搞不定。

下策……假如祝灥經曆得足夠多,足夠老辣,就會知道最粗暴簡單的辦法,往往是最有用的。

但彆忘了現實,他今年隻有十五歲。

在他看來,自己敢藏起寶璽不交,姨母就敢拿著藤條衝進宮殿,再揍他一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