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之前,天書才出現的時候,推行政策就很快,而現在更是不容小覷。
天書現在在和嬴政分析文官的選拔、錄取,武將的說不定就要被放棄了。他們得趁著還沒改,撈點好處,最好是能夠封爵位。
也有本身就是文官的,也需要積累一下,考慮到並不一定能寫對嬴政聯合天書出的題目。
現在的張良還不知道以後會丟這個臉呢,布局比下棋都開心,他一邊布置著要安排的人,一邊一心二用聽著天書的講解。
江思瑤多講了些許她知道的科舉,理智上再怎麼了解都不如親身儘力來的遊泳,比如大家都積極地參與各項考核,那麼便會掌握有一個不缺人才的結果。
至於達成“天下英雄儘在我手”就更加困難了,總管們手忙腳亂地整合人才。
【有了科舉製度,相當於有了一個從帝國取血用的辦法,大家再也不怕自己手底下缺人了。
不過,隻有科舉往往並不夠,畢竟不是參加科舉的人每個都有機會當官,即使考過了鄉試,當上了舉人,也不過是有個做官的名額。
當然,再接著往下麵考,考中狀元是一定會吃上皇家飯的,還有榜眼、探花他們。
這點當然是真的,畢竟吧,從童生到狀元,中間是需要經曆最少四年,七次考試才能當上的,就看這個時間長度,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而一般大家都需要十年左右的寒窗苦讀。
十年,放在現代就是從小學讀到剛上高中,十五六歲在現代還是個還在,但是在以前已經是能用瘦小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的了。
科舉考試的層層選拔大抵是這樣的,去除小一點的考試不算的話,先考上童生,然後經過院試、由各個地方大學政監考。這個院士是明清才開始有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吧讀到老也是童生的也大有人在。
當然,學政一官,明清開始設置的,大抵是朱元璋被考場舞弊案給嚇跑了,特地設置了這一官職,給科舉多一份保障。
舞弊,即使是現在都在嚴抓,總有人自己不努力,就幻想著可以通過舞弊改變命運。
但是,即使是抄成了狀元,之後總是要在朝堂上和彆人見真章的,總不能彆人錦繡文章,到了抄襲者,隨便說什麼都會贏得滿堂喝彩吧?
不會吧,不會吧,這麼明顯不會覺得很有用吧?】
“哈哈哈,就是!那些人究竟在想寫什麼,肚子裡一點墨水都沒有,還沒我朱元璋裡麵,送進來也沒有升官加爵的細分!”朱元璋可氣了,畢竟,任誰剛當上皇帝,想著用科舉在民間搖人,結果民間搖人搖來了一批什麼本事都沒有的人,還想占著位置不做事。
朱元璋那裡受得了這個氣?直接大清洗,更是一度想要廢棄科舉。
不過,即使他這麼慘,也不是沒有用江南供養全國,所以勉強扯平。
【鄉試三年一次,秀才參加,考中了就是舉人老爺,其中第一名是解元。
關於這個中舉,有一篇《範進中舉》的文章,一方麵寫了中舉的難度有多大,另一方麵則是揭露了一個社會現狀。
因為“萬般皆下品”的思想,讓社會對考上舉人的執念,有資格去當官的執念,也是對年紀很大依舊在三年又三年的不慢。
明明可以有更大的舞台,更為健全的社會身份,但是隻因為科舉,一輩子都耗死在了這棵歪脖子樹上,不得不說是對社會人才的浪費。】
“一輩子,考這麼長時間,怎麼還有臉進考場,不是,我真的很不理解,他們都不需要養家糊口的嗎?”
朱元璋不懂,朱元璋大為震驚,但是轉念一想。
這樣能給各行各業篩選掉一些傻子,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