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物理(十二)(1 / 2)

朱元璋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 所以對他來說,一根筋一直考試的人是不懂變通的,一條路不行就走另一條嘛, 沒必要非在一條路上走到黑。

畢竟, 就他個人而言, 在家會餓死,那就去寺廟裡當小沙彌,寺廟也吃不飽了, 就去當乞丐乞討,運氣好點, 總是能活下來的。

逼到最後還造反起義了, 想活著需要比彆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直讀書讀到死,最終考上了個秀才的人, 朱元璋是沒見過的,不是因為他對這些不關注,上行下效,掌權者重視,科舉才會被重視。

而元朝的科舉,一度有人以為根本沒有這個東西, 因為元朝根本就不重視這個製度,特彆是科舉考試考的都是漢人會的,而當時的蒙人並不會的,理所當然地遭到了權貴的強烈抵製。

即使是通過科舉當上了官,也少有混得如意的。

甚至在沒認識劉基之前,朱元璋一度以為元朝沒有科舉製這個東西,因為在他身邊聽到的少之又少。

窮人不再把科舉當做是翻身的救命稻草,自然也沒有多少人會在意。

“讀書讀不進去, 那就去學彆的呀,都說行行出狀元,怎麼有些人這麼冥頑不靈。”朱元璋不明白。

朱標倒是能明白一些,不過即使知道這些人或是為了名,或是為了利,又或是堅持了這麼久想要成功的執念,他作為大明未來的掌權者,也是不支持一直這麼做的。

“有餘力的都應該做事情,這種即使七老八十考上了,也發揮不了多少餘熱。”

“標兒,你說我們也不要這個科舉製吧。”

準確來說,是才恢複的科舉製又出了幺蛾子,朱元璋才會想到這樣的主意的。

有些大臣說,反正元末已經取消了,我們大明現在用地感覺不好,也可以取消。

也有大臣分析,現在的朱元璋當上了皇帝,識時務的人自然會主動來投,至於不識時務的,給機會現在也不爭氣。

為什麼說是“不爭氣”呢?因為這次科舉並沒有篩選出來多少“人才”,甚至因為大家分數都不高,整體標準都下調了不少,但是就是這樣,招進來的人也沒有在認真工作。

現在是洪武五年,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開了第一次科舉。

然後發現來的都是年輕人,不僅年輕,會的也不算多,不是大明需要的人才,不管是文學方麵,還是處事方麵,能力都不夠。

現在已經是那些人工作接近一年的時候了,檢驗出來的成果,都有些對不上當時朱元璋的努力。

先是考試多是江浙,加開恩科進來了寫北方學子,再者殿試他的民生問題也沒有多少人的回答讓他滿意,這一年的工作,更是屢屢出錯,甚至乎不少人工作還沒會乾,先開始攛掇起來了結黨營私的事情。

如果不是天書,或許朱元璋就被這群人給忽悠過去了,天書的出現讓朱元璋的想法越來越新潮,倒是這些年輕學子和一些在元朝有些做官經驗的大賢固步自封,屢屢反對,搬出各種曆史試圖讓他朱元璋不跟著天書改變。

真是笑話,要是他朱元璋是那種會因為曆史上沒有過先例,於是就不做的類型嗎?那顯然不是。

畢竟他現在已經開始想著要不要徹底廢除科舉了,還有一直有的丞相位置,他也想廢除了。

科舉的事情是選上來的人不咋地,丞相的事情是朱元璋感覺丞相的權利屬實有點大,他打下來的江山有一種被彆人享受了的感覺。

受不了,根本受不了一點。

朱元璋打算和劉基他們商量看看,怎麼才能用個合理的借口,把胡惟庸調到彆的崗位上去做事。

還有就是他查出了戶部在核對賬款的時候,竟然默許官員帶著空白但是印著章的文書,以便在出了差錯的時候直接當場改。

這多荒誕啊,相當於高考的時候,你在監考老師眼皮子底下作弊的程度。

朱元璋整個人都傻了,他一開始知道的時候,沒有當場發作,讓探子進一步追查,看看這是極少數的個例還是普遍現象。

同時,他召來了跟著自己上刀山下火海、一起戰場上流過血的老功臣們,詢問這件事。

就,很遺憾的事情,這事情他們所有人都不知情,更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沒辦法的朱元璋找了個前兩年考進來的進士,確實很好套話,問什麼答什麼。

比如說,這個製度是一開始參知政事準許的,一直都這麼乾,也是體貼下屬,不然偏遠地區的官員也太慘了吧,來來回回的跑可太累了。

一開始的參知政事……

那不正是“心死塞北”的張昶嗎?

朱元璋知道張昶是元朝的臥底,一心隻想複辟元朝之後,勃然大怒已經把人處死了。

沒想到現在連骨灰都找不到的人,還能謔謔大明?

把一行人氣得夠嗆,商量了半天也毫無頭緒,眼睛看天書都發直。

江思瑤已經轉進如風改了話題,主要是吧,這高考,這科舉,越聊她越覺得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對一個擺爛人來說,是多麼超標的負荷。

【科舉可以從黃發垂髫一路考到白發蒼蒼,對標應該對標現在的公務員和事業編製的考試,這兩種都是吃的國家飯,都是有年齡限製的,三十五歲之後就不可以了,現在的話好像有把個彆崗位放寬到四十歲的。

這都很好理解,畢竟啊,如果選拔出來是要正經為國家做事的,白發蒼蒼的老人家,倒也不是說在腦子和體力上麵不如年齡人有優勢這一點,而是在崗位的安排上,多少會讓人有些擔心老年人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江思瑤擔心老年人的身體,朱元璋隻能根據自己發現的這個空印事件,開始擔心起來了是不是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藏在看不見的各種地方。

就像是如果有年紀大的,還沒有告老還鄉的,會在任上作威作福嗎?

朱元璋原本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在他看來,老人的經驗很有用,比如在他吃不飽的時候,就是聽了一個老人的話,怎麼吃觀音土不會吃死人,才有機會活到現在。

但是,現在的人連直接用空印來進行賬目作假的事情都乾的出來了,其他的難道不會做嗎?

“善長啊,你說我們要不要也有年齡限製?”

對此,劉基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猜到了朱元璋的想法,“限製報考的年紀,還是限製當官的年紀?”

“都限製吧,嗯,我們也放寬,對超出年紀的,但是……”朱元璋看了自己的老臣們一圈,每個人跟他的時間都各不相同,現在年紀也都不小了。

“具體怎麼放寬我們再討論一下。”

李善長在天書出現之後,又恢複了對工作的積極性。他是最早跟著朱元璋的,如果朱元璋是今之劉邦,那麼李善長必定是現在的蕭何。

但是吧,古之蕭何在官場上也有一定的能力,成功在劉邦這個多疑的皇帝手下活了下來,一直到惠帝朝,死在了任上。

可謂是真正為大漢做到了“死而後已”,這是朱元璋的功臣們能羨慕到下輩子的,因為這輩子很短,除了廖永忠之外,他們死得最快的甚至就在八年後,是犯了“謀反罪”被處死的胡惟庸。

李善長活得也不長,作為淮西集團的一員,死的時候還是帶著全家一起走的。

在朱元璋手底下做事,是需要考慮清楚,自己的“九族”是不是批發來的。

李善長這些人會有這個淮西集團,有一部分原因正是玩不轉官場。

不僅僅是他玩不轉,劉基都玩不太轉,而且有一些人是在朱元璋建國之後再投奔的,他們像是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一樣,把這些在戰爭的時候,謀算以生命為代價的人,都折騰地夠嗆。

雖然還沒到讓劉基再次辭官的地步,但是也已經讓他對治理國家少了很多積極性。

不過,天書提出的各種政策,朱元璋想一意孤行照著天書給出的作業抄的時候,有不少人反對,但是他們這些老臣不反對啊,他們可支持了。

連一起造反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現在做出點“折騰人”的事情,他們都能接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