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三十三課 戰國七雄(2 / 2)

李曉詩話音落下,沒有繼續往下說,就有人明白過來了,立馬接上。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都是齊國和魏國之間門的戰爭。而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魏國將軍龐涓和齊國軍師孫臏的交鋒,而更相同的是,這兩場戰役,都是以齊國獲勝、龐涓大敗而結束。】

【當時魏國進軍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答應了,但並沒有出兵去邯鄲救援,反而直接帶兵圍了魏國的都城大梁,最後魏軍無奈回援,結果在桂陵遇到了在這裡設下埋伏的齊軍,被大敗。】

趙國:老倒黴蛋了我們。

【馬陵之戰則是魏國要打韓國,韓國也是向齊國求援,齊國仍舊是打了這一手圍了魏國都城大梁。】

從來沒了解過古代事情的觀眾們疑惑了。

不是啊,齊國當魏國這麼傻的嗎?次次都用一樣的招數能行得通麼?上次人家都這麼吃了一虧了,這回肯定說啥也不上當了啊!

【魏軍迅速回援都城,齊國軍隊見到魏軍歸來,就率兵撤退。但魏軍心中有火,於是直接追擊。結果齊國在馬陵設下埋伏,再次殲滅魏軍,魏軍的大將龐涓也因此死亡。】

觀眾:……

啊,原來還真就這麼傻啊。

李曉詩念著這些字,心裡快樂翻了:好損啊,不知道龐涓有沒有在聽!

龐涓還真在聽。

恥辱至極地在聽。

孫臏是他當時砍了腳刺了字的,就怕他風頭比自己盛,更得重用。沒想到最後還真是被他料中了,孫臏真的比他更強,不僅兩度大敗他,還殺了他。

漸漸地,越聽李曉詩轉述這兩場戰爭的詳情,龐涓心中的屈辱就越少,反而對這個被自己已經“刖刑又黥之”的同學又驚又怕。

孫臏對他的了解可謂是細之又細,完全拿捏住了他的脾性,這樣下去,他是不是也會如同天幕上說的那樣、再一次以同樣的姿態被殺掉?……不,不會,他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發展,又怎麼會再一次上當?!

齊。

田忌憂心忡忡望向孫臏。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麼,神色專注聽天幕講解的孫臏微微一笑,側過頭來:“不必介意,既已知戰局得勝,那麼我的判斷和計謀就是無錯的。有一就有二,能敗他們一次,就能有第二次。”更何況,天幕這樣把之後的計策說出來,反倒能夠成為另一種指引,以龐涓的性格,或許會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那麼他們又為何不能?

他從來不會介意命運的提前泄露,反而能因此獲利。因為他相信自己,總能找到辦法,以一個更巧妙的角度,把一切都化作對自己有力的條件。

李曉詩念完這兩段戰爭的解說,又補充道:“其實大家可以發現,這個時候的戰爭已經不像之前那樣直來直往的了,他們已經開始使用計謀,會打時間門差、空間門差,老師說,這都是因為一個叫做孫臏的人出現,也就是桂陵馬陵兩次戰爭的獲勝軍師——他可以說是開創了用計謀戰爭的先河。”

龐涓:…………

好恨。

但好怕。

他就是因為擔心孫臏會將自己壓過,才會這樣做的,沒想到還是如此。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說完啦,那剩下來的就是長平之戰了!”

李曉詩提了一句,彈幕馬上有人接上,這次又是個眼熟但不會讀字的名字,王翦。

【王翦:長平之戰是秦國與趙國之間門的戰爭。】

趙國:……

謝邀,勿cue。

【秦國軍隊和趙國軍隊在上黨一帶對峙,此一戰時日曠久,三年不下。趙國大將軍廉頗帶軍固守,此時,趙國國君由於猜忌換下帶兵的大將軍廉頗,換上了趙括。趙括帶兵冒進,被白起包圍,四十萬趙軍儘數被坑殺。趙國從此衰敗。此一戰,前無古人,後怕是也少有。】

趙國:?

趙括:……?

廉頗歎了口氣。

李曉詩對這段也大概知道,因為老師提過一嘴,紙上談兵的典故也就是這裡來的。

“七國之間的兼並戰爭越打越激烈,但是整片土地的資源隻有那麼多,你強我就弱,都是有來有往的。魏國、齊國、趙國、秦國這些國家先後崛起,其他的就慢慢衰落下去了。尤其是秦,逐漸變成了最大最強的諸侯國,和初期的弱勢開局完全不一樣了,這是為什麼呢?”

李曉詩自問,然後再自答:“當然是因為商鞅變法啦。”

已經趕去秦國和秦孝公會麵的商鞅微微一怔。

他雖然想象得到自己的功績不會太弱、畢竟是在天幕上次的史書中出現過的,但沒想過,到了她所謂的“課本”中,也仍然有著他的一席之地。

甚至這還是在“戰國”這個整體的大篇章中——且並不是因為說秦才說他,是因為說他才說秦。

秦孝公大笑:“看來,孤也是要沾了你的光,被這後世的‘課本’提上一提了!”

李曉詩剛自己說完給下個版塊準備的串聯詞,還沒開始正式進入課文,就見彈幕上飄出一行很顯眼的字。

主要是說話人的名字很顯眼。

【嬴政:可要由朕與你說上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