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六十一課 民心所向(2 / 2)

待他死後,這先主所托付的一切……又會如何走向那既定的滅亡?

劉禪卻已經下定了決心:“相父,還請多教我一些吧,你少做些事,多休息休息,按照那個小仙童說的法子,多‘養生’,我會儘量多看些奏折的……!”

諸葛亮回神,哭笑不得,心中卻好似被春雨漫過,絲絲破土的愁緒溫和、又熨帖地被撫平。

他有些欣慰,麵含笑意:“陛下願意學,自然是好的。臣願傾儘畢生所學,都授與陛下。”

天幕上,李曉詩的聲音依舊清晰:“赤壁之戰後,曹操去經營關中,一掃北方;劉備占據地盤後,又向西南發展,拿下了川蜀;孫權則一邊把統治範圍往東南擴張,一邊去搶奪吞並劉備的一些勢力。”

“220年,曹操的兒子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再過了一年,孫權稱了吳王,暫且沒稱帝,到了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麵正式形成。”

“三國時期,曹魏一直很注重農業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墾辟荒野;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往海外貿易方向發展;蜀漢則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與周邊的民族關係,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說到這裡,這節課的內容已經結束了,但李曉詩要補充的內容還沒有結束。

“在三國以後的朝代,許多人都很推崇劉備政權,都在猜測,如果劉備能夠一統天下,他這樣的仁德之君,那華夏是不是就會不一樣。百姓們是不是可以過得更好一點,因為劉備是即便逃命也要帶上百姓們一起逃的主公。所以無數人都祈求過讓劉備一統,興複漢室,重現漢室榮光。”

“這並不難理解,沒有百姓會不喜歡這種君王的。可以說,劉備的經曆,劉備的政權,正是大漢朝最後的風骨,最後的脊梁。”

“後世每一個混亂的朝代,人民們心中都在渴求一個像劉備、想季漢這樣的政權出現。”

百姓們都點頭。

劉徹唏噓搖頭。

嘖,劉備要是真的統一了天下,那劉姓可能真的要被神話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這不就徹底被坐實了?

劉家的江山幾次瀕危,幾次都被救回來,那以後怕是誰想篡權都得給自己先搭上劉氏的關係、或者給自己先改個姓說是漢室宗親了。

說不定還會多幾個“我是漢武帝他遠房親戚”呢。

那之後天下就都是漢,西漢東漢之後,季漢蜀漢,之後的朝代好意思不說自己是漢嗎?

老天可在上邊看著呢,說話悠著點。

就算是他這種不信這一套“君權神授”的,想造反的時候怕是也不得不信,總得給自己安個正當的名頭才是,就跟那誰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道理。

正統嘛。

要不是到後期那麼多的勢力差不多被消滅完了,就這稱帝的舉動,誰稱誰被打,眾矢之的。

可惜啊。

李曉詩卻麵色凝重起來。

這種表情放在她臉上很是不協調,但見她故作老成多了、而且經過那長長的旅途,朝昔相伴中、她性格也確實成熟了不少。眾人沒覺得太違和,有時候看她露出成熟一麵反而還有種欣慰。

隻聽李曉詩道:“為什麼後世許多人會推崇仁德之君、又為什麼會想要劉備一統呢?”

“明明都是亂世,人們對其他亂世深惡痛絕,對三國卻並沒有那樣抵製,原因在於三國的英雄和事跡太多。雖然一提起三國就知道是個豪傑輩出的時代,但想穿越回去的卻沒幾個,這又是為什麼呢?”

她搖頭:“曹操的《蒿裡行》曾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不是多高深的詩句,連我沒學過都可以看出詩中描述的是什麼樣的景象。”

“東漢末年,人口減少,經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從黃巾起義、董卓亂政,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數次北伐,以及我們並沒有說到但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這段時期內卻真實存在的無數大小戰爭中,除了主角的英雄,那些‘擁兵二十萬’、‘精兵五萬’、‘淹死燒死若乾’、‘大敗’、‘失敗’的,是許許多多許許多多的生命。從東漢末年董卓入京到晉滅吳一統,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華夏大地的戰爭比戰國時甚至要更頻繁。”

隨著讀得多、講得多、看得多,李曉詩也越來越能從平淡的文字中看出更多隱藏在其中的內容,就好比她親自去走的那一趟絲綢之路,其中艱辛困苦,也遠不是書上三言兩語能夠概括的。

現在,她能夠看到,這些在英雄讚歌中充當背景板的數字們,他們是亂世中微不足道、卻又真實存在的人。

不是影視劇拍攝中可以反複聘請的群眾演員、也不是他們通過係統玩遊戲時候的虛擬數據,那都是隻有一次、消失就不會再回來的生命。

都說秦二世到西漢初期人口銳減,三國時候完全不遑多讓。

李曉詩實實在在歎了口氣:“據統計,華夏的總人口,在這將近一百年間,從五千六百多萬,變成了不到兩千萬。這個數字是很嚇人的。”

她話音才落下,天幕前,就有許多人被駭在了當場。

這麼多的損失?!

李世民長長歎息:“受苦的永遠都是百姓啊。”

而不止這些,他們這些後世的人還知道,在三國之後,很快、華夏又會迎來另一個亂世。

另一個幾乎讓漢人滅族的亂世。

李曉詩:“如果一個將軍沒有兵,那麼他有再多的計謀,又能怎麼去打呢?所以,英雄事跡值得被傳唱,被銘記,但我們大家同樣不能忘記是什麼在供養這些英雄們。”

李曉詩覺得,如果是她哥在這兒,一定會大驚失色,覺得他妹妹像是變了一個人。

但沒有辦法,她也很想像曾經那樣,什麼也看不懂,但現在不一樣了。

她真的會忍不住去思考更多。

連她自己也不知道這對她到底是不是好事。

李曉詩抿抿唇,自作主張地落了句主觀評價:“總之,我想說的是,可以稱讚英雄……但亂世不應該被推崇。”

希望古代的觀眾們,不會有人因為英雄情結就去盲目吹捧、渴望亂世。

這話不應該從她這個幼稚鬼口中說出來嗎?

或許吧。

“這次的課結束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