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第六十八課 漢化(1 / 2)

有了南朝這些人的前車之鑒, 李曉詩就算再忙,也抽空加塞地擠出了點時間, 簡單地去了解了一下北朝皇帝們的事跡。

雖然課本上介紹的有,但課本選取的大都是對時代和曆史的發展有著一定作用的,不管是正麵還是負麵;而像是南北朝這些持續時間不長,又沒有任何價值的,基本都沒有。

上次直播被科普了一些,所以李曉詩這次在看之前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饒是如此,在得知北朝這些人的“光輝事跡”時,她頭上還是忍不住冒出了好多問號。

這都不隻是“不遑多讓”的程度了,這簡直是……呃。

吐槽歸吐槽, 直播還是要直播的。

周末, 在做完作業的幾套卷子後,李曉詩打開了直播。

這次的時間依舊是在周日, 其實這也不是她要選的, 是周六都拿來做作業了——她還是班上作業做完得快的那一撥呢。

“大家好呀,我是李曉詩, 我來啦。”

李曉詩清清嗓子,一貫地不囉嗦:“像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的詞語成語, 大家應該都很耳熟, 那麼它們都是怎麼來的呢?東山再起我們上次就說過了, 這節課會說到剩下幾個,它們其實都是來自於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北方政權對東晉造成軍事威脅的那一場大戰,也就是淝水之戰。”

“通過之前的課,大家也都知道了,東晉可以說是非常弱勢的;那麼這樣弱勢的東晉軍隊, 是怎麼才能抵擋住勢如破竹號稱擁有百萬大軍的前秦軍隊的呢?”

觀眾:是啊,怎麼贏的呢?

等等,他們好像從天幕裡已經聽過很多一聽就不可能贏的戰役了……

嗯,感覺也不是太意外了。

“在五胡十六國的北朝時期,北方各族之間既有爭鬥又有融合,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課啦,第十九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說完標題,她直接引入正題:“那這節課的第一部分就是‘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的交戰雙方是被苻堅建立且統一了北方的前秦、以及偏安一隅南方避禍的東晉。”

“當時前秦十分強大,疆域也很大,東邊到大海邊,南邊到達漢水,西臨龜茲國,北邊則是大漠——在苻堅的治理下,前秦很是強盛,和南方的東晉形成了對峙的局麵。”

“苻堅已經統一北方,當然想去統一全國。所以在公元383年的時候,他強征了數十萬大軍: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浩浩蕩蕩一幫人往南出征了,想要徹底把東晉給滅掉,一同全華夏,成為新的大一統政權。”

六十萬加上二十七萬,近九十萬了,難怪苻堅會號稱百萬大軍,這和所有打仗都喜歡把人數往多了報的人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們之前提到,這場戰爭和苻堅對峙的是謝安,其實也不完全對,因為謝安的主要職責是督管長江下遊的五個州郡,他是推薦了自己的侄子謝玄北上抵禦北方來軍的,是個運籌帷幄統籌全局的位置,謝玄才是前方的主將——淝水之戰讓謝家的謝安謝玄謝石等人都得以青史留名,這個東山再起的故事我們就不再多講一遍了。”

“麵對前秦的‘百萬大軍’,晉軍迎戰的才隻有八萬精兵。所以苻堅有一句話,是說他們的人把馬鞭扔到江水裡,都足以讓江水斷流了。”李曉詩解說道,“——這就是投鞭斷流的典故。”

劉徹把玩著一個小盒子,嗤笑出聲。

自大。

太自大了。

自信心膨脹起來真沒點譜的。要是真得意得很,那還至於跟人家隔江對峙嗎,直接扔馬鞭啊,扔進去,把江水斷流,大軍不就直接可以過江跟對方打了麼?

當然了,這純粹就是沒事找事,看苻堅不順眼,劉徹自己也知道。

那能順眼麼?

晉再廢物,那邊也是漢人居多;他一個大漢的皇帝,總不能因為這苻堅有點政績,就可以盼著胡人來占領華夏、統領全漢人吧?

“麵對前秦大軍,八萬東晉士兵團結一致,從容應對。”說是這麼說,但真到那時候,誰能從容?這可是超出十倍的人數差!

“在決戰快爆發的時候,東晉這邊提出讓前秦稍微往後退一退,好讓這邊過河之後再打,畢竟隔著河也不好打。”

王翦搖頭:“不能退。”

打仗最重的是一個士氣,能進就不要退,更彆提百萬軍這麼多人,那必定會有前後的信息差,不是所有後方士兵都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的。

還未戰就先開始往後退,後邊說不定就會人心惶惶,萬一認為前方吃了敗仗呢——

李曉詩這時候卻沒繼續說前秦的應對,而是插了個彆的內容進來:“大家還記得王猛嗎?”

霍去病點頭:王猛嘛,那個……嘶,那個苻堅的軍師是吧?

衛青:“苻堅的丞相。”

霍去病:……恩恩,是丞相、丞相,是個漢人。

李曉詩:“苻堅南下的時候其實王猛已經去世了。他在去世前曾經囑咐苻堅,說晉雖然在吳越那樣的地方,但晉仍然是天下漢人們心中的正統政權,所以咱們暫時不能去跟他們硬碰硬,沒有必要去磕這一塊,對於晉,咱們還是跟他們交好比較好。王猛還勸苻堅,說希望我死了之後你不要去打晉朝,圖謀晉的土地,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打擊北方的其他民族,那些鮮卑人和羌人,始終是咱們的心腹大患,所以希望能先把他們慢慢除去,才能來讓咱們的江山社稷安穩下來。”

嬴政點頭:這是個有才能有眼光的人。

不管怎麼樣,就算要一國對六國,也總要有個輕重緩急的。晉朝就在那裡,他們被逼到了最南方,還能做什麼呢?

就讓他們先待著唄,勢力又算不得最強,還有江水那樣的天然屏障,去打的話吃力不討好,但這屏障也是雙方的,對麵也很難渡來打這邊,所以兩邊暫時和平相處,優先把北邊國內的這些能征善戰的部族都殺滅收複才是最明智的。

等徹底把北方的問題和隱患解決,再邊存儲實力邊慢慢和南方磕,總能圖之。

不過看這淝水之戰,就知道苻堅肯定是沒有聽王猛的建議。

李曉詩也正說到這裡:“但是當時前秦發展的太好了,苻堅本人也有些自滿了起來,他認為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把東晉給拿下,所以就發動了這場戰爭——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苻堅這時候的自信心已經膨脹到了一種地步,那當東晉方麵提出要過河來打架的時候他會怎麼做呢?”

還能怎麼做,那肯定是同意了啊。

觀眾們答,彈幕一條接一條地刷上去。

仗著人多勢眾,自己又驕傲自滿,那鐵定是應了。

李曉詩點頭:“對的,他答應了。但苻堅也不是真的自滿到糊塗了,他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的打算是在晉軍過河時候,突然發起襲擊,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樣肯定就能大獲全勝。”

程咬金樂:“打仗這種事,那可不就是你有你的橋我也有我的船麼,苻堅這回是真的可惜了。”

他們是清楚那些事的。

“但苻堅沒想到的是,對方提出過河也是有計謀的。”李曉詩也說到了這裡,“在前秦的軍隊正在後撤時,他們的大後方突然有人開始喊——‘秦軍被打敗了!’,前秦軍隊立刻就亂了起來,踩踏死傷無數,陣腳大亂,晉軍趁機發起攻擊,前秦軍隊一潰千裡,苻堅也中箭負傷,隻能帶著殘餘兵士逃回了北方。”

王翦:就知道是這樣。

這是什麼,這是嘩變,是炸營,是營嘯。

原本就是一個極為恐怖的事,更彆提還是前秦這麼多人數的軍隊了,能不嘩變才是難事,

但……

王翦蒼老的臉上微妙地僵了一下。

為什麼這李曉詩一口一個“秦軍”的,聽著好怪啊!

能不能說全?前秦就前秦,什麼秦軍,怪彆扭的。

李曉詩聽不到老將軍的心聲,她正科普相關史事中的另一個成語典故:“前秦軍隊雖然人數很多,但是也正因為這樣,導致行軍的時候前後能持續千裡,戰線太長了,真正能到前線的也就三十萬人。隔著淝水,他們望向對麵山上的草木,都會覺得全是晉軍,所以還沒開始打就對對方心生了一定的忌憚,這就是‘草木皆兵’;在戰敗後的逃亡中,秦軍士兵更是聽到風的聲音鶴的叫聲都要以為是晉軍追來,正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啦。”

說完這些,她開始做小結總結:“淝水之戰和我們之前學到的很多戰役一樣,都是很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在這一戰之後,苻堅和前秦也徹底失去了一統的實力,甚至連前秦內部也開始發生矛盾,很快政權就土崩瓦解了,北方再一次陷入了分裂和混戰。”

唉。

觀眾歎氣。

就說這苻堅,你要是爭點氣,聽聽王猛的話,不好嗎?

老百姓們可不管你是漢人還是什麼人,你隻要能對百姓們好,那就是好的,來當皇帝就行——雖然王猛說的不錯,他們始終覺得南邊那個晉才是正統的政權,大家也都有葉落歸根的這種想法,而且說實在的,“不管是漢人還是什麼”確實是假話,大家都會有種族意識、對蠻夷的確看不大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