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第九十五課 小詩大學習(5)詩詞賞析……(1 / 2)

馬匹, 對於一個位於封建王朝時期的國家來說,這是何等重要的東西。

品種優良的馬匹,就算是朝廷的將軍們也不一定能搞到來當坐騎, 更彆說像現在天幕上出現的這些、隻看品相就知道絕對是上佳的馬了。

也是,特地拿來給皇帝專職表演的馬, 再差能差到哪裡去呢?

霍去病掰著指頭數。

最普通的馬一匹也要四千文往上,好一點的馬要七千文往上一個普通的士兵月俸四百文左右, 要不吃不喝十個月才能買一匹品相一般的普通馬;而現在要打仗的消息傳來, 馬的價格直線飆升, 據前些天去馬市探查到的價格,好一點的雄馬都要到二十萬錢了……

而天幕上的這些馬,最次的也要比那匹在集市中看到的價值二十萬錢的馬要好得多, 個個威武雄壯, 毛發油光水滑——能做出那種動作的, 日常當然得給供養好啊。

老百姓也在掰著指頭數。

一匹馬要多少錢;而且養馬比養牛養驢都貴了不止一倍,馬這東西金貴,吃的不好就掉膘,很靈驗,很多養馬的家庭, 馬比人都吃得好, 所以給馬每天吃的要多少錢也得算上;馬還不比牛羊等,它吃完就得拉,馬糞又不是牛羊那種糞能當肥料用,所以一天幾遍地喂的同時, 還要弄專人來不停地清理糞便……

這麼一大串算下來,大家立刻就咂起舌來。

對於普通農戶家庭而言,馬不止是買不起的東西, 那是買了也養不起的東西——

這種東西除了大家大戶買來一兩匹代步用,基本都還是在軍中,給軍隊出去打仗用的。

但現在,他們知道了,原來這種奢侈品也可以拿來表演,還是個個這樣神俊的大馬——拿來訓練之後,專門給皇帝進行可能一年也就幾次的表演。

怎可隻有奢侈兩個字概括?

這唐王朝……財大氣粗成這樣子了啊!

李世民的表情已經很難辨了。

但他最終也隻是搖搖頭,沒過多、過早地發表意見。

這用馬匹進行表演的皇帝是誰李曉詩並沒有說,但既然這個“傳說”被放在了唐王朝的“盛世”課中,想來她也沒有含著什麼貶低或批評的意思,那就先不掃興了。

隻是這個皇帝麼……

感覺應該不會是武則天。

如果是武則天,那經了後邊王朝的史書渲染,她一定要被蓋個“驕奢淫逸”“享受無度”的名頭。

但李曉詩隻說了她殺人多,卻沒有過多說這點,反倒是那個唐玄宗,得了個“晚年昏君”“沉湎酒色”的評價,想來……

李世民手背一熱,抬眼看去,是長孫皇後蓋了上來,衝他安撫地笑。

李世民拍了拍她手背:“我無事的,不用擔心,觀音婢。”

還不至於這點事就給自己找不痛快——明明是盛世版塊,那就先聽盛世嘛。

直播間裡,李曉詩也終於把有一個小標題小版塊的內容結束,這次沒有問答了,因為下一個環節基本整個都是要跟問答掛鉤的——

“好啦,那就到咱們這節課的最後一部分了!——大家看,我現在身處的地方就是一家位於長安城的書院。”

她讓開身子,給觀眾們看身後(被虛擬科技重新裝修了一番)的書院。

“唐朝是我們華夏曆史上文學藝術極度燦爛的一個朝代,也被稱為華夏詩歌創作發展的黃金時期,之前我們不是說了嘛,唐玄宗多才多藝,甚至把詩歌都加進了科舉考試的項目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後世的科舉考試才有很多都設置了作詩。”

李曉詩沿著掛滿練習大字宣紙作品的長廊往書院內走,撲鼻的墨香和紙的味道讓人聞了就立刻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沉浸到這種濃濃的學術氛圍中去。

“當時的讀書人和學生等文人士子,都以唱和吟誦詩歌為主要的社會交往方式,同樣的,他們想要表達什麼情感抒發什麼情懷的時候,就也是寫詩頌詩。”

李曉詩道:“簡單概括就是:吃到好吃的飯了,哇,寫首詩感慨一下;看到好看的風景了,哇,寫首詩紀念一下;逢年過節該送禮走親戚見朋友但沒錢了,哇,寫首詩當禮物送一下;和人吵架被罵了,哇,寫首詩讓大家都來一起罵一下;被貶官被升官有點鬱悶有點高興了,哇,寫首詩抒發一下——等等等等。”

隨著李曉詩一句一句的例子舉出來,文人們臉上的表情怎麼樣暫且不提,這可是真的給老百姓們開眼了。

那些肚子裡有墨水的人,真就這麼能寫?

連吃個飯都得寫一寫嗎,那不會把學問用光嗎?

還有,送禮送這個,能吃還是能喝啊?

還有的人想的是:……不愧是有文化的舉人老爺啊!這多高雅啊!啊,說起來,應該都是舉人吧?沒中舉的,會有這麼多詩寫嗎?

北宋時期。

雖然現在的part是《唐詩》,不是《宋詞》,蘇軾還是覺得嘴裡的肉不香了,乏味地放下了筷子。

為什麼,為什麼覺得被含沙射影點名了呢?

天幕上,女孩兒已經拐進了一間敞亮的大廳,四麵大開,都掛著字畫詩詞。

“唐詩不止題材豐富多樣,風格也是有許許多多的,就隻說《全唐詩》裡收錄的詩詞,就有將近五萬首——”她道,“像唐朝這樣一個詩風盛行的時期,詩壇上更是氣象萬千,出了數不勝數的名家大手,作品被千古銘記和傳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家,並稱唐朝三大詩人。”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兩位並稱李杜,稱號也是沒有爭議的,到了白居易這裡,可選擇的就比較多了——有人說他是詩王,有人說他是詩魔,但不管是哪一個,都意味著大家對他的喜愛,對他的作品的喜愛。他們三位是無可爭議的唐代三大詩人。”

聽到自己的名字,杜甫沒有多少驚愕,畢竟在李曉詩外出旅遊的事後就曾經聽她提起過自己的名字了,但他沒想到的是,後世對他的讚譽竟這樣高。

詩聖。

唐代三大詩人。

唐朝三百多年間,會有多少優秀的詩人和作品出現,這都是不用想就知道的事,可他依然能在其中被人銘記——脫穎而出,成為詩聖,成為千萬佼佼者中的“三大”。

這是青史留名,這是萬古流芳。

他眼眶一熱,明明身處這樣的一個時期,明明一直以來都被鬱氣纏心,可此刻,他卻隻覺得心中熨帖極了。

天幕的出現對於統治者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根本不重要,但天幕的出現,是一定能讓百姓們過得更好的。

——無論是真實層麵的更好、還是精神意義上的更好。

雖然李曉詩說了,不是鬼神,是科學。

但,這就是上天賜給百姓的生機,是為人民減緩苦難的天光。

既然他的名字都能夠出現在天幕上了,那麼他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之後關於這些戰亂的“課堂”?

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混亂的時局能夠被改變?

就算不是他所生活的時期,那麼在還未到達這一步的時間中、那些無辜的百姓可以有機會免受這些苦難麼?

直播間裡,李曉詩從桌上拿起一本《李白詩集》,道:“李白的詩歌大都是歌頌祖國的山河壯美、灑脫不羈、瀟灑飄逸又豪邁外放,經常包含著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字裡行間充滿著想象力和感染力,蘊含著濃鬱的浪漫情懷,所以李白又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這也是他‘詩仙’美譽的由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