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第一百零四課 公卿骨(1 / 2)

秦王破陣曲早已在曆史的長河中遺失, 但秦王破陣曲帶來的影響和傳說還始終存在在曆史的角落中,千古流傳。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不管怎麼樣,一首曲子, 就算能夠激起人心的共鳴,勾起將士們憶昔奮戰的心,卻也挽回不了早已爛到骨子裡的唐王朝。

就算還能吊著一口氣, 緩過一點神,也終究不複以往。

將臨倒塌的房子被一根救急的木棍臨時支撐起, 扛過了當下的一場風雨, 那麼這個從橫梁到地基都已經被蛇蟲啃咬糟爛了的房子, 又能支撐到什麼時候?

修無處修, 除非全部換掉,補無法補,除非一點也不要——但那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再有下次, 怕是不等風雨呼嘯而至,一個孩童稍微的一撞、一個成年人隨意的一推,它就還會轟然倒塌。

就比如, 明明說了李唐上下已經重新揚起戰意、決定抗擊黃巢,那為什麼還有之前的那句:黃巢給了這個枯木一般吊著一口氣的王朝致命一擊呢?

黃巢又到底都做了什麼?

那位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的起義軍首領黃巢, 又給李唐王朝帶來了什麼?

“這是唐僖宗逃離長安城之後、他走過這一道之後帶來的事——那麼他走之後的長安呢?”

講完了秦王破陣的這個小典故, 李曉詩很快就把話題帶了回去:“唐僖宗逃離長安城之後, 長安城的結果和當初安史之亂時被唐玄宗拋棄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很快就被叛軍占領了。”

曆史總是雷同的, 被皇帝和朝廷放棄的都城,在叛軍的鐵蹄下,那就是一堵泥牆, 不堪一擊。

“但這次和上次不一樣,上次是城破前就已經亂了,城破後更是直接被燒殺搶掠,畢竟安祿山不打算把長安當做據點,他是在洛陽的。不過到了黃巢這次,他入城時嚴令禁止了士兵擄掠截殺百姓,由於入城時表現良好,百姓們一時還十分擁護這支起義軍。”

嬴政搖頭,李世民也搖頭,但李世民這會兒說不出話。

另外時空坐在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歎氣。

“一路無惡不作殺過來的叛賊,和正規軍隊怎麼能比?何況就算是正規軍隊,還有在‘破城後限時搶掠’、讓大家好好發發財出出氣的默認行為呢。更彆說……”

“但是,”李曉詩的話音緊接著響起,“但是黃巢的部隊原本就是拉起來的賊寇流民,紀律散漫。一開始幾天還很聽話,後來就原形畢露了。習慣了用刀說話的黃巢軍開始在城中大肆殺人放火打家劫舍。”

“黃巢一開始打的就是清除貪官汙吏、肅清腐朽李唐的旗號,所以一開大肆屠殺的就是城中的李唐宗室等貴族、後來又到了達官貴人世族大家,最後,不受管控的農民軍更是開始對百姓們進行搶掠,長安城,再次成為了人間門煉獄。長安城的大明宮等,見證了幾代李唐王朝的宮殿,先後曆經了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等,最終還是被毀了。”

李曉詩道:“之前寫出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的韋莊,同樣還有一首記錄有這件事的詩詞流傳於世——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儘公卿骨!”

繁華錦繡貯藏珍寶的內庫已經被戰火焚燒付之一炬、化作了灰燼塵埃,漫步在長安天街上,腳下踩的都是公卿貴族的骸骨。

這是什麼讓人震撼、唏噓,又無奈的場麵啊。

身為“農民起義軍”首領的黃巢,發誓要清掃腐朽黑暗壓迫百姓釀造世間門不公朝政的起義軍黃巢,終究也變成了當初自己最想殺死的人、受害者拿起刀,變成了加害者。

死在他和起義軍手下的,又何止“公卿”?更多的,是在曆史中留不下任何姓名、有時候甚至連一串數字都留不下的百姓們。

立場變了,初心也就變了。

這也是著實讓人唏噓。

“從西晉起,到東晉、還有後邊的南北朝……隋唐,有一個一直存在著的、我們曾經著重提到過的勢力群體。”李曉詩拋出了問題,卻沒有等觀眾們解答,而是自顧自就解釋了下去,“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家還記得吧?王與司馬共天下,應該也沒忘記吧?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個就更不用說了——對的,就是世族。”

“世族把控朝政左右朝局的問題從西晉起就一直在華夏的王朝中揮之不去,彆看隋唐開創了科舉製,說是給了所有人公平競爭的權利,但真的能做到公平嗎?真的所有人都一樣嗎?”

“就說我們提到的詩仙李白吧,這個流傳千古的大才子,他就因為身為商人之子,沒有參與科舉考試的資格,而同樣的大詩人杜甫,拋開之後的遭遇不談,隻說出身的話,他的父親是京兆杜氏,母親出身清河崔氏,僅僅這樣,就足以讓杜甫在一生來就有李白等可望不可即的一切了;而且還有出身王氏的王維崔氏的崔顥等、雖然後來的戰亂毀了一切……——李白終其一生,和他的詩才和他的作品相反,沒有那些豪氣乾雲、鵬程萬裡,反而滿滿都是不得誌與壯誌未酬。雖然在我們後世的角度來看,這也正說明了李白的可貴之處,縱然被現實磋磨,可仍懷揣著浪漫的‘天真’……但由此可以看出,世族、大家,這些力量對於科舉、或者是整個王朝來說的影響。”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這可不是一句戲言。

雖然從隋朝起統治者就有意識地在打壓世家,但這等龐然大物是雖死不僵的,隻要沒有受到致命重創,就完全可以蟄伏起來,靜待有朝一日像王謝的謝安那樣、東山再起。

就好比科舉製,雖然是“公平”的,但世家大族能給下一代的教育資源,是普通寒門能比的嗎?

世家大族的人脈、閱曆、錢財,社會資源等等等等,都不是寒門能夠相提並論的。

就算同一條終點線放在麵前,世族子弟的起步也是寒門子弟拍馬所不能及的。

更彆提世家可不完全儘是紈絝了。

他們之中有的是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學子。

那麼麵對有這樣的家室、這樣的助力、這樣的努力的世家子弟,寒門子弟再怎麼樣能賽過他們?百倍、千倍的努力嗎?

可努力總有上限。比不得就是比不得,這是一個對於平民學子來說甚至有些絕望的循環。

如果真的能夠一樣,那為什麼現代社會中,比起古代來說已經公平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現在,仍然還有那麼多大山裡的孩子走不出來?他們難道不知道可以通過考試“改變命運”嗎?難道是他們不想嗎?

曆史,從來都是一樣的。

在千年後的今天都尚且如此,那麼千百年前、又待如何?

這種“公平”隻會更艱難。

“這些世家大族,在黃巢起義後一路南下、又北上、再到長安城,這一路的屠殺中,死傷無數,折損慘重。所以後世也有人說,黃巢的這場起義,清肅了把持華夏數百年來的世家掌控一切的現狀,也讓‘世族’這個存在,再無力去做什麼——在之後的宋元明清中徹底蟄伏了下來、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李曉詩沒想那麼多,她對黃巢起義的看法還隻停留在收集資料時看到的“黃巢為華夏割掉了這六百多年來的瘤子”這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