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全息:始皇穿劉辯2 始皇:基礎朕打好……(2 / 2)

但是再下一輩呢?第三代的人有了新的關係網,進入了新的姻親和師生體係裡,誰還搭理你?

因而後世非常在乎家中子弟的科舉之路。

隻有子孫爭氣,繼續在朝堂上做到高官,才能以利益維持住這些關係網。

否則都是曇花一現。

如今的世家卻因為並不需要擔心族中子弟當不上高官、掌握不了權柄,可以輕輕鬆鬆維持他們的人脈。

而遇到朝代更迭,世家又能龜縮起來。等到改朝換代完畢,他們借著之前的家族聲望、家中出過什麼高官能人,又可以輕輕鬆鬆入朝當上大官。

所以想要打破這個壟斷,什麼門生故吏和姻親關係都不用考慮,直接掐斷他們族中子弟輕易當官的路子就行。

等到世家青黃不接,附庸而來的關係網自己就會散開。

這種事情在兩漢本身就不少,不少世家幾代沒出高官之後,漸漸就從一流掉到了末流。隻是總有新的世家填補上來,就顯得世家一直都在了。

始皇與眾人商議道:

“如今選官隻看孝廉,雖有考核卻隻是走個過場,朕以為不妥。”

大漢的選官是看名聲的,世家子出仕之前先營造個好名聲,比如孝順這種。然後就可以舉薦當官了,頂多再走走流程搞個考核。

然而考核真的就是考考而已,考成什麼樣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舉薦人在皇帝跟前有沒有麵子。

有麵子的提議讓他補哪個職位的空缺皇帝都樂意答應,沒那麼大麵子的,皇帝就隨手塞去當個小官了。

總之能不能當大官那是皇帝說了算的,隻有小官他們可以隨便安排。

始皇表示:

既然有考試,那就給朕考出高分再當官。

這是大漢本身就有的製度,他又沒有憑空生造,有意見你們找訂立考核製度的劉家先祖提去。

而且之前靈帝不樂意給世家麵子,隨手給十常侍的黨羽塞了一堆高官,世家還不是得捏著鼻子認?

現在能靠考試拿官職,算起來比光看皇帝心情不知道好了多少。

你們世家可占大便宜了,彆不識好歹。

當然,始皇也沒打算和世家撕破臉皮,鬨成靈帝那樣。所以為了不引起世家的反彈,他承諾舉薦入官的規則可以照舊。

跟以前一樣,受舉薦者才有資格參加考核,在朝官員和世家名流都擁有推舉權,尋常黎庶無法參加。

一下子就弄出天底下人都能參與的科舉完全是不現實的,而且也沒有必要。庶民字都不認識,你讓他考什麼?

能參加的無非是世家子弟和寒門子弟。

始皇打算徐徐圖之。

“世家子無論考核成績均能得授官職。寒門子弟考核優異者才可授官,隻是官職不得太高。入仕之後,再進行每年一次的考核,以表現定其升降。”

如此一來世家裡有本事的人自然能當上實權高官,沒本事的就給他去做表麵光的閒職。

這兩者品級都不低,並不違背如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的約定俗成。

隻是初始官職是這樣,後續升降看個人本事。寒門有本事能往上爬,那是人家厲害,你也不能說什麼。

始皇表示這是朕最大的讓步。

乍一看對寒門很不公平,但寒門子弟絕不會不高興。

畢竟在此之前,他們連個晉升的門路都看不到。除非攀上世家的關係得到提拔,不然就得一直當底層小官。

剛開始考出好成績得不到高官算什麼?就當在底層曆練了。

荀彧等人商議之後覺得可行。

在場眾人都是自己有本事、家族裡能人也多的,並不覺得新的選官製度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

受到利益損害的是那些青黃不接的家族,不過他們也可以先在閒職上待著,慢慢等著家族出能人。

始皇:朕賭大部分世家等不到那一天。

他要的是世家讓步。

讓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現在是同意了新的選官製度,接下來就是同意把給吃白飯的閒職降一降。

畢竟閒職的人沒本事不乾活還吃空餉,多遭人恨啊?把他們的待遇降低了,就可以省出這部分獎勵給努力乾活的人。

多勞多得,非常合理不是?

分化世家得用他們最看重的利益,占了便宜的就會歡呼著支持你,幫你打壓其他吃虧的人。

然而一般情況下,占便宜的人和吃虧的人很可能出自同一家族。比如曹操得到了獎勵,曹家其他沒本事的被削弱了待遇。

在曹家看來整體拿到的好處是一樣的,隻是分配上這個子弟多一點那個子弟少一點。

曹家沒有意見,曹操也沒有意見。有意見的是沒本事的那個個人,但他沒有話語權。

整體吃虧的世家當然也有意見,然而對方都沒落到家族裡大部分子弟吃空餉的地步了,它有意見始皇怕他?

既然閒職的待遇上退讓了,那麼績效考核上也可以退讓一下的吧?

畢竟他可是個大方的皇帝,乾得好的人就喜歡多給獎勵。所以他打算按照每年的考評下發年終獎,絕不吝嗇。

但是考核得公平啊!

不然你們厲害的世家子明明功勞更多,結果和其他走後門的廢物一樣拿了優。最後得到的獎勵相同,你們心裡樂意嗎?

如此一來,考評不讓走後門,就非常合理了。

考核公平了,慢慢的朝中出自寒門的高官就會多起來。等多到一定程度,關於寒門的不公平條例就可以修改廢除,讓他們和世家平起平坐,不再有入仕時的官職大小限製。

而到那時,世家子特供的閒職也就可以取消了。

做這些的時候,還可以慢慢推進庶民的識字學習。

文人裡有一些理想主義者收徒不管出身,庶民也能去學。始皇不用自己做什麼,直接扶持他們就可以。

這些文人自己會想辦法幫學生獲得考試名額的。

還是那個道理,等庶民高官多了,就可以放寬限製,允許廣大庶民參加考核了。

始皇將如何一步步推進這個製度從看起來不公平,到一點點公平起來,羅列出了完整的流程。

這注定是個漫長的過程,沒有辦法在一代人裡完成,需要幾代甚至十幾代皇帝的努力。如果中間出了個二五仔皇帝搞破壞,那就前功儘棄。

始皇:管他呢,反正大漢不是朕的。

朕給他家挑個好點的繼承人,維持個兩代,已經仁至義儘了。後頭要是故態複萌,那就是劉家自己造孽,活該。

這一招的弊端聰明人都能看得出來,荀彧私底下勸過陛下要不要再改進一下。

其他人倒是沒勸,因為製度的改進半途而廢對世家是有好處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荀彧那樣大公無私,反正他們不行,他們希望自家能一直延續輝煌。

始皇卻告訴荀彧:

“倘若製度沒有漏洞,世家會同意朕推進嗎?”

不會的,世家看出了他的意圖,就會阻止他。隻有當世家發現這個製度自己能鑽空子,他們才會放任不管。

始皇現在要的是世家放鬆警惕,完善漏洞的事情不一定非得他來做。下一代皇帝挑個優秀的,讓他去補上缺漏就行。

到那個時候,新的選官製度已經推行了幾十年,世家想廢除都廢除不了。他們隻能和新皇博弈,努力為自己爭取利益。

但那和始皇已經沒什麼關係了,他又活不到那一天。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現在就加快速度。

隻要多殺點世家就好了。

留下的世家越少,以後的推進效率就會越高。

始皇覺得是時候招攬一些下手狠辣、不留後路的將領了。

等搞定了董卓,就是平定各地叛亂之時。

叛亂好啊,他可以公然安排軍隊過境,順道把境內的亂象治一治。

戰亂時期很多東西都可以重新洗牌,用暴力手段直接強行推平掉。

比如將軍過去打反賊的時候,發現某某世家作惡多端,甚至和反賊有所勾結。於是一怒之下順便收拾了,這完全挑不出錯處。

始皇:多殺幾個世家,給朝廷減減負。

也不用殺無辜的世家子,就把那些家族裡作惡的人搞死。

世家難道還有臉跑來找他告狀,說那些人死得冤枉?真以為他手裡沒有對方作惡的證據呢。

始皇不僅要弄他們,還要世家大出血賠罪。

——你家那些人是因為“和叛賊勾結”且作惡多端才被處死的,想要脫罪嗎?那就做點讓朕高興的事情。

比如把你家的隱田隱戶放出來,多少數量可以抵一個人的罪。交到足夠的數量,那麼剩下的人就不會被之前那群人的罪責牽連。

始皇:朕是個講道理的好皇帝,一人做事一人當。隻是朝廷律法講究勾結反賊得連坐,朕也很難辦,朕也不想的。

花錢就能買平安,你們這麼有錢,不會舍不得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