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全息:始皇穿劉辯3 始皇:東漢西漢,……(1 / 2)

選官製度的改革需要等天下戰亂平定之後才好全麵推行, 不過現在可以提前準備起來了。這樣等到要用的時候,就能直接推行。

於是荀彧鐘繇等人被抓去加班了。

荀彧覺得這樣下去不行,陛下身邊的人太少了。大量臣子還被扣押在洛陽那頭, 西都的新朝廷人手嚴重不足。

函穀關那邊在打仗, 中原人才們暫時過不了,除非繞遠路。好在關中可以直接去蜀地, 蜀中人才也不少。

荀彧本來是想給蜀地的友人和世家寫信,詢問有沒有願意過來幫忙的。

始皇得知之後費解地皺眉:

“何須如此?”

他是皇帝又不是地方州牧, 還得好聲好氣地請彆人來入朝。除非對方是堪比文若孟德的大才,否則姿態根本無需放低。

始皇直接一道聖旨送去了蜀中益州,讓劉焉麻利點派些人手過來支援朝廷。

接到聖旨的劉焉:……

其實劉焉挺不想給這個小皇帝麵子的, 反正他在益州可以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直覺告訴他最好不要作死,否則真的會死。

劉焉能在靈帝搞事情的時候果斷要了益州牧跑來當土皇帝避開風波,顯然不是個蠢貨。他非常理智地選擇了從心, 反正隻是送點人過去而已。

皇帝又沒指名道姓要誰誰誰,他大可以派些尋常官吏前去幫忙。心腹大才之類的,他再自己悄悄留下。

人派過去之後, 劉焉鬆口氣發現小皇帝沒有發難,似乎並不介意他派的都是小嘍囉。

始皇確實不介意, 而且他要的就是這個。

“這些是益州的底層官吏。”

始皇叫來荀彧, 把人儘數交給他。

荀彧秒懂:

“多謝陛下, 如今正缺小吏。”

他們陛下是個裡裡外外一把抓的好手,做決定這種事很多時候連他們這些心腹謀臣都輪不到,就更沒那麼迫切需要有主意的人才來投了。

相反,那些隻會埋頭乾活、乖順聽話、且吃苦耐勞的小吏,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要是把人才招來讓他們乾這種沒技術含量的苦差事,人才們大概會很鬱悶。現在這樣就正正好, 陛下暫時隻需治理關中一地,光他們這幾個謀臣就能忙得過來。

等到洛陽的戰事平定了,朝廷官員就位,也就更不缺人了。

始皇:還是缺的。

洛陽沒了戰事,就是天下各地的戰事。他已經打算借機削一波世家了,而且洛陽那事牽連的人不會少,朝中很快就會空出一大堆職位來。

所以考試的事情得趕緊準備好。

雖然不能全麵推行,卻可以搞點類似的小考,先吸納一批人才。

“不知陛下欲以什麼內容作為考題?”

始皇:“分兩科,律法和治國之策。”

律法考出來的是偏向執行的底層官吏,治國之策則是偏向決策的高層官吏。前者人人必考,後者任由考生選做。

底層官吏可以不知道如何治國,但高層官吏卻不能連朝廷律法都弄不清楚。

荀彧點頭:

“如此可行。”

要出仕為官的誰沒學過這兩樣?考它們的話連“臨時修改考綱”都算不上,這些就在他們掌握的知識點裡,隨時可以參加考核。

或許有草包花架子這些學得不好吧,不過自己考得分數難看,也怪不得彆人。

始皇又道:

“律法題目讓小官去整理,治國之策你們看著出。也不用太複雜,多考些常見的問題就可以。”

他是來選治世之能臣的,不是來故意為難人的。他想通過考核選出的是麵對各地州郡經常出現的問題時,能夠遊刃有餘處理的普通人才。

至於那些曠世奇才,他自己會出對應的題目給他們加試。

荀彧於是下去加班了。

回去之後荀彧想了想,覺得不行,還是得招攬人才。

現在的朝廷是能勉強運轉,但那是在他們加班的基礎上達成的。能招人來分攤工作,他傻了才不招。

於是荀彧又從蜀地騙了一批人才過來。

劉焉:你們能不能不要逮著益州薅!

沒辦法,不薅益州就要去薅西北之類的荒涼地界。那裡實在是沒什麼優秀的文臣,武將倒是不少。

始皇和東邊打仗的時候也沒忘了往西北、北地派人,去看看那邊的情況。摸清楚之後就好精準拉攏邊關將領了,也省得一個個都要費勁打服。

結果探子跑回來給的彙報是:

“北地多缺糧草,有些州郡的刺史會劫掠百姓補充糧草,再去和匈奴胡人打仗。”

始皇:……

朝廷官員?劫掠百姓?用來打匈奴?

真不愧是你們大漢啊,佩服佩服。

探子也覺得這種狀況很離奇,他還說了更離奇的事情:

“有的州郡同時有兩人主事,一人主政一人管軍,雙方意見不和。”

州牧認為應該安撫拉攏胡人,賞賜他們金銀,這樣便能得太平。百姓非常支持,因為胡人拿了好處確實不劫掠他們了。

但將軍不這麼想,他覺得州牧寧願把錢給胡人都不給他武裝軍隊,州牧腦子有坑。要是金銀給了他,他打仗也不用畏畏縮縮了。

兩邊因此成見非常深。

“州牧為了防止將軍繼續打仗,就不給他撥糧草。將軍乾脆放任士兵劫掠百姓,借此獲得糧草繼續打仗。”

於是惡性循環,百姓覺得會劫掠自己的軍隊還不如胡人呢。州牧也覺得給胡人的那點金銀遠不如打仗要耗費掉的,這筆買賣很劃算。

隻有將軍覺得他們都目光短淺,胡人不打不行,豈能用金銀縱容他們鬨事?這不就和劫匪來你家搶東西,你為了讓他彆來,天天給他送錢是一個道理?

總之兩邊現在鬨得不可開交。

始皇:“所以?”

探子默默掏出了兩封奏折:

“所以幽州牧劉虞和公孫瓚公孫將軍分彆寫了奏折控訴對方,想請陛下評評理。”

始皇:…………

始皇隻想知道一件事:

“是誰這麼機智,把他們兩個一起安排去幽州共事的?”

這兩人的決策,任何一個單獨用都可以維持一方安穩。偏偏他們倆湊在了一塊兒,就互相拖後腿,鬨得幽州民不聊生。

聽到消息趕來的謀臣們也是一陣沉默。

誰都沒好開口回答,隻有荀彧那個膽子賊大的侄子荀攸冷不丁開口:

“還能有誰?先帝啊。”

靈帝真是個神奇的人物。

始皇覺得劉虞和公孫瓚都挺能鬨騰的,不過問題不大。

“並州牧董卓現在不是離開了?並州牧空缺,公孫瓚那麼喜歡打胡人,讓他過去那邊儘情地打。”

始皇提筆寫了一封詔書,任命公孫瓚為並州刺史。

有了自己的地盤,公孫瓚也用不著再去和劉虞搶幽州了。

至於之前鬨得幽州內部生亂的一番官司,各打五十大板。

不過兩人分開之後應該也不在乎官司的結果了,他們之前打官司就是為了搶幽州的控製權。如今各自占有一州,沒必要再搶,誰輸誰贏也不重要了。

隻有一點,公孫瓚以後禁止再劫掠百姓,缺糧就跟朝廷要。

可能是公孫瓚的事跡給了邊塞州郡那群將軍一些奇奇怪怪的啟發,自那之後始皇這裡就沒消停過。

馬騰韓遂在邊地日子不好過。

原本聽說董卓擁立新君飛黃騰達了,就翹首以盼等著對方招他們。結果還沒等到呢,先收到了董卓被皇帝親自討伐的詔書。

於是兩人又縮了回去。

董卓眼看著不中用了,他們隻好另尋出路。這個時候正好發生了公孫瓚的事情,兩人就覺得,公孫瓚可以,他們也可以!

始皇:你可以個頭。

“朕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二人與王國合作反漢,是逆臣賊子?”

所以他們哪裡來的臉討要官職?還話裡話外暗示他們兩個人擠在一個涼州也很容易發生矛盾,想一人擁有一塊地盤?

荀彧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先帝在時,邊軍反叛後若能及時回頭認錯,朝廷還是會選擇接納的。”

畢竟這樣就不用浪費兵馬糧草去平亂了,省了不少事呢,多劃算。

始皇:就,不是很懂你們大漢。

始皇算是徹底見識到了東漢末年有多亂,造反都能隨隨便便招安,真是絕了。

荀攸在旁邊小聲吐槽:

“這些不算什麼,那種山賊被招安後不滿朝廷官職給得小,又丟下官位重新回山當山賊,繼續侵擾百姓的,也多得很。”

然後朝廷下次依然選擇招安他們,因為比起把人滅掉來講,這麼乾性價比真的很高。

始皇徹底無語了。

可惜現在騰不出手來收拾這群反骨仔,隻能先記在賬上,回頭一一清算。

始皇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大漢的律法快成擺設了。既然如此,他不如乾脆趁此時機把律法修改一下,回頭直接讓人適應新律法。

反正他是看不慣這些亂七八糟的操作的,必須都給他加進法典裡,嚴懲不貸。

修改律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方考量。始皇翻出了大漢律法和之前朝代與國家的律令,打算做個參考。

正好荀彧騙了一波人才過來,人手十分充足,可以抓幾個過來一起改律法。

荀彧:……可那是我拉來幫忙減輕工作量的!

被陛下這麼一抓,他又要加班了。

荀彧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去薅益州的羊毛。

抱歉了益州牧,他是真的迫不得已。

劉焉:我有一句臟話今天一定要講。

洛陽的戰事持續時間不算特彆長,三個月就結束了。和史上打了一年多還沒打完,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始皇還是覺得慢了。

他這邊律法都修了一半,董卓老巢都沒了怎麼還那麼能抗呢?並州軍隊內部不搞內訌的嗎?

看來還是覺得有個新帝劉協在手上,擁有充分的掙紮餘地,不想放棄唾手可得的富貴。

可惜再怎麼掙紮都是徒勞。

董卓等賊首儘數伏誅了,剩餘的軍隊人馬被朝廷收編,等待陛下下一步指示。

朝臣們都翹首以盼等著陛下還京,結果始皇一點都不想回洛陽。他也不嫌棄長安宮室空置久了不如洛陽繁華,直接令朝臣都給他來長安乾活。

謀臣們問道:

“陛下莫非有意遷都?”

始皇頷首。

昔年光武帝劉秀遷都,是因當時關中經過二百年西漢的開發,環境被破壞得比較厲害。又遭逢戰亂,整一個殘破凋敝。

且劉秀在關中沒有執政基礎,反而洛陽所在的河南有不少世家大族和劉秀交情匪淺。

另外就是關外的西、南、北各方都是劉秀的敵人,掌控權不在大漢手中。劉秀定都長安的話,睡覺都睡不安穩。

這比天子守國門還要天子守國門,真就三麵山脈之外全是敵軍。

始皇又沒有這些顧慮。

漢末各地起義軍那麼多,待在一馬平川的洛陽才叫不把小命放在心上。而且他還嫌棄洛陽附近的世家大族太根深蒂固了呢,不少官員出了門就是老家。

所以想當官的還是都給他老老實實孤身入關吧,少仗著權勢偷偷摸摸給附近的老家撈好處。

洛陽群臣包袱款款地趕來了,苦大仇深地勸說陛下不要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