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他約好要幫朱興有殺年豬的日子,朱莊是個大莊,要殺年豬的估計不少,他收攤後就直接過去了。
柳魚點頭,出門為他準備早飯。
時間足,柳魚做得早飯也精心,揪了昨夜準備的麵團刷油酥加蔥花,現烙的蔥花小餅,蔥香味兒十足、外酥裡軟、層次分明。
又熬了粟米粥,給李青山蒸了一碗蛋羹、做了兩個煎蛋,還切了一些烀鹹菜放辣子和豬油炒了。
李青山收拾完毛豬回來吃飯的時候,詫異道:“你把雞蛋都給我做了?”
家中那唯三下蛋的母雞,有時候下兩個蛋有時候下三個蛋,柳魚這一頓就給他做了仨,一會兒他們三人該是沒雞蛋吃了。
“你得多補補,以後每天最少兩個雞蛋,我們少吃一頓不打緊。”柳魚道:“今日逢集,娘說要去集上買雞蛋的,明天我們就有的吃了,你放心吃吧。”
這些雞蛋一部分買了留著早飯的時候吃,一部分就等著二十八燉把子肉的時候做成虎皮雞蛋放進去一塊燉了,美味翻倍。
李青山聽了這話,放下了心,夾起煎蛋先叫柳魚咬了一口,就迅速吃了起來。蔥花小餅蔥香濃鬱、入口酥脆,蒸蛋香嫩滑口,粟米粥配鹹辣的烀鹹菜也是極下飯的。
快速解決完早飯後,李青山拉著板車要出門。
柳魚往他兜裡塞了一副薄手套,“等客的時候,要是怕臟了棉手套,先戴這副再戴棉手套,這個好洗。”
這是他昨個兒從縣城回來,一下午趕出來的。
李青山心裡熨熨貼貼的,親了柳魚一口出門。
柳魚仍舊目送至直到看不見他才回屋忙自己的活計。
今日家中事也多,頭一件事便是拿著錢去村口賣豆腐的那家訂豆腐,臘月二十五要吃豆腐以表節儉清苦。
柳魚經過李大伯家,瞧見李樂容在外頭,問他要不要去。
李樂容點頭,進屋跟劉桂英招呼了一聲便提著裝豆子的麻袋跟著柳魚一塊去了。
村裡買豆腐,要麼給錢兩文錢一塊,要麼兩斤豆子換一塊豆腐,像是地多的人家,一般都能專辟出一畝地,豆子、黍、花生這些混著種留著自家吃或者換點油。
但李青山家地不多,都種了常吃的口糧,也就隻能拿錢買了。
柳魚常來買豆腐,跟賣豆腐的梁夫郎也很熟了,梁夫郎夫家也姓李,按輩分柳魚和李樂容還得管他叫嫂子。
梁夫郎見他們一起來了道:“今個兒逢集,你倆沒去出攤啊?”
柳魚和李樂容之前在楊莊大集上賣青團村裡好些人都見過還買過呢,他瞧著人家賣青團可比他賣豆腐一日賺得錢多多了。
柳魚笑了下,道:“青團生意不好做了,不去出攤了。”
隨著集上賣青團的越來越多,柳魚賺得錢越來越少,最後覺得有那功夫還不如多繡一條帕子劃算了,便不再去出攤了。
梁夫郎一聽心裡略平衡了一點,熱情道:“你們要多少豆腐啊?”
做豆腐的也是到年二十八就不推磨了,所以這兩天囤豆腐的也是不少,李樂容家因為家底都拿給莫三娘做酬金了,所以換得不多,隻要五斤,今天吃一點,過年的時候弄個菜就行了。
柳魚訂了十斤,是叢春花交代他的,留著做凍豆腐吃,說是跟直接吃豆腐口味不一樣。
兩人交了定錢回去,李樂容氣道:“瞧他一聽說咱們青團生意做不下去了,那高興的樣子,瞧著跟幸災樂禍似地!”
李樂容於感情上神經大條,對這些家長裡短倒是敏感得很,看他氣鼓鼓的樣子,柳魚不由笑了,哄他道:“日子好壞,我們自己知曉便是。你看,他越覺我們過得不好,對我們反倒越友善了。”
那可不是,剛剛梁夫郎還熱情地叫他們打點豆漿再走呢,以往可是沒有過得,不過他和柳魚哥哥不想欠人情,便沒要。
李樂容癟著嘴,還老大不高興,“我就氣他那樣兒!”
對於梁夫郎那點小九九,柳魚大概也能猜到,一開始無非是柳魚做了幾日的涼粉生意礙了他賣豆腐,畢竟村裡人節儉,一天若是買了這樣肯定不會再買另一樣的。後來柳魚賣青團賺錢又搶了他這個帶著手藝嫁過來能為婆家抓錢的風頭,他心裡大概就有些不滿。
不過,隻要他不生事,不撕破臉皮,鄉裡鄉親的稀裡糊塗的處著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