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打聽 (2更+)“既如此,那便請大人……(1 / 2)

農家漂亮小福妻 地綿綿 17112 字 11個月前

這場浩浩蕩蕩的征兵, 在臨安縣境內的七八個村子,足足維持了快兩個月。

直到三月底四月初,這群人見人怕的遠征軍才徹底離開了這片地界。

可是他們走了, 百姓們的生活卻很難再恢複到從前。

昔日熙熙攘攘熱鬨的灑金橋, 頓時就少了一半人。

那些總是說說笑笑的年輕壯丁、吆喝著拉繩的纖夫、扛貨的貨郎,不知道是哪家的好兒郎, 如今已經離開了故土,到了遠方。

從前他們待過的地方,好似多出了不少老人,不少婦人,他們翹首以盼,走過這些曾經他們走過的地方。

吉祥飯館和蜜味觀再停業一個月之後重新開張了, 這一天,蜜味觀還好,吉祥飯館裡的人卻是少了一大半。

那些剩下的壯丁們心情也不大好,當知道小蘭掌櫃的夫婿也征兵走了時,他們仿佛把吉祥飯館當成了一個依托。時不時就來這裡坐一坐,而吉祥飯館的盒飯價格, 在原有的基礎上麵又降低了三分之一, 也算是為百姓們儘一份力。

林巧兒新鋪子的事暫時擱置了, 蜜味觀的點心價格也降了些,雖然買點心的都是一些小姐們,但是現在形勢不好, 誰家又有多少錢?

生意平平, 阿圓在蜜味觀裡坐著,時不時就能看見林巧兒看著遠方歎氣,有時候坐在二樓看著城門的方向, 一坐就是一整天。

阿圓心裡也難過,但是不敢上前去打擾。

“掌櫃娘子……”又是一日的黃昏了,阿圓走上去小聲喚她。

林巧兒回頭:“大姐來了?”

阿圓點頭。

自從謝安和成正業離家之後,成小蘭和林巧兒每日都是結伴而行,一起進城,一起回家。蜜味觀隨時都能關門,什麼時候走取決於成小蘭,於是吉祥飯館打烊之後小蘭就順路過來叫她,一直如此。

“還有一件事……”

阿圓似乎想說什麼,有些猶豫:“就是……關於賭場那案子的事。”

林巧兒語氣沒有波瀾:“你說吧。”

“大抵、大抵會斬首,說是為了殺雞儆猴……”

阿圓說完這話之後,成小蘭也恰好走上二樓,聽見了這話。

兩人都是一楞。

林巧兒隨口問:“何時處決?”

“還不是現在,因為牽涉的人太多,說是要好生調查一番,至少也在幾個月之後了。”

林巧兒哦了一聲,此事就在這裡結束了。

她和成小蘭一起回家,此時尚且不到黃昏,路上的人已然不多,過了灑金橋,他們忽然迎麵碰上了一個人,不是彆人,正是邢舟。

林巧兒如今對這個人有些天然的排斥,老遠看見之後就避讓到了一邊。

她還以為縣令大人隻是路過,和成小蘭站在一邊行了個虛禮。

誰知道,邢舟卻徑直朝著她們而來了。

林巧兒微微蹙眉。

“林掌櫃,成掌櫃。”

“邢大人。”

自從那事之後,林巧兒對這位縣令大人一直都是避之不及的態度,邢舟當然也感覺到了,他頓了頓,想起了這一個月的查案結果。

成家的生意,的確都是乾淨的。

至少成正業、林巧兒和成小蘭這邊是,而當初永芳齋那事,也不屬於惡意競爭,是對方先走了損招。

當查清楚之後,邢舟難免就有些許的慚愧。

但,這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成三郎的事我聽說了,聽說你丈夫也去了京城?”

林巧兒不卑不亢:“是。”

邢舟頓了頓。

“京城地廣人多,形勢又複雜,假若成三郎真的被卷了進來,成四去了又如何?其實你們此舉,是衝動了。”

林巧兒聞言,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這個人,現在是什麼意思?

當初那般苦苦相逼,現在又在這裡裝什麼老好人。

邢舟抿了抿唇,難得多說了兩句話:“我知道你或許覺得我先前對你們成家苛責了一些,但是我作為一名官員,這是我的職責,我並沒有做錯什麼,今日之言,是我看在你們最近對城中百姓施惠的份上才說的。”

林巧兒心中忽然諷刺地笑了笑,隻是麵上不顯:“大人說的在理,民女謹記在心。”

邢舟又看她一眼,大抵是真的察覺到林巧兒心情不佳,便沒有再說,林巧兒也退了一步給他讓出道路來,此舉意圖再明顯不過,邢舟搖頭,抬腳離開了。

他走後,成小蘭連忙問:[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林巧兒雖然不願意搭理他,但是這些日子她也一直在忐忑,四郎離家馬上就兩個月了,現在可以說是音訊全無,但是姐夫那邊,若是肯花點錢,倒是能知道一些消息的。

這是因為征兵的士兵都記錄在冊,朝廷們也要對他們負責,哪個人被分到了哪裡,都兩個月了,再怎麼說也都已經傳回了消息。林巧兒和成小蘭這些日子就一直在留意此事,此事歸當地的城防軍管,和衙門關係不大,所以林巧兒根本沒想從邢舟那邊想法子,而是直接去軍營打探。

昨個兒送了些過去,想著明天說不定就有消息了。

成家小院裡,邱氏和伍氏正在做飯,圓圓滿滿正在院子裡玩,老二暫時搬了回來,大海和梅梅自然也跟著回來,而趙氏前幾天把大山也送了回來,因為她因為這事大病了一場,實在是有些受不住了。

成家的這一輩,難得地聚齊了。

邱氏走了出來:“馬上就清明了,我包了一些薺菜餃子,吃點兒素,我馬上去煮。”

林巧兒懨懨的應了一聲,就去水池邊上淨手。

餃子很快就煮好了,全家人坐在飯桌上,現在家裡的長輩隻有邱氏和林秀才,邱氏看了眼女兒,心中歎氣,給林巧兒多撥了幾個餃子。

“我夠了,娘。”

“多吃些吧,看你瘦的,等到四郎回來看見你這樣,不知道要多心疼。”

邱氏沒忍住說了一句,誰知她剛說完,林巧兒手中的筷子一頓,林秀才責備地看了眼老妻,邱氏也暗暗後悔,瞧她,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偏偏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提起四郎。

“我吃飽了。”林巧兒胃口的確不佳,飯量還不如之前的一半,吃了幾口就準備放筷子回去,圓圓滿滿跟上去跑到娘親身邊,也要黏著娘親。

就在這時,成家小院門口忽然傳來了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好像很是著急。

全家人都是一愣,朝外看去。

那馬車停穩之後,簾子才被掀開。

而當那馬車上的人下來之後,成家小院裡的所有人竟然都是愣住了。

兩個身影互相攙扶,步履艱難,但這熟悉的聲音和樣貌,不是成老漢和成婆子又是誰?!!

小蘭剛剛從廚房盛出來的餃子,哐嘡一聲就掉在地上了。

林巧兒也愣住了,邱氏張大了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倒是林秀才,還能稍稍穩得住一些:“親、親家?!”

成老漢和成婆子看起來有些狼狽,大抵是連日趕路的緣由,他們似乎也沒想到歸家之後家人們的反應會是這般。

“這是咋了?”

“爹!”成正旺反應過來,大喊一聲。

林巧兒也回過神來,衝了上去:“爹!娘!”

“巧娘——”

“四郎呢?!四郎跟你們一起回來了對不對?!四郎!”林巧兒急忙朝後麵的馬車張望,這反應讓成婆子和成老漢也愣住了。

“巧娘你在說什麼呢,四郎怎麼會和我們一起回來?”

婆母的這話,仿佛晴天霹靂,林巧兒後退了兩步,似不可置信。

“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四郎不是去京城接你們了嗎……”

“四郎進京了?!”成老漢驚得胡子都翹了起來!

林秀才見勢不對立刻上前詢問情況,邱氏也趕忙扶住女兒。

……

半個時辰後,眾人坐在老屋,已經大概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捋順了。

林秀才:“所以你們是二月中旬的時候出發的?”

成老漢點頭:“三郎的事下來之後,就立馬安排我們回京了,他這番調任在意料之外,所以我們隻能趕緊回來,路上因為下雨我們又耽誤了一陣,不然應該十天前就到了。”

“調任?!”

林秀才把握住了事情的關鍵:“不是說三郎受了大郎的事情牽連現在在京城被調查,你們也凶多吉少嗎?!”

成老漢臉色一沉:“誰說的?”

成正旺也忍不住了:“我們接到的急傳啊!要不然四弟怎麼會忽然上京去接你們!”

成婆子臉色也頗為難看,與老頭子對視一眼:“你大哥的事是有些嚴重,但是也沒到那個地步,你三哥去解釋清楚之後就沒事了,但是牽連肯定也是有的,你三哥現在不能在京中當值了,被調到了離京城三百裡外的縣城當縣尉。”

成正旺愣住了。

林秀才皺起了眉頭。

“那看來,當初那封急傳是有誤導的。”

成老漢忽然拍了拍腦袋:“會不會是那個小夥計寫的?!”

成婆子:“哪個?!”

“就是三郎宅子裡那個嘛!事情發生的太著急,我就讓他去急傳傳的信,當時三郎被緊急召走,這小東西會不會以為要出大事!”

成婆子一聽就急了:“你怎麼不告訴我?!這麼大的事你就讓他去辦?!”

“那當時我有什麼法子!一群烏壓壓的官兵找上門來,你不慌?!”

林秀才大概懂了:“所以說京城當時的確形勢動蕩,但是也不至於說到牽連家中的地步?”

成老漢點了點頭,隨即沉下臉來:“那個不孝子!死在外麵都和我沒關係,這次還是連累了三郎一番,否則我肯定要打死這個臭小子的!”

林秀才垂下眼眸:“但是你可知,家中最近,發生了多少事嗎?”

成婆子心裡咯噔一下,她看向林巧兒。

林巧兒從剛才開始,臉色早已變得慘白。

連伍氏都覺得今年這個年頭有些太邪門了些,抹了把眼淚:“爹娘,你們不在的日子,小謝去從軍了,四弟去京城找你們,但是你們現在給提前回來了,那四弟在哪裡啊?!四弟啊……”

林巧兒眼前一黑,幸好邱氏眼疾手快,上前扶住了女兒……

……

等林巧兒再醒來的時候,是成婆子坐在床前。

“娘……”林巧兒作勢就要立馬起來。

成婆子安撫她:“躺下、躺下,娘和你說幾句話。”

林巧兒隻好慢慢躺了下去。

“事情呢……你二哥都和我們說的差不多了,我和你爹也是真沒想到出門一趟會發生這麼多事,但是巧娘也彆太擔心了,四郎一向聰慧,去了京城稍一打聽,就能明白這其中的緣由。我讓你二哥去傳急傳給你三哥,他也會在京城多多留意四郎的消息,要是順當的話,說不定四郎很快就會回來了……”

林巧兒:“可是三哥眼下不是也不在京城嗎……”

成婆子:“你三哥還有那麼多同窗同僚,認識的人比咱們多,進京城都要報戶籍,在一些關卡留意著,很快就能找到四郎的。”

成婆子這麼一說,林巧兒的心忽然才安定了下來。

“娘……”

成婆子也心疼的很:“四郎都這麼大的人了,又是四個兄弟裡最聰明伶俐的一個,你放心吧,他肯定能平安回來。”

翌日,因為成婆子和成老漢的歸家,這家中的氣氛忽然就好了不少。

至少三哥那邊的事是安穩了,雖然去了一個偏遠地方當縣尉,但是聽說成正禮還挺樂觀,比起在翰林院裡對著汗牛充棟的文獻史書,地方官也有地方官的好處,就當年少磋磨,多經曆經曆。

而謝安那邊的消息也傳了回來,說是從桃庵村離開的那一對遠征軍,如今在肅州駐紮了下來。

陵州,就是和黃州挨著,靠近本朝國土最東邊的位置,聽說那邊還有海,環境比起真正的北方,要好上許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