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 。(1 / 2)

朱元璋又擺出了悠閒姿態,但看到水鏡中的話鋒一轉。

【令人遺憾,大明實現了時隔四百多年將安南之地重新收歸中原王朝,可對它的直接統治沒能維持太久。

短短二十年,永樂帝的孫子朱瞻基終是下令將明軍撤出,安南回到了藩屬國的位置上。表麵上有現成的理由,朱八八金口玉言,定下的不征之國國策擺在那裡。】

朱元璋:劃拉到自家地盤上的土地居然又退了回去?

這時候就想起來他說的不征策略了?可他聽到這個消息無法不心疼,非常舍不得,從沒得到與得而複失有著很大差彆。

【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方方麵麵。簡單概括,安南之地脫離中原王朝已久,要將其徹底收服頗有難度。

永樂五年,明軍勢如破竹般獲勝,但此後多年安南民間的反對勢力絡繹不斷地湧現,造成兵禍不停。哪怕朝廷在安南推廣儒學,意圖從文化根源上使其心想向大明,但收效不明顯。

朝廷考慮到投入與收支的不平衡,當時也沒有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塊土地的理由,沒有在安南發現潛藏的巨大利益,終究選擇了放棄直接統治,隻將它收做藩屬國就行。】

朱元璋歎了一口氣,他定下不征之國,其實也是出於這種考量。

開疆辟土固然振奮人心,但是要好好地經營一方不是容易的事。可惜歸可惜,心疼還是心疼,可放棄安南之地也是理智的選擇了吧?

【如今回望,想來不少人會感到遺憾。假設安南之地一直歸屬中華,就問一點,國家對於南海海域的主動權與掌控力會有什麼變化?】

朱元璋剛剛想放下安南一事,哪想到會看到這個問題,偏偏水鏡沒有再繼續說。

【扯遠了,咱們是回顧明朝舊事,不是假設平行時空的存在。說回正經主線,鄭和下西洋。】

朱元璋:不!

朕,我,咱可以聽一聽那些不正經的支線。

水鏡的畫麵不以任何人的意誌轉移。

【從安南國胡家父子的出爾反爾,不難看出藩屬國的忠誠不會天長地久。大明有必要派出強大使團在南洋巡視,遇到問題能以武力有效解決,方能震懾四海。

正如我們所知,尊嚴與和平永遠在劍鋒之上。不征的前提是擁有征服天下的實力。

下一次西洋不夠,那就七次下西洋。讓大明的威懾力不再局限於陸地,隨著強大水師出航遠行,繼而震懾東南亞。】

此時,水鏡畫麵突然一變。

禿頂沒鼻子手持荷花的小人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從高空萬丈急速俯衝向下的鏡頭。

霎時後,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出現在視野裡。

瞬時間,朱元璋的耳畔充斥怒海驚濤聲,被眼前場景震驚住了。

茫茫大海,浩浩蕩蕩的船隊由遠及近駛來。

烈烈風中,數百「明」字的旗幟迎風飄揚。

晴空萬裡,波光粼粼。

聲勢浩大的出使船隊,還原出一段如夢似幻的明朝海船艦隊景象。

這一幕過於逼真。

觀影者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這龐大船隊。

當鏡頭拉近,精準還原出海船的外觀構造,就連木頭紋理都清晰可見。

【特彆感謝“請咕咕在碼頭吃大餐”製作鄭和船隊出洋的模擬影像。配合這段視頻,能更好解讀史料。】

朱元璋定了定神,不得不承認他被震驚了。

去年水鏡出現,除去底部文字,他看到的不是傻站著一動不動的醜小人,就是過於簡潔的器物靜態示意圖。

此時此刻,神乎其神的影像撲麵而來,一支近乎真實的龐大海上艦隊迎麵襲來。

這代表了什麼?

不隻看到史上鄭和船隊的龐大,更是以管窺天,窺見了一個令他倍感茫然的後世世界。

朱元璋眼底透出一絲迷茫。

他站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時間點,不難假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秦朝恢弘氣象,但無法想象再過多少年竟然能發展出水鏡另一頭的世界。

至少要再過兩千年吧?

那時,人們掌握了近乎神跡的技術,其原理完全超出了他能理解的範疇。仿佛是話本中的仙境,仙人擁有著凡人無法想象的非凡力量。

難道自己真的老了?老到沒有幻想能力了?

朱元璋走神了,他現在也懂了。

主講人咕咕隻有靈魂畫技,無法對他施加畫麵攻擊,但她的外援不一樣了。

這種宛如創造真實世界的技術,不是大明人能理解的繪畫,圖畫再逼真也不可能動起來。

其中的原理呢?

對此,他是一無所知。

水鏡畫麵在繼續,開始解讀鄭和船隊的數據。

【根據現存史料,能夠看到鄭和下西洋是率領著當時世上規模最大武力最充沛的海軍。

這裡放一些數據統計表格,圖1-10,從中能看到每次出航的人數基本在兩萬到三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