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麵繞太陽轉, 這種理論的衝擊性過猛,即便從大風大浪裡闖出來的皇帝也無法接受。
此時位於兩個時空的嬴政與朱元璋,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假設, 有離譜事件評級而滿級是十級的話,他們會怎麼評級?
嬴政:胡亥與趙高亡秦(十級)、遭遇水鏡(十級), 地麵繞著太陽轉(一百級)!
朱元璋:朱允炆削藩被奪位(九級)、遭遇水鏡(十級)、地麵繞著太陽轉(一百零一級)!
哦不!
不是地麵繞著太陽, 是地球。
腳下這片土地是隻球?
騙誰啊!是球的話, 豈不是有一批人會滾到深淵中去,怎麼能在地上穩穩站立呢?
朱元璋想起來了,是有一種渾天說,但那裡麵的地球不會像影片裡自轉動起來啊!
水鏡繼續播放影像。
【經過剛才的講述, 已知中國古代天文學對帝王很重要,也有一批專人研究。依照當時的研究成果, 嬴政有機會擁有超時代的天文學知識嗎?
除非穿越時空的力量存在, 否則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趨近於無。用詞要嚴謹, 趨近於零, 表示尚存一絲可能性。
這樣說的原因是同時代的古希臘, 天文學家兼數學家阿裡斯塔克提出了地繞日旋轉一說。
今天去看阿裡斯塔克的理論能挑出不少關鍵性錯誤,比如太陽與恒星都是不動的, 他也無法解釋很多觀測天象與理論不符,但在公元前樸素的日心說思想已見萌芽。
由此, 我大膽推測同時代的秦朝或先秦,也存在過日心說理論學派。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也許某派學說遺失在了曆史長河裡。
兩千多年,改朝換代時的戰火紛飛,像是董卓火燒了洛陽、五胡亂華、乾隆焚書等等,我們已經無從窺見真正的先秦知識庫。
說到焚書, 閒聊幾句。
此前提到“坑儒”之說,如今有研究指出此事主要是坑殺方士,而在長期的文化記憶傳遞中,坑儒前麵是“焚書”一詞。
始皇帝下令燒過書嗎?
燒過。
燒書的範圍卻不是把六國所有書籍一鍋端。
《史記》記載得挺清楚,一類是燒史書,把秦國之外的燒了;一類是《詩經》、《尚書》與百家語。
另外,像是醫藥、卜測、農學三類書點名是不燒的。還有,秦朝官方的藏書都能被保存下來,但很不幸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燒光了。
這次,秦始皇下令燒書是突發事件嗎?還是依照大秦的治國策略,燒書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太史公的筆下,事件起源於一次宮廷宴會。
一個叫周青臣的仆射對嬴政歌功頌德,稱讚始皇帝是千古一帝。讚美嬴政平定天下,無人不服,百姓們都安居樂業,像您這樣的皇帝從前根本沒有。
好一頓吹捧,把嬴政誇上了天。
原齊國的博士淳於越聽不下去了,他跳出來表示周青臣在大放厥詞。
治國怎麼可以不尊祖製。商周一千多年的分封製,大秦應該要效仿。
如今大秦領土很廣又如何,沒有分封王室與功臣,就會讓他們像平民一樣。萬一遇上亂臣賊子造反,誰有足夠勢力來幫助皇帝呢?
這話一出,不難想象氣氛瞬間由嗨點降至冰點。
請注意,這時已經是始皇三十四年了,嬴政一統天下是在始皇二十六年。
八年了,淳於越還是堅持分封製。他是儒生,能出現在宮宴上也不會籍籍無名之輩。
以小窺大,當時朝堂的思潮,分封製仍是占有頑固的一席之地。
這時候,丞相李斯就站出來反駁了分封製。
誰說秦朝一定要效仿舊製度,如果舊製度很好,殷商與周朝不會滅亡。而且天下分裂混亂幾百年,怎麼能體現分封製的優點呢?
現在大秦要搞郡縣製,創立大一統的王朝。那些厚古薄今的言論,是推行秦製度的絆腳石。
李斯大膽建議,不如從根源上禁止這些不利言論的傳播,把宣揚相關言論的書籍都給燒了,而後就說了要燒哪些書。
嬴政讚同地批準了焚書決策。
從這段記載看來,表麵上是淳於越做人沒情商引發燒書,實則是一場注定會引燃的思想鬥爭。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去泰山封禪。
當時召集七十多位儒生們,讓他們建議該用什麼樣的封禪禮。儒生們給出了一些想法,但意見不統一。
嬴政認為這些意見不具備實用性,把儒生們都給貶退了,這些人沒有參與到封禪儀式中。
對此,儒生們怎麼可能沒有抱怨。
封禪日下起了雨,嬴政上山時不得不去樹下避雨。這一條被儒生利用起來譏笑始皇帝。
譏笑什麼呢?
秦朝時期,人們習慣性賦予天象以不同的吉凶含義。封禪肯定是晴天萬裡才好,而上山遭遇風雨被認為是上天看不慣嬴政,在阻撓他順利封禪。
始皇二十八年,儒生譏諷嬴政封禪不順利。
始皇三十四年,淳於越還敢在宴會上直說分封製。
嬴政不是沒有任用儒生,但始終沒能將他們收歸己用,因為秦朝堅持用法家的理念治國。
儒與法,執政理念上必有衝突。儒生們多來自齊魯之地,也就是秦朝時期的東方勢力。
六國雖滅,文化思想未亡。
很顯然,嬴政嘗試過對六國文化融合,可從事後結果來看,他的措施最終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