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點在星空裡的方位就尤為重要了。
怎麼測?要借助所謂不動的恒星定位。
現在的恒星行星概念與古時不同。像是太陽,古人就認為它繞地球轉,不屬於恒久不動的那類天體。
但,另有一些觀測現象古今相似。
夜空上有明顯移動的五顆星星。是如今說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古稱五緯,即太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
今天說的恒星,古時能觀測到二十八宿,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而在天幕上似乎固定起來。
借此,當某顆星出現在天空,就與什麼季節到了、哪種節氣來了相互掛鉤記憶,比如“七月流火”。
現在是不是覺得有點暈?搞不明白天上星星了?
那很正常。
古代天文學很不簡單,二十四節氣正是從此複雜體係中推演形成。
題外話。
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非常值得高興。
這絕不能讓隔壁“宇宙國”給偷了去。
偷節氣不是偷走二十四種稱呼。其背後蘊藏的是龐大且深刻的中國古代天文學體係,是一整套觀察太空的深奧知識。中國是發明創建者,這個身份不容被偷盜。】
嬴政迷惑,大秦隔壁有如此大的國家,竟然能堪稱宇宙?
朱元璋與朱棣麵麵相覷,他們怎麼不知道大明隔壁有這一號國家?
後世必是遭逢了一次大動蕩,但慘烈到了什麼程度才能讓妖魔鬼怪都冒出來了?
【說回冬至點,戰國時,天文官測定冬至點,太陽在牽牛初度。
當時,人們都以為恒星在天幕位置不變。
一直到了西漢時期,劉歆編寫《三統曆》時發現冬至點移動了,他又不能肯定。
東漢時期,賈逵也發現了一樣的移動數值。冬至點來到了鬥宿二十一度,但他沒去探尋變化背後的原因。
直到東晉的某個冬至黃昏。
虞喜看向正南方,發現天空正南方的昏中星是東壁。
這與《尚書》對不上了。
古籍說“堯時冬至日短星昴”,那會看到正南方的星星是昴宿,可他怎麼看到的是壁宿?
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在天幕竟是發生了偏移!
怎麼回事?
他進行了研究,然後推算出了歲差的存在。
做好準備,死去的地理課知識要攻擊人了。
以現代的天文學去解釋歲差,是回歸年與恒星年的差異帶來了歲差。剛剛解釋過回歸年就是太陽年,而恒星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真正周期。
便於理解,直接上模型示意動圖。】
嬴政盯著水鏡,津津有味地觀看著。
若非現在是白天,他真想在水鏡放映結束後,立刻看一看天幕上星宿是否發生了位置偏移,與《尚書》所載有何不同。
若真能有所發現,足以用來做文章。
《尚書》是儒家典籍,而他能用觀察的星宿變化來對它做出新的注解。
經曆被隕石雨砸頭後,他信了星象是單純的天文運動。不過,天象被他用到治國之術時,也可以變得複雜起來。
水鏡:
【歲差,每一年的數值很小。如今知道大約每過71.6年,群星位置在天幕偏移1°。
古代的王朝沒幾個能熬過五個七十年。人生七十古來稀,個人要推算歲差的存在必要在古人的觀測數據上進行。
古代曆法用星宿出沒來定位節氣,星宿偏移了短期內看不出,但積少終是成多。為了曆法準確,必需引入歲差。
問題來了。
這對製定曆法來說是極大的變動,不是一個人說改就改。
虞喜提出歲差存在,卻沒引起廣泛重視。
一百多年以後,我們熟悉的祖衝之出現了,就是那位將圓周率測到小數點後七位的科學家。他將歲差編入《大明曆》。
那麼立刻被廣為使用了嗎?
很遺憾,沒有。
當時的權臣,現代很多人肯定都沒聽過其姓名,戴法興駁斥祖衝之的這種行為是大逆不道,是“誣天背經”!
祖衝之據理力爭做出《駁議》,後來孝武帝終是要接納新曆,但很快駕崩了。在權力鬥爭之下,《大明曆》直到祖衝之去世後十年才被使用。
等到朝代興替,大唐一統天下。
歲差,一個天文學的現象,再次沒能被立刻認同其存在。
我們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李淳風,他在唐初編寫《麟德曆》時沒有采用歲差,堅持認為“天周歲終”。
使用這種曆書時間一長必出偏差,人們發現預報日食的時間不準確。
後來開元年間,僧一行編寫了《大衍曆》再度引入歲差。自那時起,歲差在中國曆法中的應用終於不再被動搖了。
由『歲差』可見,曆法的大變動背後所藏的故事複雜不已。權力鬥爭,朝代興亡,儘在其中。天文現象本身很單純,但是使用它的人不單純就能大做特做文章。
聽到此處,是不是覺得這集故事不夠勁爆,不夠有刺激性?不夠讓你們的血壓起起伏伏?
這不就來了。
咕咕,我,樂於助人,時不時為觀眾朋友們解答一些小疑惑。
在讀評論時發現某網友疑似在評論區釣魚。ID就不說了,知名不具了。我點開跟評,居然沒一個人給他上史料。
大家一起完成了讓釣魚佬空軍成就。
我來做個惡人,打破樂子人們的空軍操盤行動,把這條魚給掛到魚鉤上。
不是隨便挑故事來說,是和今天講的曆法聯動上了。
有明一代,曆法上出現了一處奇怪變動。
正統十四年,將《大統曆》的日出日落標準時間從南京值改為北京值。
這很好理解,因為標準時間一般是隨京師位置而改變的,就像我們今天習慣說北京時間幾點幾分。
先不談為什麼沒在永樂帝年間就變了數值,這裡一個奇怪的地方來了。
在正統十四年做出改動之後,很快,下一年的曆法記錄又變回了南京值。
現在我們知道了,曆法絕非說變就能變的,正統十四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搞得曆法變來變去呢?
關鍵詞提示,明英宗朱祁鎮。】
水鏡前,朱元璋與朱棣精神高度緊繃。
評論釣魚失敗了,但沒想到咕咕今天主動講起了這一段明朝往事。
從曆法詭異變化,兩人就有了極度不祥的預感。
——來了,來了!此劫大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