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三十八章 。(2 / 2)

動了動嘴,終是沒能多言地離開了鹹陽宮。

回頭看了一眼巍峨宮殿,史書上說它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乾淨。那不遠了,隻剩十二年了。很多事多說無益,隻能以實際行動去彌補。

殿內,嬴政沒去想李斯,很快又傳召了兩個人。

借著此次水鏡舉辦的上傳認為最值得被保存的書籍活動,他摸查了一遍孩子們的讀書傾向。不論呈上來的書卷是不是孩子們的真實喜好,但都是他們想要表現出的偏好。

其中,兩人竟是敢交上《呂氏春秋》。

自從呂不韋被貶後飲鴆而死,那套由他主持編撰的書籍雖不至於成為禁///書,但無人再敢重提。

時隔十七年,嬴政再翻開了這套書。

聯係曆史上秦朝的走向,不得不承認呂不韋的主張在某些方麵很正確。

嬴雲旗與嬴乘雷接到傳召很快來了,入內參見嬴政後,有些拘謹地跪坐在席墊上。

以往甚少與父皇談話,一年到頭與嬴政的見麵次數用雙手能數得過來。今日被叫來應該是要談朝中無人再議的《呂氏春秋》,豈能不緊張。兩人下意識地往對方那一側偏了偏。

嬴政瞧著兩個孩子在他麵前的不自然狀態,宛如在凜冬中抱團取暖的小動物,截然不同於胡亥表現出的天真直率。

對於十五歲的兒子乘雷與十四歲的女兒雲旗,他以往給的關注不多,印象中就是兩個安靜的孩子。

兩人生母身份不高,一個來自蜀地,另一個來自舊時趙國,幾年前都已病逝。

如果沒有水鏡出現,恐怕終此一生,他也不會深入了解這對子女的想法。

人不可貌相。

誰能料到史上胡亥會喪心病狂地滅自家滿門,而眼前拘謹的兩個孩子,竟然最認可成為禁區的《呂氏春秋》。

“說說吧,你們為何都謄抄了《呂氏春秋》?商量好的?以何為選書標準?”

嬴政審視著兩人,上交此書究竟是他們的本意,或是有誰在背後推波助瀾。

曾經,呂不韋的門客絡繹不絕,李斯也曾投其門下。

時隔十七年,難道還有人堅持舊誼且信奉其政治理念不變,又能對宮中產生影響嗎?

嬴雲旗與嬴乘雷對視一眼,鼓勵著對方大膽地說。

贏乘雷:“回稟父皇,我們在選擇謄抄什麼內容時,確實進行了一番商議,一致認為該上呈《呂氏春秋》。”

嬴雲旗:“這是深思熟慮的決定。父皇令兒臣選擇自認最有價值的一些書,我們認為當推《呂氏春秋》。判斷標準,正是如今的大秦需要它。”

話到此處,沒有發現嬴政有任何不悅跡象,那就更敢講了。

贏乘雷:“秦一統天下,然各地習俗舊律不同。以秦地標準要求其餘地區,難免水土不服。

《呂氏春秋》並非一家之言,而融百家所長。恰似秦朝如今的情況,管理天下需考量各地不同舊習。這是我們最初留意此書的原因。”

嬴雲旗:“秦以法家治國,又行軍功授爵製多年,但戰爭很難持續不斷地打下去。如今天下一統,再尋可以征伐之地,就要去漠北、西域、百越等地。

打仗最基礎的是需要糧草。糧食從播種到收割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是今天種明天就能吃。

一旦遠征攻伐,路途上的糧草損耗更多,種植速度能跟上嗎?倘若直接修路,又會讓眾多人服徭役。

六國歸於大秦的時日尚短,要他們繳納大批糧草,又要他們不斷服徭役,難免會生出怨懟而被有心人像是項氏反賊利用了。”

贏乘雷:“不能一直打仗,人們就不能走掙軍功這條路過上更好的生活。大秦需另辟其他的通道讓人們看到上升的可能性。將以往的戰時體製,改為天下平定後的體係。

這些年,朝堂上重用法家,而儒家又未能融入大秦,不妨另辟蹊徑。《呂氏春秋》成書多年,融百家之長,是現成的參考對象。”

兩人說著漸漸褪去拘束,侃侃而談起對於《呂氏春秋》的具體看法。

此書約在二十一年前完成編撰,當時秦國尚未滅六國。將此書理念運用到治理如今的秦朝,勢必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改良。

嬴政不動聲色地聽著,眼角到底還是透出心底的滿意情緒。不錯!這兩個孩子很不錯!

轉而又有些唏噓。如果沒有出現水鏡,或許終一輩子也不會知道子女之中有此想法,能如此清晰地看待大秦的問題。

他不主動問,不受寵的兩個孩子敢跑到他麵前直言不諱嗎?

即便他聽到有人推薦《呂氏春秋》,在不知秦二世而亡時,會不會重視這些分析呢?

嬴政耐心地聽著。

當贏乘雷與嬴雲旗說完所有想法,又從直抒胸臆變回忐忑地對視一眼。後知後覺,剛剛膽大了。

就差直接問父皇為何沒瞧一瞧《呂氏春秋》,而一直隻看重法家。秦國與秦朝是不同的,治國方針應該改變。既有玉珠在前,為什麼棄之不同?

“朕知道了。”

嬴政沒有展露過多的喜悅與認可。

改變秦朝施政策略,必是要頂著重重壓力,推行者必須信念堅定地逆流而行。這兩個孩子要學會頂著他給的壓力也敢保持本心繼續往前走。

這會又問:“平時,先生們授課也講《呂氏春秋》?這些想法,有人教與你們知?”

兩人搖頭。

嬴雲旗:“是我們私下看的。”

贏乘雷:“閒暇時候,我們自己瞎琢磨的。”

嬴政麵無表情,“往日倒是不聽你們提起,這次倒是敢了。”

贏乘雷:“神跡降世,天命歸秦。妹妹和我都相信父皇身為天子必會傾聽百家之言。”

潛台詞:以前不敢講不敢表露的事,現在有了契機,那就講一講。即便不被認同,但也能以神跡來讚美嬴政,以求免去過重的懲罰。

嬴政嗤笑,“神跡”的影響力真是不小,可這世上根本不可能尋得真神。

水鏡給的影像得慎重使用,不能把自己給騙了。鬼神之力縹緲難測,而落到實處的政策變化更重要。

嬴政: “你們兄妹倆的關係倒是親近。與其他人呢?還有玩到一塊去的嗎?”

“我與兄長是誌趣相投,平時能一起聊聊天。”

嬴雲旗委婉表示沒有與其他人相談《呂氏春秋》。

她與嬴乘雷都沒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兩人的宮內生活,以平淡一詞概括。不可能遭到苛待,誰人不畏嬴政之威,不敢做這種事。

不過,很少被父皇關注的孩子與受寵的孩子終是不同。兩人罕與外臣往來,就在一方天地中讀書思考,走得最遠的地方隻是鹹陽城內。

嬴乘雷:“母親與趙長使來自不同地域。小時候聽她們談起兩地風俗,從吃食到婚喪都有不同。六國舊地自有舊習,有的會隨著時間改變,有的至死難變,像是母親一直懷念蜀地食物的辛香。習俗尚且如此,遑論對於律法的認可。”

嬴政已記不清兩人生母各是什麼長相,更不可能了解其喜好,那都不是他會關注的事。

“鹹陽的招賢館一直都對外開放。若有興致了解天南海北之事,不妨去聽聽。”

“喏。”,“喏。”

嬴乘雷與嬴雲旗立刻應下,難掩愉悅情緒。得到父皇應允就不必偷溜出宮了。

嬴政加了一句,“微服出門帶著侍衛,務必注意安全。遊俠之風至今未歇,俠以武犯禁。即便是鹹陽城內,也要保持警惕。”

兩人再次應下。

嬴政瞧著,決定加派暗衛。

他都遭受了好幾次刺殺,難說初出茅廬的孩子會遭遇什麼。卻不能因噎廢食將人困在宮中,是該令其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這日的兩場談話結束了,而大秦的改變由此悄然開始。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成效也不會立竿見影。

來得很快的是水鏡。

距離上次出現的七天後,它又一次在入夜時分浮現於殿內牆頭。

水鏡:

【朋友們,我又來了。上集的熱評居然有999+的跟評,嚇了我一跳,隨緣區up沒見過這種架勢。後來發現是上了首頁熱點“今天吐槽昏君了嗎”。

不過,講昏君容易血壓高。我不想吃多吃藥,還是聊點彆的話題。

羅隱有句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儘管我們都期望人定勝天,但不得不承認有時人是要有點運勢在身上,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當然了,不是聊玄學時運。本次話題從植物出發,談一談曆史上的天、地、人。期間會出現耳熟能詳的老倒黴蛋。閒話少敘,讓我們開始,先上考古數據。】

兩個世界。

嬴政與朱元璋瞧著水鏡,不約而同虔誠祈願。隨便什麼保佑都行,但願咕咕口中的“老倒黴蛋”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