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第四十六章 。(2 / 2)

這是不是指土澳淪為英美走狗在汪汪叫?說錯了,不是淪為,它從一開始就是英國犯人的流放地。

我的精神還正常:看法不一樣,如果是狗吠應該是[汪!],而不是跟著[?]。

這個“汪”,指的可能是“汪大淵”。元朝的民間航海家,坐商船去過很多地方,寫了《島夷誌略》。途徑印度洋各國、北非、阿拉伯地區、地中海、紅海等等地區。

有學者認為他也去過澳大利亞。

嚴謹點說是南方大陸,土澳的名稱是很後來才有的。在書裡,他稱呼這塊地方為羅娑斯,而且把如今的達爾文港區域叫做麻那裡。

有關汪大淵是不是土澳最早發現者,這點沒得到東西學界共識認同,所以咕咕才在“汪”字後麵加了一個問號。

從地理位置上,澳洲離亞洲近,被元朝先發現很合邏輯。之所以沒有詳細記錄,可能澳洲地形相關。

從東南亞去澳洲,先會到達它的北部。北部是大麵積乾旱與沙漠地區,沒啥好看的,當時也找不到經濟效益。

澳洲適宜居住地域多在東南角。

歐洲搞地理發現,是從美洲出發渡過太平洋,登陸澳洲的地點在東岸。那裡是適宜居住的地方,也就有了深入殖民。

地理環境的先天影響在這裡體現得很充分。

(回複43)』

元朝時期真有人發現南方大陸了嗎?

朱元璋忍住此問,先把最後一段評論看完。

『△吐槽專用馬甲:司馬遷說得對,“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這話過了一千六百多年,放在明朝身上也非常合適。

養豬大戶:請咕咕多說些食物相關內容。美食大國的食物曆史肯定有不少趣聞。

再加班就回去繼承王位:美洲作物不隻流量最高的三兄弟,還有很多其他作物。食辣星人提名講一講辣椒。

(回複99+)』

至此評論結束,水鏡顯出了保存視頻的可選擇清單界麵。

這次,朱元璋仍舊沒有選擇保存。

儘管本集出現了世界地圖,但那張圖太簡略了。如今總覺得下一集視頻的內容會更好,更值得反複觀影。

何況現在有暫停功能,可以讓一群人趕來觀影進行輔助記錄,他也就不著急選擇保存哪集視頻。

等水鏡消散後,向眾人先拋出一問。

“朕沒聽過汪大淵。老四,你呢?”

朱元璋先點名朱棣。在獲知永樂帝下西洋之舉後,老四想必會行動起來做點什麼。

“兒臣略聞一二。”

朱棣獲知曆史進程後,確實有了一番調查。

如今,鄭和下西洋還沒發生,不代表無從了解相關情況。

假設朝廷要派船隊出航,不可能一拍腦袋就走,必是要做前期準備,從宋元時期的航海文獻裡找參考資料。

朱棣以此為切入點派人搞起了相關搜索,《島夷誌略》進入他的視野範圍內,還對此書作者汪大淵做了相關調查。

“汪大淵生於八十二年前的元武宗至大四年,江西南昌人,家在贛江與撫河交彙的施堯村。自唐代以來,因地處水路網上,施堯村一帶是有名的造船基地,商賈雲集。

汪大淵在此環境中長大,而元朝漢人要入仕參政不易。汪家小有餘財,汪大淵不滿二十歲就去了當時最大最繁華的港口泉州港。隨著民間商船開始了第一次遠航路。”

為什麼說“當時”?

因為從洪武初年封了太倉市舶司後,朱元璋在洪武七年把泉州、明州、廣州三市舶司也給關了。如今沿海的全部市舶司都已經關閉,港口上再也沒有合法的民間商船。

朱棣顯然不認同父皇此舉。

這會看似就事論事地敘述,實則是暗暗紮一下朱元璋,開港一事也要儘快提上日程。

他繼續說:“汪大淵第一次出航走了五年。回來休息兩三年,第二次出航又走了兩年。兒臣尚未來得及讀全《島夷誌略》,隻翻了一兩章,還沒看到描寫南方大陸的篇章,無從推斷汪大淵發現澳洲是真是假。

不過,兒臣能肯定這書寫得不錯。對海外諸國的地貌物產、風土人情與航線風險等都有涉及,是吾等出海的必備參考。遺憾的是汪大淵已經不在人世,其後人暫未表現出相似的航海熱情或喜好。”

「暫未」,這個詞就很微妙。

汪大淵成為民間航海家,是元朝的環境給了他可能性。

如今,他的後人沒有去闖蕩大海的夢想,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明朝環境沒給其出海的可能性。

一旦大環境變化,說不定就會有後輩血脈覺醒,效仿先祖了。

朱元璋深深瞧了朱棣一眼。反正大夥很快就要過上加班加點的好日子了。又問其他人,“你們呢?對今日影像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