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第四十九章 。(2 / 2)

然而,以上這些美洲作物的廣泛利用都為時較晚,有些是清朝進行廣泛推廣,而有些要到建國後才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種外來物種卻是例外,十六世紀隨著西方船隊抵達大明後就迅速遍地開花。現在做非常簡單的排除法,大家能迅速把答案打在彈幕上。】

朱元璋瞧不見彈幕,但不妨礙立即做對選擇題。

咕咕放出的一桌菜式,他沒有見過五百年多年後入境的小龍蝦,也沒有見南瓜羹。

因此,答案就是“南瓜。”

不出意外,他答對了。

【正確答案:南瓜。和大多數美洲作物的命運迥然不同,南瓜來到大明不久就被多地種植了。

對於南瓜的傳入路線有兩種說法。

一說它從南邊沿海地區登陸大明,隨之興盛傳播。另一說它被葡萄牙使者直接帶到了北京,最初在京畿大麵積種植,而迅速輻射北方地區。②

不論是哪種傳播方式,南瓜作為外來作物,其本土化的速度非常快。

在十七世紀小冰河的最寒冷期到來之前,除去東三省、疆藏青、台灣省之外,其餘各省都有了種植。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朝地方誌中都能看到南瓜的身影。還有一個現象,反映了南瓜本土化很成功——不少地區舉辦南瓜節。

嶺西毛南族的九月初九、廣西侗族的八月十五、廣州惠州的二月十三,以及遼西的十月二十五等等,這些地方都會舉辦不同風俗的南瓜節。

清朝上海嘉定的南瓜會,被記錄於王培荀的《聽雨樓隨筆》,節日活動是為評選出巨無霸南瓜作為冠軍。某年的冠軍瓜記錄如下,“沈玨齋曾見之長約二丈,橫臥高五六尺,觀者駭絕。”

南瓜能夠實現高產速收,並且耐存放便於運輸,加上它無礙農忙又不爭地等優點,就被快速推廣開了。

另一方麵,它能被人們迅速接納,離不開其好吃屬性,這種“好”是能與中華傳統的飲食習慣完美結合到一起。

比如簡單的蒸煮就能得到清甜口感的熟南瓜。

一隻南瓜能開發多種吃法,不隻是做南瓜羹,與肉一起烹飪做菜,還能被做成果脯以及南瓜糕等點心。

瓜能吃,瓜子亦可吃。

南瓜子的出現,改變了數百年西瓜子稱霸瓜子界的格局,開始了兩分江山時代。

多年後,同樣是美洲作物的向日葵發力。葵花子後來者居上,先與南瓜子、西瓜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再一躍而上成了瓜子界頂流。

這也反映出農作物傳入與推廣的曆史變遷。

在明朝,南瓜被列入救荒寶物之一。對比來看,番薯、玉米與土豆就沒相同待遇。

為什麼南瓜有彆於其他美洲作物,能夠成為本土化急先鋒?

這也是值得琢磨的地方,是否與它的多樣化食用方式有關?

這方麵,咕咕我沒有查到具體成因,又到了各位觀眾朋友們大顯神通的時候。】

水鏡裡拋出了這一問,被朱元璋著重記錄了下來。

史上南瓜得以迅速本土化種植,其推廣方式對其他外來作物必能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咕咕沒能給出答案,如今的大明可以自己去找。

不能凡事都依靠水鏡指導。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會已經得到「漁」的大致方向,而具體就要自行探索了。

朱元璋相信大明能被激發出探索精神。

水鏡在繼續。

【說了南瓜、魚、小龍蝦,接下去就說一說西瓜。假如穿越回古代,西瓜剛剛傳入中國,你可能會認不出它。

當時的西瓜品種體型很大,似冬瓜,瓜瓤呈白色或淡黃色。其口感也與今日不同。

好在它有較廣的土壤適應性,不同土質都有各自種植方法。在引入中國後,經過數百年的自然品種分化,有了如今我們習慣食用的西瓜。

說到此處,西瓜冠以「西」字,它的原產地指向性很強了,是從中國之西而來。

目前學界多數認可,西瓜在唐朝末年傳入中國。

有關外來作物引種的曆史時間段,明清時期的美洲作物多走海路來到中國。在此之前,外來物種多經過陸路進入中國,以漢朝與唐朝為集中引進時間段。

此處必要提到鑿空西域第一人——漢武帝時期的張騫,他第一次規模性地從西域帶回了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種子。】

漢朝?它可不就在秦朝之後。

嬴政頓時來了精神,在這個世界必是大秦最先鑿空西域,西域之地又有哪些值得引入的作物呢?

水鏡:【張騫從西域把一批新物種引入中原後,必要做一件事就是給它們起漢語彆名。

來一道簡單選擇題,以下幾大外來農作物的姓氏,哪一家與漢朝關係最緊密。A“胡”姓,B“西”姓,C“番”姓,D“洋”姓。無獎競猜開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