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六十三章 。(1 / 2)

嬴政並不在意哪種器物最早被用來記錄文字, 他更關心「紙」為何物。

依照曆史發展規律,多見後浪推前浪。

假設「紙」是六個選項中最後被發明出來的書寫材料,它與其他五個選項比較, 必有超群出眾的優點。

嬴政對未知的「紙」好奇心極大,恨不得立刻聽一聽要怎麼製作, 是否符合自己的猜測。不過,眼下即便對其餘已知器物沒太大興趣,但仍頗有耐心地聽咕咕以其節奏閒聊曆史。

如今已經明白不可輕視任何事物。

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 可以是高產作物去推動社會發展, 亦能是罌///粟被製作成為大殺器。

咕咕列舉了六個選項。

嬴政接觸過其中五種, 但已經不會自負地說對它們了若指掌。

且不論問其化學結構之類的深奧問題, 就算問簡單的青銅器步驟, 他也講不出子醜寅卯。

無知者又憑什麼斷言不必聽一聽這些器物背後的故事。

它們凝結著發明創造與使用者的智慧,說不定舉一反三,從青銅器進化出其他冶金術, 繼而搞出神兵利器。

幾個月前,嬴政斷無可能生出此等想法。

那時希望的是活得越久越好, 是想要秣馬厲兵擴張大秦疆域。

短短數月,恍若隔世,脫胎換骨。

近期去往鹹陽招賢館, 以包羅萬象的心境去招募前來自薦者, 那些被考察者自然也感覺到了不同。

此種秦風改變的時日尚短,但效果已經顯現出來, 有越來越多的人敢來招賢館。

重點就是“敢”字。

當嚴苛的秦律被改動, 一些避隱於鄉野的能人願意來鹹陽試一試了。

嬴政更是領悟了凡事欲速則不達,比如不再急於征伐百越。

再如當下看了漢字演化史,並沒有想要一步登天地搞出簡體字。如今想要加快傳播學識的速度, 隻需進一步改良秦隸就好,隻有適合大秦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追趕後世的發展進度。

一邊想著,一邊繼續看水鏡。

水鏡:【提到最早的文字記錄材料,很多人會投票給選項A甲骨。

如今,很多人對於甲骨文不再陌生。就算識彆不了這些文字,但也大致了解它們是殷商文字,被刻在龜甲與獸骨之上,多作占卜。

甲骨文最初的發現者是清朝末年的金石學家王懿榮。

1899年,年過半百的王懿榮因身體不適尋醫問藥,藥方中有一味難得一見的「龍骨」。

在買下這種藥材後,他發現龜甲上刻有一係列有規律的符號。此前見所未見,非篆書亦非籀文。

王懿榮有著紮實精深的金石學本領,以敏銳的眼光看出這些“龍骨”藥材可能隱藏了某種古代秘密。

他將市麵上能買到的帶有符號印記的龍骨都收購入手。經過反複研究,推論這些符號是現存史料中不曾記載的商朝卜文。

龍骨,這味藥材很早就見於醫藥典籍《神農本草經》。

不是真的出現了傳說裡的龍,它泛指遠古時期的大型哺乳動物骨骼化石,例如劍齒象、犀牛、三趾馬等動物。

將其入藥的曆史久遠,在《本草綱目》、《傷寒論》等醫書中都能看到蹤影。

從殷商到清末數千年的時間,現存史料中為什麼沒有人早於王懿榮先發現甲骨文?

一來,不是所有出土的龍骨都在商朝被用作占卜,那就不會在上麵留下甲骨文。

二來,龍骨被當作藥材使用時,理論上不一定研磨成粉,可以碎成塊狀入藥。雖然塊狀骨仍能看出其上符號,但誰會對其投入專注呢?

一般情況下,主動去接觸龍骨的無外乎是藥材收購商、藥鋪、大夫與病患。

正巧收到的龍骨有甲骨文刻字,又巧合到此人有深厚的金石學學問功底,還需要他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與研究精神,那才能讓殷商文字重新現世。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好運在身,卻與他本人的學識與心性密不可分。

他終結了將這些刻字龍骨磨碎入藥的“人吞商史”鬨劇,對於殷商史學的研究功不可沒。

時代洪流卻無情又殘忍。

一個人能夠改變甲骨文蒙塵數千年幾近湮滅的悲慘命運,但無力改變不了中華大地陷入屈辱亂世。

1900年,發現甲骨文不滿一年,義和團攻打京師,不久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

王懿榮被臨時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城破之際仍做著最後的抵抗,巷戰到底不願投降。

這一邊有人苦苦死守,但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攜光緒帝已經在主力軍的掩護下棄城而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