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第七十七章 一更(1 / 2)

哪個皇帝會拒絕一張白銀礦脈分布的世界地圖?

反正朱元璋與朱棣沒有在這件事上故作姿態表示不要。

哪怕這章地圖不夠詳細, 沒有清晰標注出國家名稱,隻用銀元寶作為記號標出了世界銀礦的大致走向,但它也足夠稱得上絕密情報。

等啥啊!

立刻動筆, 依樣畫葫蘆,快速抄下來!

朱家父子倆早有準備。

此前農作物的引入視頻提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水鏡上放過一幅粗略的全球地圖。

早就把那幅世界地圖複寫了多份, 眼下派上了用場,取出簡易地圖直接在上麵添加標記。

隨著一筆筆落下,第一反應是隔壁東瀛的銀礦資源很不錯的樣子。

水鏡:【這幅地圖畫的是20世紀之前勘察到的全球銀礦資源分布。

如圖所示,我國的銀礦資源不能算豐富。雖有不少銀礦標記,但小型礦多而大型礦少, 貧礦多而富礦少。

外加當時的冶金技術, 限製了一些伴生銀礦煉製出純度較高的白銀,使得國內本土銀產量低。

同時,還有一點限製了銀礦的發掘。

古代講究風水墓葬, 山陵之地多為墓葬首選場所,偏偏山脈裡又是富於礦藏的地點。

采礦業得不到進步發展, 亦是被不能挖人祖墳的風俗所限製。

種種因素疊加讓中國古代缺少本土白銀來源。

那麼明朝究竟缺不缺白銀?

在此之前, 要回答的是大明是否需要大量白銀?

如果不用白銀, 即便本土銀礦產出量少也無妨, 說的是宋元時期之前的中國。

明朝時期情況已經不能與之前朝代同日而語。

洪武末年, 朱元璋發行的大明寶鈔在沿海地區的商貿領域已經名存實亡,商人們自發改用金銀進行大額支付。

不過,明初實行抑製商業政策, 商貿領域所需的貨幣化銀兩尚且夠用。

對於百姓來說,進行大額支付的情況不多。哪怕寶鈔急速貶值,但在小額支付時慣用銅錢。

明初幣製是銅錢寶鈔並行。即便銅錢流通量緊巴巴的, 但也扛住了部分寶鈔貶值引發的疾風驟雨。

最急於改變寶鈔製度的,不是商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員們。

明初官員的薪資俸祿由「實物+寶鈔」構成,寶鈔的跳樓式貶值讓官員們越來越窮。

就在此刻,永樂帝帶著他的點石成金技能來了。】

朱棣:???

在經過一係列的水鏡影像教育後,他已經很有自知之明,從沒發現自己與錢有緣。他在經濟方麵無知得很穩定,怎麼能點石成金?

這是反諷吧?一定是反諷。

水鏡:【最初,我們講過鄭和下西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關於下西洋究竟是賺錢或是虧錢,學者們有過激烈地爭論。

假設賺錢,為什麼後來會廢止?

此處不能片麵分析,而要從根源著手研究出洋成本由誰支付,而遠航所得流入了誰的口袋。

古代官方組建下西洋,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獲利全歸於朝廷,因為國庫與皇帝私庫是分開計算的。

且不論永樂帝將多少利潤收入私庫,這些錢財是否又被用於他去北邊開疆擴土,就說在下西洋的互市交易中買到了胡椒,此物被Judy玩出來花來。

永樂帝的點金術啟動!

永樂時期,大明寶鈔越來越不行了,必須用貴價物品取而代之。

選什麼作為俸祿發給官員?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胡椒,它來了。

洪武年間,東南亞的藩屬國來到大明進貢,貢品之一就有胡椒。

胡椒在大明的價格很高,折合寶鈔官價每斤胡椒在10-20兩白銀之間售出。

當時,正一品官員的俸祿最高,折合白銀每月87兩;正五品每月16兩,而正九品官員每月5.5兩。

換言之,大多官員每月的俸祿買不起一斤胡椒。

胡椒,在明初是妥妥的奢侈品。

永樂年間,下西洋的船隊去到了東南亞,發現當地的胡椒價格比大明便宜太多。

根據《瀛涯勝覽》記載,在蘇門答臘的胡椒,每斤隻需0.01兩白銀。東南亞與大明的胡椒價格相差一千倍以上。

暴利由此而來。

以低價購入胡椒買回大明,折價為薪資發給官員們,可不就解決了寶鈔淪為廢紙的問題。

永樂一十一年,也就是Judy去世之前,始創了“折俸鈔俱給胡椒、蘇木”的做法。

《大明會典》記錄“胡椒每斤準鈔一十六貫,蘇木每斤八貫”,用這個標準把胡椒當做俸祿發出去。

此處能看到永樂帝是在子承父業,他過於認真向老爹學習了。

朱元璋用大米折價為官員俸祿,率先做出了用實物作為薪資的“製祿以米”示範。Judy改用起胡椒,而買賣所得的高額差價流入皇帝私庫。

此先例一開,後來的明朝皇帝有了效仿的典範。

然而,胡椒與大米有本質的區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