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裡的位置,似乎是鐵甲堡的前壁。
可經遠艦鐵甲堡底緣前後接連了75毫米的拱形防護裝甲板,清末將它稱為“穹甲”,從名字上也能看得出來,應該是向上拱起的才對,怎麼會是凹陷的呢?
分析到這裡,楚孑忽然想起釜屋衷道的記載:“赤色之艦底暴露水麵之上……”
“難道說,整個艦體是傾覆的?”楚孑提出了一種可能。
眾人稍稍思索了一下,水哥點了點頭:“確實很有可能,經遠艦的姊妹艦‘來遠’也是傾覆的。”
說到這,楚孑拿出了之前在海底拍攝的視頻和照片。
大家在昏暗的房間裡,一次次地看著這些錄像和照片,努力地分辨,最終終於確定,鐵甲堡兩側的裝甲板其橫截麵為楔形,並且有部分“肋骨”與其連接。
這些和圖紙上“經遠艦”的裝甲帶底部信息完全相符,有了這樣直觀的證據,大家更加確定了船體是倒扣的狀態。
把這一點弄明白之後,大家又繼續從鐵甲堡出發,想要弄清楚經遠艦的船首是在何處,通過分析,大家得知,經遠艦並不是一個規整的長方形,而是船首寬、船尾窄的梯形。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之後,大家很快得出了結論:船首的方向在東北偏東的位置!
至於為什麼要找到船首呢?
因為他們這次水下考古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到能明確經遠艦身份的物證。
根據史料記載,位於船頭的船舷兩側,也就是經遠艦的耳台有兩門口徑15厘米的克虜伯大炮,這是整個經遠艦與同時期的其他的艦最大的不同,也是特征最明顯之處。
當然,耳台的發現也隻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隻要確定了耳台的位置,就能順藤摸瓜找到經遠艦的銘牌!
從曆史圖片中可以看到,經遠艦耳台的克虜伯大炮後麵,有兩個清晰的漢字——“經遠”。
尋找這兩個字,就是整個水下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
因為隻有它才能確鑿的證實這條沉艦的身份。
而在推測出耳台的位置之後,之後的工作就更能“精確打擊”了,唯一有點苦難的是,因為整艘經遠艦呈現倒扣的沉態,沉艦的耳台都還在海床之下。
水哥當機立斷,決定開始加大抽沙的工作量,不僅要讓粵省打撈局一個隊伍抽沙,他還立即調來了兩個小型的抽沙抽泥機,決定讓兩個水下考古小隊自己組裝自己負責,以後就可以三管齊下,把時間“搶回來”!
……
經過三天的休息,“蘇力”終於過去了,一眾人又收拾好東西,重新登上了浙奉662號工作平台上。
也是在這時候,楚孑聽到了一個消息,大連市華國船舶重工集團的國家某重點實驗室出現了重大險情,包括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在內的12名隊員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台風,冒死對試驗平台進行加固作業,而這最終導致了副所長等三位同誌被卷入巨浪,英勇犧牲。
因為同處遼東地區,又有很多駕駛員都和重工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一上船之後,大家先是對三位犧牲的同誌默哀。
楚孑也是第一次感覺到“犧牲”這兩個字不知在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戰爭年代出現,即使是在和平盛世,依然有諸多為了家國利益的人在做著犧牲,甚至付出生命。
同時,他也感受到了台風的可怕,之前他還聽一些年輕船員抱怨說每次天氣不好都要返航,出海還要重新做四錨定位,實在是太麻煩了。
但有這樣的新聞出現,大家才知道謹慎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而這次水下考古工作,除了部分人員感冒和潛水副作用疾病之外,沒有受傷和死亡的重大事故,都是多虧了這種謹慎的作風。
出海後,當天下午大家就決定下潛作業。
但天公依舊不作美,海上的風實在是太大了,被風吹起的湧浪幾乎有兩米高。第一組潛水員已經穿好了整套的潛水裝備,在平台上等的都熱出汗了,風還沒有變小。
幸好到了傍晚的時候,整個海麵都平靜了下來,第一組隊員終於下水了。
他們將按照之前討論過的沉艦傾覆的情況,進行水下探查,看看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很快,他們便回到了水麵之上。
二人中有一位是經驗非常豐富的水下考古隊員,對於艦體的構造可以說是沒人比他更熟悉了,他很快告訴大家他僅僅靠手摸就摸到了排汙管和防撞台,這算是非常標誌性的艦體結構,證明了他們之前的猜測完全正確。
而這,也說明了另一件事。
如今海底殘存的,其實是經遠艦的中上層結構,也就是人員的活動層,而非機械層。
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在這層鐵皮之下,很可能還沉睡著二百多具經遠將士的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