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第八十九章 我隻要曆城。北寇是死是活……(2 / 2)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然沒人做聲。

於是有人指認自己身邊的人道:“你不是軍官麼?”

那人嚇了一跳,瞬間脹紅了臉,慌張道:“我、我隻是個什長……梁刺史要找的可不是我!”

身上有職銜的軍官都害怕梁闌玉是要追究他們的責任,是以不敢承認。

梁闌玉冷聲道:“所有軍官都給我出來!我有話問你們,不治你們的罪!敢有隱瞞,就地斬首!”

她的氣場令眾人瑟瑟發抖,不一會兒,五名男子陸陸續續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們自報身份,最小的是什長,最大的是隊副,還有一名軍需官。

挑出軍官後,她又把剩下的人分成了軍和民兩個陣營。眼下這麼多人實在太混亂了,而且人們容易互相影響,所以還是分開詢問比較好。軍官由她親自問話,民眾交給陸春問話,而士卒們……

她想了想,吩咐道:“把宋二郎找來,這些兵交給宋二郎問清楚。”

不多時,陸春與宋愈二人分彆領著自己負責的人群走了,梁闌玉也把軍官們全都叫進房間,並且讓阿秋在旁負責記錄,

……

兩天後,都督府的內堂,梁闌玉坐在上首的位置,下首坐了八個人,分彆是蔡帔、韓衛、陸春、宋愈以及她的幾名幕僚。這些幕僚是被她招攬或者主動前來投奔的,亦有豪族推舉的子弟,都是飽讀詩書、熟讀兵法之人。

而堂上還站了一人,乃是宋聞。

在曆城遇襲後,梁闌玉緊急命令宋聞召集商隊的人手,打聽與曆城、碻磝守軍有關的一切信息。由於最近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商隊的規模也迅速擴張,其中有不少經常往來燕、齊之間的販夫走卒,能夠提供很多情報。

今日宋聞便是來彙報他彙總的消息的:“攻陷曆城的北燕軍乃是駐紮於碻磝的軍隊。那裡原有五六千兵馬。駐軍將領名周賢。他本是一名漢人流民,因武藝出眾,十四歲時被燕國大都督慕容山收養為義子。經慕容山一手提拔,成為北燕將領。”

“周賢駐紮碻磝已有三年,他與我大齊一直有經商往來,每年都會從徐、鬱兩州購買大量羽、革、皮等商品,繼續銷往北方,並且將北方的戰馬賣給我們,從中漁利。”

碻磝亦是地處南北邊境的要塞,周賢便利用這地理之便,做中間商賺取了不少金錢。

然而作為一個能夠在南北貿易中獲利的將領,他不應該主動挑起戰事才對,他如今的做法不免令人感到費解。

韓衛想了想,問道:“是否周賢與曆城的駐軍最近產生了齟齬,因此出兵報複?”

宋聞搖頭道:“未曾聽說。”

梁闌玉亦道:“我問過城中的軍民,亦無人知曉此事。周賢的商隊經常從曆城附近過路,曆城軍會收取關稅,但抽成並不多,且三年來一直按定數抽取,從未增加。”

韓衛神色茫然。這麼說來,其實周賢與曆城軍最近並無過節?攻陷曆城,固然可以令他少交一筆過路費,但更會導致齊國人停止與他通商,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殊為不智。因此這應當不是他襲城的理由。

宋聞又彙報了一些關於周賢本人與碻磝駐軍的情況,他從商隊那裡打聽來的情報就這麼多了。

陸春、宋愈亦把自己從曆城逃出的軍民那裡打聽來的情況闡述了一遍,這便是目前他們掌握的所有信息了。

曆城遇襲後,梁闌玉亦想儘快奪回曆城,增加鬱州的戰略縱深。但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摸清敵人之前,她不能貿然出兵,這是對手下士卒的不負責。因此她隻是命鬱州兩軍做好防禦準備,隨時待命。

“你們有何想法?”梁闌玉問座下眾人。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弄清周賢出兵的理由和目的。

然而座下竟無一人發言。他們心中都很迷茫,雖然彙總了多個信息源,但從這些信息裡,他們實在聽不出周賢有任何襲擊曆城的理由。

梁闌玉倒是有想法,她本想先聽聽彆人的觀點,見狀也隻能她自己開口了。

“我有一揣測,諸君聽聽是否合理。”

眾人忙道:“刺史請說。”

梁闌玉道:“周賢忽然從碻磝出兵,未必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且應該也不是北燕朝廷的授意。我想,有可能是他的養父,燕國大都督慕容山命他這麼做的。”

眾人皆是一怔,稍稍思考後,便覺梁闌玉此言甚是合理。

宋聞與曆城軍民提供的消息裡找不出周賢出兵的理由,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便可視為他們排除了周賢是自願出兵的可能性。而此戰也大概率不會是北燕朝廷的授意——北燕朝廷正在以鎮壓國內叛亂為由集結兵馬。如果他們集結兵馬的目的是要討伐齊國,那麼謊稱鎮壓本國叛亂,就是用來迷惑齊國的煙霧彈。

現在兵馬尚未集結完成,他們肯定是盼著齊國越放鬆警惕越好,沒理由忽然命令周賢來個偷襲,雖攻取一城,卻令整個齊國為之戒備。這不是打草驚蛇,自相矛盾了嗎?

那麼,不是周賢本人,也不是燕國朝廷,最有可能讓周賢言聽計從,甚至損害自己經商利益的人,也隻有他的養父兼上司,慕容山了。

梁闌玉道:“燕國國內的叛亂是真,燕國君主想要鎮壓叛亂也是真。但鎮壓過後,是否繼續揮師南下,進攻我大齊,我想在燕國朝堂內定有爭論。北方戰事連年,兵困馬伐,反戰之人當不會少。然而慕容山是燕國的大都督,他必定希望燕、齊兩國開戰,他便能通過戰事自抬身價。我想他很可能因此命令周賢偷襲曆城,激化燕、齊矛盾。”

堂下眾人紛紛點頭,暗中驚歎。

他們尚在周賢本人身上糾纏原因時,梁闌玉的目光已經放到了整個天下棋局上,其格局與思維之敏捷實在令人欽佩。而他們身為幕僚,竟沒能為人主進言,亦叫他們頗感慚愧。

然而梁闌玉卻不介意。這些人亦是初成為幕僚,尚未適應自己的身份。她相信這些都是聰明人,而她一個人的智慧終是有限的,需要更多人為她出謀劃策。

梁闌玉道:“倘若如我所想,周賢應當不會再向鬱州進軍。他所帶兵馬約一兩千人,城中的存糧隻夠他吃半月有餘,至多一月。而他挑撥燕、齊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必繼續冒險。依你們所見,若我想奪回曆城,當如何是好?”

韓衛問:“刺史想出兵?”

梁闌玉緩緩點了點頭。雖然她也希望能有更多時間來訓練鬱州軍,但時間不等人。如果她不趁著敵軍的輜重糧草還沒運來趕緊把敵人打跑,一旦等敵人的運糧線暢通,固守城池,再想奪回曆城就難了!

而曆城一旦徹底落於敵手,就仿佛一把劍懸在鬱州的頭上,從此鬱州軍民都得提心吊膽過日子了。

蔡帔忙道:“刺史,既然城中糧草不多,不如我們圍城,隻要城中糧草消耗殆儘,敵軍便不得不投降。隻是以鬱州四千兵馬圍城恐不足,不如刺史向徐州發書,請徐州軍一同馳援。”

攻城戰是最難打的仗,往往需要兵力十倍於敵,並且付出慘烈代價才能取勝。周賢部隊之所以能如此順利,是因為他們發起偷襲,打了曆城軍一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運氣好殺死了主將,才使得守軍不戰自潰。而現在周賢部隊必然嚴加防範,他們不可能再偷襲了。

蔡帔亦知自己的部隊戰鬥力有限,且他不想如此消耗兵馬,因此提出了這個建議。

梁闌玉不置可否,顯然對他的提議並不滿意。

座下的宋愈忽然開口:“刺史是隻想奪回曆城嗎?若縱走了北寇,刺史是否在意?”

梁闌玉沉吟了一會兒。倘或周賢出兵的理由真如她所想,其實她並不想與周賢產生太大的衝突。因為她不想那麼快激化南北矛盾,她尚需要時間來練兵。隻是曆城不奪回來也不行。

她開口道:“我隻要曆城。北寇是死是活,我不在乎。”

宋愈這才道:“我有一計,願獻與刺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