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弱國無外交(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08 字 2024-03-21

“彆無選擇?”趙鼎不太明白,範員外怎麼會彆無選擇?在趙鼎看來,範員外完全可以拒絕的啊?

張正書勝券在握地說道:“作為樊樓的店主,他哪裡受得了被和樂樓超過?”有些話,是不用說得太明白的,趙鼎先前還不太明白,現在一下就醒悟了過來。“商場就如同戰場一樣,洞悉對方的弱點,才能一擊必中。樊樓的弱點已經被我洞悉,範員外就不得不接受我的條件了。”

趙鼎點了點頭,他完全沒想到做生意,也是大有學問的。

在這之前,他的瞧不起張正書的,應該說他瞧不起任何商賈。這都是因為儒家的影響,士農工商的排序深入了趙鼎的心中,孟子甚至還輕蔑地把商人稱為“賤丈夫”。然而,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是認為“士農”與“工商”一樣重要的,乃並舉之義,並沒有先後之分。可儒家論及於此,先是用官吏替代了軍士,然後,儒家又認為這是尊卑排序,以士為首,農次之,以工商為末,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末商主義”。

對於古之聖賢的言論篡改,儒家是第一人。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儒家當然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言論了。像“士農工商”,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像孔子整理《詩經》《尚書》刪減了很多不利於儒家的言論,子夏當年筆削春秋也是如出一轍。在儒家的眼中,隻有他們記載的東西,才是真理,他們才認。

張正書從來不認為人有完人,比如孔子誅少正卯,比如孔子論直躬救父、魯人三北,周遊列國時陷於陳蔡之間窮困潦倒,子路偷來小豬,孔子吃了;子路搶來衣服,孔子穿了;子路拿來的酒,孔子也不問,喝了;但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子擺不正不坐,肉類割不正不吃……這些都是孔子都是抹不去的汙點。偏生這時候儒家把孔子尊成了聖賢,美化成了一個完人,那就是等於說,孔子的狡辯全都是正確的。是以,儒家才會“嚴於律人,而寬於律己”,屢屢站在道德的高度譴責彆人。怪不得當年墨翟諷刺孔子說:“夫饑約,則不辭妄取以活身;贏飽,則偽行以自飾。汙邪詐偽,孰大於此?”說的就是儒家的虛偽。

反正,你跟儒家辯論,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說道德;你跟他說道德,他跟你講傳統;你跟他說傳統,他跟你講古聖先賢;你跟他說古聖先賢,他又扯回現實,開始講實際了。反正,你就是沒道理,他就是對的。

張正書對儒家的厭惡,不是沒道理的,看看司馬光,看看文彥博,看看歐陽修就知道了,道德上確實沒有什麼瑕疵,但是在國事上,這種官對國家傷害卻是巨大的。瞧瞧司馬光上台後做了什麼吧,不管熙寧變法好的壞的方麵,統統推翻,固執得認為,舊法才是好的。於是,折騰來折騰去的宋朝,終於被拖垮了。說實話,要不是今天在位的宰相是章惇,恐怕宋朝已經在一片繁榮安逸的假象中,慢慢地消亡了。章惇在位,起碼西軍的地位能保障,給孱弱的宋朝撐起了一片天。

當然,張正書不會傻到逢人就說,那會惹出大事的。甚至,趙鼎也察覺不到張正書對儒家的厭惡。

“原來如此!”趙鼎還以為張正書想借這個事,跟他說用兵的道理,他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張正書卻口風一轉,苦笑道:“然而,範員外之所以肯簽下契約,是因為‘弱國無外交’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