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葉祖洽這人也高傲,朝野中也沒幾個“誌同道合”的人,所以他不倒黴誰倒黴?
不過話說回來,葉祖洽這人的能力還是不錯滴,起碼在水平線上。然而,他的性子注定了他的一生都鬱鬱不得誌——高傲的人,不合群的人,向來是做不成什麼大事的。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都要三個幫,更何況是做官?
所以,葉祖洽悲劇了。
同僚排斥他,皇帝厭惡他,唯獨樞密院的知樞密院事曾布挺他。可樞密院能有多少話語權啊,所以葉祖洽舉目四望,居然全都是“政敵”,他不悲劇誰悲劇?然而,葉祖洽也是個硬骨頭,不肯服軟。
隻是在家中,他已經讓葉弘澤跪在地上半日了。
“你這逆子,竟敢做出這等事來,看老夫不打死你!”
葉祖洽真的想活生生劈了葉弘澤這“坑爹”貨色,然而卻被周圍抱住了。
葉弘澤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爹爹,這都是《京華報》惹的禍啊,兒不知會有今日啊!”他也恨啊,當初為什麼不狠心一點,花錢雇來遊手,給“京華報社”一個“難忘”的“教訓”,以至於今日毫無還手之力。
“你當即收拾行囊,回泰寧!”
葉祖洽為了留在京城,也是拚了性命了,換做一般人,恐怕會服個軟,先就外任個知州啥的。等朝廷裡風聲過了,再回來不遲。反正宋朝的高官職位多多,黨爭頻繁,隔一段時間就有空位了。躲過風聲,什麼時候回來都行。然而,葉祖洽卻偏偏不這麼乾,非得爭一爭。
事實上他也看出來了,滿朝都是“政敵”,如果此去,說不定是回不來了。因為葉祖洽也明白,趙煦惱了他。皇帝都厭惡的人,怎麼還可能回到中樞?是以,葉祖洽也是沒有了辦法。
葉弘澤連夜出了汴梁城,走上了回福建泰寧的路。
路上,葉弘澤咬牙切齒地說道:““京華報”,我與你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