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56 字 2024-03-21

這時候的白菜,叫做“菘菜”,或者叫“白菘”,本來是揚州的一種大葉白菜。它的葉子有多大呢?嗯,這麼說吧,像蒲扇一樣大,一棵菜就夠一家人吃了。這種“白菘”吃起來沒有渣滓,非常爽脆可口,後來就有人從揚州帶到北方來種了。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白菘”到了北方,好像有點不適應,長出來的菜跟“白菘”一比,就好像後世姚明和曾誌偉比較身高一樣,太過矮小了。彆說葉子像蒲扇,就是整顆白菜加起來,還不夠蒲扇的一半大。這種白菜,宋人也叫做“菘菜”,其實就是後世的小白菜了。

這種小白菜再和蕪菁雜交,就成了後世的大白菜。隻是這種大白菜太過稀少,張正書也找不到它的種子,隻能作罷。

小白菜播種下去後,張正書又吩咐那專門負責澆水施肥的老仆,要按時澆水施肥,才放心地去縣學了。

其實,能不去縣學,張正書還真的不想去縣學。

奈何,前兩天張正書為了反坑一把“豬一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背書能力超強的“學霸”,這就惹人注目了——特彆是教諭。不知實情的教諭,每天都會抽查張正書的背書狀況,甚至還當眾表揚了他。張正書也很鬱悶啊,他隻是不想受罰而已。

結果,昨天他就決定不裝了,但教諭還是鍥而不舍,一連叫了他三次,甚至過後也沒有給處罰,隻是說道:“張小官人呐,你可得爭氣些。來年便是解試了,考取個舉子,好再參加省試,最終金榜題名,那時你張家,就是名門望族了……”

張正書無奈地白了教諭一眼,還“名門望族”,望個屁啊!

雖然宋朝不禁止商賈參加科舉,甚至宋朝官員還能經商,但張正書真的不想踏入官場這個大染缸。而他自己也知道,他沒這個本事。考科舉可不是背書那麼簡單的,而是過五關斬六將,甚至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並不過分。要不是這樣,為什麼縣學的這些個教諭、直學、講書、司計、齋長、齋諭、學正、學錄、掌諭等等,不都是解試不成,來縣學混口飯吃的?

再說了,宋朝的科舉,分為分進士科、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法、明經各個專科,而且就算通過了解試,到了省試這一關,還要考詩賦,經義,論,策。這些什麼“詩賦,經義,論,策”,張正書懂個毛線啊,他甚至連古文都寫不好!考科舉?根本不現實。

再說了,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參加解試,卻隻有一萬多兩萬人能參加省試,最後考中的,隻有寥寥幾百人,這裡麵的“中獎”概率,大概就知道了吧?要知道,宋朝還是科舉錄取人數最多的朝代了,要不然也不會造成冗官的現象。可就算這樣,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所以科舉一途,張正書從來就沒想過。因為,這根本不現實。哪怕他有係統作弊,也是白搭。這可不是什麼考背書就能當官的,而是要做詩賦,做論,做策的,這些彆說張正書了,就連沉浸在科舉一途幾十年的老學究,估計都摸不清楚主考官喜歡什麼文章。科舉,看似很美好,但其實對大多數人無緣。看不破的人,還在朝思夜想;看破的人,已經轉行做教諭了。

而且,張正書的心思,也不會放在讀那些儒家經典上,他記得在明日,就是曾瑾菡的十五歲生日了。這麼隆重的事,他得請個假。不然的話,曾瑾菡不知道要多傷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