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52 字 2024-03-21

要是跟朱逸文這草包起了衝突,被趕出了縣學,那才是最大的損失!而且,趙鼎也沒有在言語上吃了虧。畢竟讀過書的人,和沒讀過書的人吵架,沒讀過書的肯定會落於下風。因為讀書人罵人,根本不吐臟字啊!雖然,這有點阿q似的精神勝利法,但也是形勢所迫,沒有辦法。

“小官人常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但現在顯然不是以直報怨之時。”趙鼎歎了口氣,繼續埋頭詩書。

如今的張正書,也忽而忙碌了起來。

李家村那邊的紡織工廠建好了,三用磨坊也建了起來,恰好趕在了麥子成熟之前。磨坊,張正書打算免費給村民使用。畢竟每次使用磨坊,張正書都會緩慢得到一些經驗值。雖然不多,但積累起來也是很可觀的。

紡織工廠裡,張正書找來了不少婦人,這些婦人在家,也是一個好勞動力,但聽到張正書這做工有工錢拿,便一個個都來了。

張正書要做什麼呢?這還沒有棉花呢!

沒錯,張正書打算生產一批布娃娃,趕在過年的時候賣出去,又是能小賺一筆。這個行當,純粹是張正書覺得不能閒置這紡織工廠而已,順便讓那些婦人,熟悉工廠裡的製度。

張正書最為著緊的,還是蒸餾器的事。

好在那郭騫道士也沒耍花招,不僅把蒸餾器弄了出來,甚至還帶來了不少道士。據說,都是他認識的,有一定“本事”的同行。有了這些人,張正書突然覺得,是時候成立一間學校了。因為自從決定要開辦工廠,張正書就感覺到了工人的匱乏。

不是說這時代的工匠匱乏,而是沒有合作的意識,更不懂什麼叫流水線。

也是,自從秦代以後,就沒聽說過中國還有流水線、標準化作業這事,這也是張正書的一大心病。沒有流水線,標準化作業,那工廠還算什麼工廠?!可見,培養一批工人,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但是,培養一個工人,絕非易事。

像後世,中國也是經曆了幾代人的時間,才培養出頂級技工的。一個頂級技工,其實價值不比一個科學家低。不信瞧瞧那些頂級的焊工,車工,他們的學識可以說比大學裡的教授都不差了,甚至在實踐方麵碾壓那些教授。誰要是瞧不起工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可惜,張正書是絕對沒辦法培養出這樣的工人的,因為根本沒有條件啊。他本身也就是文科生,理科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好在有係統幫忙,不過也隻能找到一些基礎知識而已。

“也夠了吧,成立一個技校先,其他的慢慢再來弄……”張正書歎了口氣,在毫無工業基礎的宋朝,也隻能先這樣了。把基礎打好,科技總是會進步的不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