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技校的名聲在汴州已經傳開了。
特彆是張正書傳授的隔一茬種大豆的法子,已經風靡了汴州,甚至已經傳到了隔壁州府。可以預見的是,隻要給一定時間,傳遍整個長江以北都不是問題。更難得的是,大豆附加的產業,也開始興盛起來。且不說豆腐,大豆釀做的醬油,也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再不濟,拿來發豆芽也是可以的。
張正書這段時間也沒閒著,他準備接手林百間的那間腳店,然後推廣廚藝。
鐵鍋炒勺已經到位,張正書實在有些迫不及待了。
隻是,張正書有點躊躇,這樣一來好像要斷掉不少人的飯碗。
比如樊樓,就是以炒菜出名的。再有和樂樓,也是掌握了獨到的炒菜技術。
“不管了,反正也不是很難學的技術……”
張正書思前想後,還是覺得把炒菜技術推廣出去更好。彆的不說,起碼能提前促進中華美食的蓬勃發展。再一個,張正書太需要經驗值了。而且,張正書也不是無的放矢的,推廣技術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不然很容易引起汴京成中所有酒樓的公憤。
怎麼做才能避免公憤呢?
那就是讓彆人來偷學。
張正書先是教會了腳店的廚師怎麼炒菜,然後讓腳店的廚師把廚房搬到後院中,露天來炒菜。但是,腳店後院的門沒關緊,而窗戶也是鏤空的石窗。果然,不出三天時間,炒菜就傳播出去了。樊樓東家範大郎那個鬱悶啊,怎麼一夜之間,滿汴梁城都會炒菜了呢?會炒菜還不打緊,關鍵是酒樓的客人在減少啊!後來一查,得,是技術泄漏了。源頭呢,居然是張小官人。
張小官人也耍起了無賴:“這不怪我啊,是彆人偷學去的,要怪你就怪偷學的人吧!”
範大郎沒轍,也知道這是吃了啞巴虧。畢竟人家願意泄漏技術,你也攔不住人家不是?其實範大郎也知道,所謂的獨家炒菜技術根本瞞不住多久,現在傳揚開來也不算壞事。起碼張正書給了他一個好消息——既然炒菜都宣揚出去了,不然索性樊樓牽頭,弄一個廚藝大賽,好讓大家開開眼界,也順便給酒樓打響名聲。
張正書知道,廚藝不是一天能練成的,樊樓能在汴梁城中混得風生水起,那是有底氣所在的。會不等於精通,樊樓用這一招,立即就能扭轉大家的印象——原來炒菜要炒得好吃,也是有技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