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宋的糧商,雖然養活了百萬汴梁城的百姓,也養活了西夏、遼國。雖然朝廷在雄州、霸州、安肅軍、廣信軍四地設置了榷場,也就是宋人常說的“河北四榷司”。當然,還有其他榷場,比如久良津榷場、湟州榷場等等,但隻是臨時性榷場,不是常設的榷場。而在這些榷場之外,還有私榷,也就是宋遼商賈在私底下接觸,走私貨物。其中糧食就是重中之重,不然以遼國那區區田地,如何養得活千萬人口?
西夏也是一般無二,以青鹽、白鹽之利,換得大宋的糧食供應。鹽糧的交易在保安軍榷場、鎮戎軍榷場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可以說,這些有家無國,隻圖私利的商賈,都該殺!然而,這不僅僅是商賈參與了其中,北方的地主大戶、將門、貴胄……都參與到了這一場挖大宋牆角的狂歡之中,簡直是根深蒂固,無法拔除了。
不然你以為宋朝皇帝不知道這件事?就是因為知道,牽連太廣,又沒有對宋朝的統治產生太大威脅,他們才忍著這個毒瘤而已。不僅僅是對西夏、遼國,海上走私也很嚴重,可以說大宋一年損失的貿易稅收,和給敵國的戰略物資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怪不得大宋對外戰爭一直打不贏,將士在前麵血戰,後麵卻有人轉手把國家賣了,這種情況是,神仙都打不贏啊!
張正書也是看了諸多小報,然後結合了幾國的形勢才看得明白這裡麵的利益糾葛的。
彆以為宋朝拿西夏沒辦法,要知道西夏就是一個苦寒之地,若非有河套滋養著,早就自己先崩解了。這裡麵,宋朝那些有家無國的商賈出了大力氣。要不是他們每年以糧換鹽,西夏哪裡會在諸多天災之中,還安然無恙?
想到這,張正書就一陣憤怒,卻又很是無力。
彆說在民族主義還不興盛的宋朝,就算是在後世,為了幾個臭錢出賣國家利益的人還會少了?
雖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家大了,也總會有那麼幾個渣滓。可這種做法,卻是最讓人痛恨的。漢奸永遠比敵人更殘酷,也是對“自己人”下手最狠。張正書也是佩服宋朝的皇帝,換做是他,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他都要將這些個毒瘤斬草除根,也順帶來一次北方勢力的洗牌。當然,事情永遠沒有那麼簡單,統治者要維穩,也不想傷筋動骨,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是沒有最優解,最起碼張正書就知道最優解。
“賢侄,你盯著那碼頭看了許久,是不是未曾見過船工卸貨?”
林百間還道張正書初初見到私船卸貨很是新奇,忍不住這麼問道。
張正書本想搖頭的,卻突然止住了,笑道:“不錯,看著那些人在祭拜什麼,有些新奇……”
林百間隻一看,就看到了在那個私自開辟的碼頭上,那船主在船幫上掛著一塊木板,上麵擺著兩碟、兩壺、一碗,搭起了簡陋的祭台。“哦,這是用來祭祀‘水上行神’的,也是尋常之事……”所謂祭祀“水上形神”,也是中國人特有的祭祀了,就跟後世祭祀媽祖是一樣的道理,無非是答謝水神保佑船主平安、順利地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