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莫要信口雌黃!”
彭元量的嘲笑,更是堅定了張正書的信心。
雖然,古代的兵法好像神乎其神的樣子,但其實真正的兵法精髓,卻還是在後世總結歸納出來的更加科學、合理。或者說,後世的兵法,更加注重細節,補充了古代兵書上不曾記載的問題。比如遊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個方針,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
可宋人會嗎?
肯定不會,他們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了。
張正書要說的西夏死穴,就是針對宋軍的盲點。或者說,是宋朝絕大部分人的盲點。
“彭內官,我寫出來你交給官家,他肯定會聽的。”張正書有這個自信,後世總結出來的戰爭規律,站的高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可以說,現在宋軍的職業化程度是可以了,但是戰略方向,用兵之法還是太差,比起開國那會,戰鬥力相差何止十倍?這還是最精銳的西軍,要是其他禁軍,恐怕相差百倍都有了。
看到張正書這麼說,彭元量倒也有點好笑。
“也罷,但咱家可不敢保證官家會不會瞧……”
這是實話,彭元量是知道趙煦日理萬機的,每天批閱的奏折都是一堆。都這個工作量了,哪裡還有閒暇看一介平民給他的信?就好像後世的明星對待讀者來信(或者是微博留言),要不是有特殊情況,誰會真的去翻開看一看?不都是丟在那,然後等清廢紙的時候再賣掉。
一樣的道理,趙煦會不會看張正書的信還得兩說,更何況是一封觸他黴頭的“勸諫”信?要知道,雖然趙煦身子骨弱,做不到像宋神宗那樣從不遊獵飲宴,營造宮殿,忙起來常常廢寢忘食。但趙煦像他老爹宋神宗一樣勵精圖治,強力改革變法,一心富國強兵,工作量也是蠻大的。
可以說,這個時代加班的人,估計也就趙煦一個人了。至於宰相和諸位重臣,他們都是下值了就直接回家享受人生去了。可趙煦丟不下啊,那是他的江山,不是臣子的江山!當然,趙煦也可以選擇像一個昏君那樣,君王從此不早朝,夜夜笙歌。但他心中還有夢,舍不得就這麼看著江山一日日沉淪。甚至於彭元量常常告誡趙煦要注意休息,偏生被他怒斥了好幾回,最後彭元量都不敢作聲了。
“要是不看,那也是命。”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命中注定的事,我也沒辦法。”
“命?”彭元量突然笑了,“你小子都可以去算命看相了!”
張正書也不屑於爭辯,因為彭元量不知道北宋的下場,可他是知道的。要是趙煦不把握住這次機會,那麼北宋合該死在那群文人手中。都是吃棗藥丸的事,爭辯有什麼意義?有這個閒工夫,不如尋思一下退路,在金兵打來的時候,能早一步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