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蘇子明聽了神乎其神的解法,當即沉迷進去了,聽得如癡如醉。
而趙鼎呢,則還是像看天書一樣,張正書都能找到當年自己學微積分的狀態了。
不理解啊!根本無法理解!
就好像是兩個世界的學問,趙鼎很懷疑自己來這裡是乾嘛的?於是,他想到了哲學上最富盛名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沒錯,趙鼎差點沒有被那一連串的“鬼畫符”給逼瘋了。
要是在其他場合,他就開始怒斥了:“這是亂來!中國自有文字,何必用番邦數字!”
但今天他被數學狠狠地虐了一回,說話都沒底氣了。而且他也知道,這其實是強詞奪理。中國漢字在數學一道上,掣肘不少。特彆是在傳播力度上,遠不及數字來得方便。因為技校的推廣,李家村周邊的村民,都學會了這番邦數字,這就是證明了。宋朝的儒者再目中無人,也不敢排斥可以教化萬民的法子。因為教化,本就是儒家的根基啊!否定了教化,豈不是把孔夫子都否定了?
“難道我真的要學算術才行?”
趙鼎突然有了這個想法,因為他被身旁的人狠狠刺激到了。那些比他還小的學童,居然沒有一個人是做錯的,全都解出了正確答案。更恐怖的是,他們使用算盤的速度,幾乎可以用妙到巔毫來形容了,不僅快,還極為賞心悅目。可以說,有這等功力,完全可以勝任一個賬房先生的崗位了。
趙鼎震驚了,要知道,技校辦起來,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在幾個月內,就培養出了一批賬房先生,這簡直駭人聽聞啊!在大宋,不缺讀書人,不缺工匠,但是缺賬房先生。賬房先生要是做得好,分分鐘都會被當成掌櫃來培養的。
也就是說,這些學童未來,最起碼是個賬房先生了?
雖然,趙鼎也看不起市井裡的賬房先生,可他知道,在朝廷的各個衙門內,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種賬房先生。如果沒有賬房先生,恐怕大宋的稅務都無法厘清。算術的重要性,趙鼎是嘴上說著不要,表麵上是看不起,但他是心知肚明算術人才重要性的。可他還是不打算深入學習,在趙鼎看來,沒有什麼重要得過當官。
“小官人興辦技校,當是一大善舉!”
趙鼎也不得不服氣了,他是很努力,但看到比他有錢的張正書,比他還努力,趙鼎就有點不自在了。幸好張正書的誌向不在官場,不然趙鼎連一點點自信都沒了。
當下課的鐘聲響起,學童們歡呼雀躍地衝出了課室,課室裡就剩下蘇子明、趙鼎和張正書三人。
“小明啊,算術學得怎麼樣了?”張正書漫不經心地問道,其實內心是滿懷期望的。誠然,二十歲才學數學,是晚了點。但有誌不在年高,隻要肯下苦功,以蘇熙的智商,一定是沒問題的。更何況,數學是科學之王,這也是蘇熙的動力所在。學不會數學,就接觸不到更高級的科學,這是蘇熙不甘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