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尾大不掉(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32 字 2024-03-24

當然了,汴梁城隻有百萬人口,一年兩萬石糧食是已經差不多了。加上常平倉等各種倉庫的預備糧食,也就是一年兩萬五千石左右。兩萬五千石,也就是能貪汙一萬三千多貫。這還隻是差價而已,還有火耗呢?除去大約兩成的火耗,足足有三成是白賺的。

也就是說,兩萬五千石糧食,起碼要運五萬石糧食才行。五萬石糧食的三成,也就是一萬五千石,換算成銅錢足足有兩萬兩千貫的貪汙額度!

前後加起來,官員能操作的就是三萬五千多貫錢。

嘖嘖嘖,這麼多錢,隻有百來個官員能享用,也就是說每年每人能貪汙三千五百貫錢的樣子。

當然了,大頭肯定是給最大的官賺去的,也就是說大宋每年損失的錢銀都在三萬五千貫錢。這還僅僅是開封府,其他州府呢?這還僅僅是漕糧一項,其他方麵呢?

好在,宋朝皇帝也不是傻子,起碼從宋仁宗開始,就對這種貓膩知之甚深。於是,漕糧的比例開始減少,暗中扶持商賈運糧到開封售賣。

結果到了今日,漕糧廢弛,官倉形同虛設。章惇雖然明白漕糧現在還能貪汙一點點錢銀,但是糧食命脈已經被商賈占據了。漕糧,名存實亡。如果朝廷徹底甩掉漕糧,還能騰出一點點錢銀來給官員發俸祿,好像也不錯。“或許漕糧的事,並沒有老夫想象中那麼大阻力?”

不得不說,宋朝的皇帝都很聰明,懂得利用市場來平衡貪官。像漕糧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畢竟涉及到錢銀的,都是貓膩很多的。真正能做到水至清的狀況,恐怕不現實。為了國庫能好受一些,宋朝皇帝才默許商賈運糧販賣。不得不說,此舉確實能抑製貪官對漕糧上下其手。

但是,弊端也不是沒有的。

最起碼現在,宋朝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糧食的控製,一旦某地發生災情,肯定會有商賈囤積糧食,倒賣高價糧,逼死不少百姓。到了宋朝這時候,一路飆升的米價就足以說明事情了。其他地方的米價都是不過鬥米七、八十文錢,可是在開封就要鬥米一百三十文錢。這還是回落的米價,在前段時間京師地震,米價一度高達鬥米一百七、八十文錢!

“若是引入商賈插手漕糧,說不得能杜絕貪官,還能重塑常平倉……”

章惇想得很多,因為司馬光等人的亂來,王安石的新法被罷儘,常平倉製度也受到衝擊,已經差不多名存實亡了。漕糧和常平倉,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如今漕糧徹底成為了貪官狂歡之處,一點用處都沒。前段時間米價飆升,也不見漕糧能平抑米價。反倒是因為漕糧短缺,不少轉運使向朝廷哭窮,弄得趙煦也好,章惇也罷心煩意亂。

但又不得不聽這些轉運使扯淡,因為“漕司”在宋朝是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宋朝皇帝想要分化,也隻能徐徐圖之。所以,他們的意見不得不重視。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取消漕糧的緣故,任由貪官汙吏侵吞國庫公款。沒辦法啊,尾大不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