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卻笑道:“六叔,這占城稻有大用。今日來,就是跟你說清楚的。你是二月二下的種,對吧?”
“沒錯,江南天暖,二月二都能下種了。”張康土點了點頭,承認了這一點。
張正書算了算時日,“那就是說,如今四月底,才剛剛拋入田中移種一月左右?”
“拋?”
史陌更家摸不著頭腦了,這都是什麼“神操作”啊,小心伺弄水稻都未必能得到高收成,可張正書倒好,拋入田中。史陌心中哀嚎了一聲,心道怪不得那些水稻苗長得密一塊,鬆一塊的,渾不像人工插秧的樣子。原來,都是亂拋的啊?
張正書卻知道,拋秧比插秧快多了,這是種植兩季稻必須采用的手法。不然的話,說不定趕不上時間。畢竟這占城稻,也是剛剛移栽過來不久,還沒有優選優育,萬一錯過了生長時間,那恐怕隻能種一季了。再說了,拋秧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先用肥沃的土地培育出秧苗,然後利用重力拋入田中。雖然比後世的拋秧技術差了不止一星半點,但張正書卻知道,這有利於秧苗的抗病性和抗倒伏。
更重要的是,拋秧可以節省時間,搶住了插秧季節。再加上拋秧可縮短返青期,促早生快發,提早成熟。除了成穗率稍低,穗型不夠整齊之外,幾乎沒啥缺點了。額,對強迫症來說,看到亂拋的秧苗也很難受。
“小官人,你真神了,怎麼算出來的?”張康土有點驚訝地問道。
張正書卻笑道:“這有何難,算一算兩季稻的生長時間就行了。”
“兩季稻?!”史陌和張康土都愣了,要知道,旁人愛護地力,都還沒來得及插秧呢。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就是兩季稻。顧名思義,這占城稻能一年產兩季。第一季,要搶在清明前播種,三月中旬就要移栽。如果氣候條件允許還可早點,穀雨移栽。二季在五月底六月初播種,一般秧齡都比較短,立秋之前移栽。在六月中,第一季稻就差不多熟了。成熟了之後,一邊收割一般插秧。待得第二季水稻剛剛成熟的時候,估摸著冬天就到了……”
張康土張大了嘴巴不敢置信:“小官人,這……這能成?”
“彆的水稻不敢說,占城稻卻是可以的。這占城稻啊,性早蒔、早熟、耐旱、粒細,宜於高仰之田,還能抗旱。占城稻在真宗時,朝廷就開始推廣了。可惜的是,並沒有多少農民種植。”張正書歎了口氣,知道農民就是這樣的,在維係身家性命的農事麵前,他們是慎之又慎。除非真的覺得萬無一失了,才會改種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所以,宋朝推廣占城稻,並沒有多少人響應。待得過了幾十年後,才逐漸在福建、江浙一帶流行起來。
而且,占城稻能早熟也不算什麼秘密了,除了少數地方,比如明州,比如荊湖兩路之外,還真的沒多少人不知道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宋的人口才能逐年增長,甚至處於一個暴漲的狀態。張正書要做的,就是開發後世的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讓這些地方充實人口,提前成為產糧地區。
至於明州,不過是順帶而為罷了。
這都是因為這裡的農民不愁吃喝——畢竟倚靠著大海,海貿也算便利。商貿一繁榮,糧食也就不愁賣了。看看明州城內外林立的腳店、酒樓就知道了。所以,明州城的農民,未必會想著去種早熟的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