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12 字 2024-03-25

張正書嚴肅地說道:“就是一個地方的人太多了,人一多,資源就會緊缺。比如銅錢,才會引起銅荒。”

“那怎麼解決呢?”

趙煦忍不住問出了這句話了。

張正書好像看傻子一樣看著他:“為什麼要解決?”

“甚麼?”趙煦不太明白,怔怔地看著張正書。

“人多了,就意味著國力強大啊!”張正書無奈地說道,“打起仗來,隨隨便便都能拉起幾百萬軍隊的存在,你怕不怕?”

趙煦聞言狂喜:“果真如此?”

“事實上真的就是這樣。”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為什麼要把人多當成負擔呢?人多了,才能有更多的戰爭潛力,消費潛力,國家潛力……”

當張正書把後世的國家概念一說,趙煦就明白過來了:“你的意思是,加快江南開發,種植兩季稻,就能解決糧食問題?”

“不錯,除了如此,還要增強百姓體質才行。”張正書說道,“單單是吃米麥,是不能增加氣力的,必須要吃肉才行。就算沒有肉,也要大豆供應得上。這一點,我在《京華報》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常吃豆腐、豆漿,不比吃肉差。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喝奶。”

“奶?!”

趙煦再次被雷倒了,這都啥啊!

張正書卻很認真地說道:“為什麼我大宋合格的兵員這麼少,和黨項人、契丹人肉搏時,往往也會落了下風?就是因為肉食跟不上。當然了,黨項人和契丹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肉的。但彆忘了,他們可以吃奶製品,包括牛奶、羊奶、馬奶……但我大宋呢?能吃上奶製品的,又有幾人?”

趙煦沉默了,良久才問道:“這又如何解決?”

“簡單啊,鼓勵種植大豆,培養百姓喝奶的習慣,在各大城市裡,都設立奶牛牧場。哦對了,我已經著手在做了。在大名府左近,我已經建立了一個牧場,也不大,大概就三百畝荒地而已,還包括了一座小山包。我在上麵種植了牧草,放牧牛羊。奶牛、奶羊的比例在九成以上,其他的公牛、公羊分開牧養。估摸再過一年,就能有新鮮牛奶、羊奶供應了。試想一下,在十幾年後,一代喝著牛羊奶長大的百姓,平均身高在五尺七寸的魁梧大漢,隨便拉出來都是合格兵員,這樣的大宋,誰惹得起?”

張正書畫的藍圖太好,趙煦總算明白為什麼他一直說那些文官是隻動嘴皮子不乾實事了。整個大宋,有哪個文官會舍得十幾年時間去經營一個牧場?

“果真能行?”

趙煦有點不確定,“喝那個甚麼牛奶,能強身健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