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裡李貴林倒是能指點他大伯寫文章,但李貴林白天教書,晚上還要自己用功,也不似得閒的樣子。
所以教他大伯作文章的人能是誰呢?李貴雨心裡充滿了疑問。
今兒中午放學來家李貴雨聽他爹說了他大伯果中了縣試的事。李貴雨頗想追隨他爺的腳步去桂莊一趟探探究竟,但奈何午後還得去村學堂教書,去了桂莊也不能多待聽人說話,故而就沒去。
傍晚來家,李貴雨方得空跟剛午覺起來的李高地打聽文章的事。
李高地搖頭道:“今兒賀喜的人都沒想起這茬,沒人問。倒是後天清明你大伯家來時你自己問吧。”
對於把妹子就這樣從家裡趕了出去,李滿囤心裡的難過實在是難以言語形容,以至一夜噩夢連連,驚醒幾回。
早起李滿囤便告訴王氏說要進城。
王氏知道李滿囤是想去瞧李桃花。王氏心裡有氣,但想著連日來夜裡做夢都在“哈哈”大笑的男人今天夜裡突然夜夢不安,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便就沒有言語。
李滿囤如蒙大赦一般地逃出主院搭了潘安的騾車一早進城。
坐在車轅上在城門口排隊等待進城的李滿囤看到陳龍趕著騾車從城裡出來,趕緊跳下車轅,追了上去,同時還大聲喊道:“表弟!陳龍表弟!”
陳龍聽到了李滿囤的呼喊,心中一喜,停下了騾車。
看到騾車停下,李滿囤方回頭喊潘安:“潘安,你先進城,彆管我!”
陳玉從騾車裡探出頭來看到後麵追來的李滿囤,立刻回身推一大早就在發呆的李桃花驚喜道:“娘,是舅舅,舅舅來了!”
李桃花終於回了神,詫異道:“你舅舅?他怎麼現在來了?”
“桃花,”說話間李滿囤已經到了車前:“我不放心你,所以來看看你!”
“幸而在城門口遇到了!”李滿囤高興笑道。
“大哥,”李桃花一見李滿囤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哽咽道:“我對不起你!”
李滿囤搓著手局促道:“咱們兄妹說這些乾啥?”
看到周圍指點的手眼,李滿囤坐上車道:“表弟,你尋個人少的地方,我和桃花說兩句話。”
大清早的,城門內外全都是人,哪裡有人少的地?
陳龍便把騾車趕上了路慢慢走。
李滿囤坐在車裡告訴李桃花道:“桃花,我夜裡睡覺,一閉眼不知咋的,就夢到你死了,然後一嚇就醒了。”
“醒了我知道是夢,便想著這夢自古都是反的,就又接著睡。結果沒睡一會兒,就又做噩夢。一夜接連醒了好幾回。”
“早上起來,我越想越擔心,你脾氣那樣急,若是急出病來可怎麼好?”
“桃花,咱們兄妹從以前的苦日子裡好容易熬出來,實該過幾天舒心日子。你說對不對?”
“桃花,你還記得先前玉鳳的事吧?玉鳳對紅棗乾了那樣的事,紅棗都說她沒觸犯到《大慶律》,不算犯法,更罪不至死,還替她在貴林跟前說話。”
“這幾年紅棗雖說冷著玉鳳,跟玉鳳不親近,但也沒似彆人一樣磋磨玉鳳。而玉鳳自那回得了教訓,這些年也跟換了個人似的行事跟以往完全不同。”
“桃花,你大概還不知道吧,年前貴雨娶親當天,他媳婦就想越過玉鳳跟紅棗示好,紅棗壓根就沒理她,反倒是玉鳳主動出麵替她新嫂子圓場——桃花,這些都是金鳳當場看到,事後告訴你嫂子的。”
“桃花,我說這些就是想讓你知道這玉鳳都能改好,小玉還年輕,且還沒成親,就算昨兒的行事不妥,你也隻管慢慢教他就好——這俗話都說‘吃一塹,長一智’。你可千萬不能著急傷了自己身子,知道嗎?”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醫。李桃花的心病就是兒子不成器,大哥跟她生嫌隙。
現李桃花看到李滿囤連夜裡做夢都念著她,一大早特地趕來看她,知道她大哥對她一如往昔,這心病瞬間就去了大半。
再加上聽到李玉鳳的例子,看到了兒子改好的希望,李桃花這尋死的心瞬間就退了——男人不中用,李桃花想:兒子回歸正路還得靠她來教。
“大哥,”李桃花感動得又哭了。
李滿囤看李桃花哭個不停,覺得不是個事,便問:“桃花,你這是家去嗎?”
李桃花點頭道:“出來這麼久,家裡的春耕也不知道咋樣了,得回去瞧瞧!”
“對!”李滿囤道:“那到我莊子你停一下,我拿兩壇酒和幾包點心你替我捎給舅舅舅母!”
看到男人又家來拿東西,王氏心裡這個氣啊,感情昨兒的事就這麼過去了?
但李滿囤說東西是給舅舅的,又不能不給。王氏隻好拉長了臉讓丫頭拿酒拿點心。
李滿囤看到王氏的臉色,也有些心虛,便隻能跟天下所有受夾板氣的男人一般夾著尾巴尋到廚房,讓餘曾氏悄悄地給他打了蛋茶送去客堂,然後又烙了幾張雞蛋餅蒸了一塊臘肉給他妹子做路糧。
王氏聽丫頭說了廚房的動靜,心裡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但也知道不可能真斷掉李桃花這門親,便隻能本著眼不見心不煩的思想躲在臥房裝不知道,由得李滿囤弄鬼不提。
吃了六個雞蛋的蛋茶揣著雞蛋餅卷臘肉從桂莊出來,李桃花方才問陳玉:“小玉,你摸摸你的良心,你舅這樣待咱家待你,你怎麼就能乾出昨兒那樣忘恩負義的事?”
陳玉默了一刻方道:“娘,我承認如紅棗所說我是通過我舅縣試第二場的成績推想出我舅手裡有《五經綱要》。然後便想著跟我舅借來看看,但我舅一絲口風沒露,我借不到書就算了,轉而才去問紅棗——這才有了昨兒的風波。”
“娘,我就是想著我舅疼我,然後跟他借書,他不借,我雖然有些失望,但也沒乾啥呀,怎麼在你們嘴裡就成忘恩負義了呢?”
論口才,李桃花還真不是陳玉的對手。她知道陳玉這事乾得不地道,但被陳玉這麼一說,一時還真不知道怎麼批駁。
看他娘不說話,陳玉又道:“娘,我知道紅棗的話有道理。她女婿處處比我強,都還在用功,我更該好好用功才是。她不給我《五經綱要》,還說是為我想,我也都認。”
“但娘,我真的沒有壞紅棗名節的念頭,所以所有的話都是當著舅母的麵說的,怎麼舅母會說我壞紅棗的名節呢?舅舅也為此生氣?”
這個問題,李桃花能答。
“小玉,”李桃花道:“這女孩兒出了門就是人家的人了,哪裡能隨便把婆家的東西往娘家拿?娘家人,即便是父母都不好主動跟出嫁女討要東西,沒得叫婆家看不起。”
“結果你倒好,一個姨表兄弟,卻當著紅棗女婿的麵跟紅棗白眉赤眼地討要東西。你讓紅棗女婿怎麼想?”
“他會不會以為一個表兄都來討東西,紅棗這些年背著他往娘家搬了多少東西去?”
“小玉,你這麼做可叫紅棗怎麼在婆家做人?你讓你舅和你舅母怎麼麵對女婿?”
陳玉驚呆了,他做夢都沒想到一篇文章而已,背後竟然有這許多的牽扯。
李桃花看了一眼兒子的傻樣,無奈道:“幸而紅棗夠聰明,會來事,先前給《四書》的時候就經了她女婿,然後昨兒又當麵說了一大段不能給你的理由,話裡話外都推崇她女婿,和你撇開關係,去她女婿的疑心。”
“現你明白了吧,從你開口的時刻起,紅棗就絕對不能把書給你,即便本來想給也絕對不能給了!”
原來是這樣,陳玉恍然大悟,心說怪不得一向和氣的紅棗會說那些貶低他的話,她這也是為了自保。
看來昨兒那事他確是魯莽了,甚至可以說是弄巧成拙。
李桃花又道:“但光紅棗表態還不夠,你舅也得拿出態度來。他為了紅棗好做人得跟他女婿表示你的行為不是他指使,他對你的行為不讚同,他得跟你疏遠,所以才不再叫你再去。”
陳玉呆住,半晌方問:“娘,你的意思,以後舅舅家辦事,我都不能來了?”
“不說永遠,”李桃花歎息道:“但起碼三五年內必是如此。你舅為了紅棗必得給足紅棗女婿麵子。何況此事原錯在你!”
“經了昨兒,你舅還能拿咱們當親戚,還記掛著我,今天一早就來看我,又捎東西給你爺奶,咱們可不能再給你舅添亂——往後但凡你舅不主動提,他家你就少去,以免衝撞了他女婿,再生出事來!”
陳玉終於後悔了。
“娘,”陳玉真心道:“我錯了!”
“你確是錯了。”李桃花恨道:“先我不過跟你舅母提了一句你哥教不了《四書》,然後你舅母隨口告訴了紅棗,紅棗就有本事拿了讓她女婿拿《四書》來給你哥。”
“可見紅棗心裡是真拿咱們當親戚。”
“但經了昨兒一出,紅棗怕是再不會跟先前一樣跟咱們貼心了!”
……
清明學堂放假,李貴雨一早便去祠堂候著李滿囤,然後當眾給李滿囤道了喜後方請教道:“大伯,您縣試的八股文都是怎麼學的?侄兒學了幾年都不得入門,還請大伯不吝賜教!”
李高地也幫腔道:“是啊,滿囤,你這縣試文章都是咋做的,你給你幾個侄兒都講講唄!”
經了陳玉這一出,李滿囤如何敢再讓人知道他手裡有女兒女婿給的現成功名?
沒得再生出事來。
李滿囤和稀泥道:“貴雨,這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做詩是如此,這作文章也是這樣。”
“沒甚特彆法子,就是多記多背,等背到脫口而出的功夫這文章自然就會做了。”
“就這樣?”李貴雨頗為失望。
李滿囤攤手:“不然呢?我就是閒功夫多,得閒便背《四書》、《五經》和《時文》,間或再看基本《古文觀止》之類的。”
“然後背多了,就想著下場試試。你看我開始都沒好意思告訴人——為什麼?因為我沒把握啊!”
“我怕被人知道了,你們都去縣衙看我被打板子。”
李貴雨……
其他人大笑……
“若不是實在不認識人,”李滿囤自己也笑:“弄不到薦書,說實話我連貴林也不告訴……”
李滿囤口風太緊,李貴雨一無所獲。李貴雨不甘心,追問道:“大伯,您看的是哪幾本時文?能借我瞧瞧嗎?”
常看的書頁多少有些心得筆記,李貴雨想瞧瞧能否有些發現。
“現在不行,”李滿囤搖頭道:“我要準備明年的府試,得自己留著用。”
李滿囤的拒絕光明正大,李貴雨沒轍了。
午飯後回家,李滿囤心有餘悸地告訴王氏道:“這人還是得有真才實學。似我這個現成功名可扛不住人問,一問就露餡。”
“幸而咱們二十六號請人除了女婿、貴林和他的那個秀才朋友外,其他都是粗人,不會像上回貴林的同窗們那樣在酒席上提議作文作詩,不然正是夠嗆。”
李滿囤越想越擔心,愁苦道:“我現在這樣就是聖人說的‘德不配位’,焦頭爛額。”
王氏心實,聞言也跟著發愁道:“先前咱們就想著考中,沒想中了還有這許多的煩惱。”
下一句“不如不中”滾到嘴邊,王氏又咽了回去——似這樣改門換戶的榮光,王氏實在舍不得說不要。
“是啊!”李滿囤話鋒一轉道:“不過比起先前為錢愁,我寧可現在這般煩惱。”
“行了,我現在就去溫書。這臨陣磨槍,不利也光!”
既然被女兒女婿架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李滿囤想:是多少人一輩子想都想不來的好事。
他得惜福,得上進,得能走多遠走多遠才不枉此生。
作者有話要說: 放心,會有人來打醒陳玉的。
李桃花水平不夠,隻能如此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