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王獻之。
那些人都不見了。
青山綠水化作水墨線條,清風花香變為淡淡墨香。
隨著王羲之每落下一筆,每寫成一字,薑煙眼中的天地就發生變幻。
她看見雄渾山巒,也看見山林中靈動的鳥兒。看見奔騰大河生生不息,魚兒躍出水麵留下點點水痕。
又見到墨竹隨著王羲之的筆,自周圍佇立,一點一點環繞著他們,將王羲之和薑煙圍困其中。
寫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儘!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時,王羲之提起一旁的酒壺又笑著喝了幾口,抬手用袖子隨意擦去唇邊的水痕,腳步略有些踉蹌的繼續落筆。
分明是酒醉的時候,可薑煙看到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平穩,筆走龍蛇不顯現出任何酒後的醉態。
墨竹散去,一排水墨大雁飛過天際,發出陣陣雁鳴。
薑煙隻覺得眼睛都不夠用,最後轉身注視著王羲之。
《蘭亭集序》是他此生最為驕傲的作品,在這之後他都不曾寫出如這次一般的文作。
無論是序本身,還是書法,都是王羲之一次酣暢淋漓的表現。
他寫雅集之樂,寫生死喜樂如白駒過隙,寫時下人們如漂泊浮萍,文人玄學清談更是空洞。
更寫出了他的不甘。
這或許是個適合文人墨客的時代,但一定不適合銳利進取的人抒發抱負的時空。
王羲之靜默片刻,寫下最後一句,呼吸急促的看著眼前的字。
倏地,他哭了。
在《蘭亭集序》後,他再也沒能寫出這般的字。
酣暢得仿佛將他這一生都寫進其中。
“多謝。”王羲之轉而看向薑煙,深深作揖道謝。
不能再重現《蘭亭集序》,這不光是後世人們的惋惜,也是王羲之心中喟歎。
“先生,也該我謝謝您!”薑煙作揖道謝:“也厚顏代表後世的所有人,感謝您!”
如果不是王羲之,無人知曉書法還要經過多少年才能更進一步,直到後世百花齊放的局麵。
在點橫撇捺豎勾中,在白紙黑墨間,創造出獨屬於中國人才懂的留白。
賦予文字藝術、思想和隻有中國人才能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輾轉騰挪之美。
王羲之丟開酒壺,落在柔軟的草地上,酒水流淌而出,浸入土地中。
他看著桌上的字,擦拭眼角掛著的淚,手掌輕輕落在紙上,輕聲呢喃:“老夥計,許久不見。”
隨著他聲音落下,一條墨龍從紙中騰空而起,帶著山呼海嘯之勢翻騰在墨色與白紙渲染的雲海之中。
薑煙被震懾得說不出話來。
隻看見隨著一聲聲激昂的龍嘯,一幅幅字畫出現在天空。
有鐘繇的《宣示表》、不知何人所做的《張遷碑》、張芝的《冠軍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蘭亭集序》,王獻之的《中秋帖》。
薑煙看著漫天的字帖,楷書、隸書、草書、行草。
每一個字都飄蕩在空中,用線條譜寫出獨屬於中華文明的留白和禪意。
“快看!”王羲之似乎看到了什麼,指著天空,示意薑煙看去。
薑煙看到墨色的長龍呼嘯而過的地方出現了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歐陽詢的《皇甫誕碑》,趙孟頫的《洛神賦》……
還有許許多多,薑煙熟悉的字體,熟悉的詩文。
中華文字因詩詞瑰麗,因書法多姿。
水墨龍翻騰,最終與那些字體都凝成一團,再猛然散開,點墨如絲狀籠罩著整個天地,仿佛團起了整個中華文明。
“薑姑娘,幻境外再見!”王羲之的聲音裡滿是歡喜,他從未想過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再寫出一副《蘭亭集序》。
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薑煙放下擋在眼前的手,剛要攔住王羲之,就仿佛被人猛地推了一把,落入身後水墨的溪水種。
冰冷的溪水上一秒蓋住薑煙的鼻子,下一秒她就站在了江南小巷中。
青石板的邊緣長著幽綠的青苔,冰涼的小巷身處傳來一個孩子哭鬨的聲音。
“爹,我娘呢?旁人都有娘,為何我沒有?”
回答小孩的是一陣沉默。
“讓姑娘見笑了。”顧愷之握拳掩唇,沒想到讓薑煙見到了自己幼時無理取鬨的一麵。
在現代的時候,顧愷之沒有表現出對什麼事情的喜歡,倒是會拉著張僧繇一起製作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