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縣令還沒發話,另一邊的楚縣丞就連忙阻止到,“不可啊,大人,流民過多,強硬驅趕的話,更加可能激發起民變,咱們縣衙就這點武力,到時候完全維護不住的啊。”
馬縣尉皺皺眉,粗聲粗氣地質問道,“武力也不行,那你說說怎麼辦?反正我和手下們都時刻待命著,隻聽大人的差遣。”這馬縣尉滿臉絡腮胡,看著是個武夫樣,說起話來卻暗藏機鋒。
楚縣丞思索了下,獻計道,“反正肯定是不能放流民們進城的,要不組織人手去城門外施粥吧,好歹先把流民們穩住,再徐徐圖之。”
聽到這話,一旁的彭主簿忍不住了,嚷嚷出來,“施粥?衙裡哪裡還有糧食煮粥,之前的儲備糧早在夏天賑災的時候就耗儘了,後麵一直說讓補充糧庫,卻一直不見拿出錢來,反正現在是糧庫空空,沒有一粒米可以拿來煮粥的。”
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今年糧食減產,稅都差點收不上來了,朝廷各種名目又催得很緊很急,為了完成上麵攤派的任務,這縣衙裡真的是粒米都沒能截留下,至少明麵上是沒有的,於是廳堂內又陷入了沉默。
“大人,您看要不組織城裡富戶捐糧吧,流民生變的話,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這些富戶,他們捐糧理所應當。”楚縣丞說道,他先前提去城外施粥的時候,心裡其實就有打富戶們主意的這個想法,天災糧食減產,大家都受到影響,但城裡那些個富戶們可依然是富得流油。
“這主意好!合該他們捐糧捐錢了,我等愁白了頭,不如他們拔根毛。”馬縣尉第一個讚同道。
其他人紛紛點頭附和,黃縣令想了想也覺得這主意可行,他來此地當縣令三年,可沒少受那些富戶的氣了,這關頭,於情於理他們都要出一點血了。
下定主意後,黃縣令便吩咐手下眾人,好一番詳細統籌安排,著手就要組織起縣裡的富戶們捐糧,然後便要安排人手去城外施粥,先穩住城外的流民們,另外縣尉手下的那些人手還得做好警備。
而縣裡的富戶們收到縣令的帖子,說是讓去縣衙裡商議要事,一個個頓時有不好的預感,在這種時候被縣令邀請,可不是什麼好事。但好歹當地父母官,不好明著得罪,所以不去還不行。
於是各家家主一個個愁眉苦臉地往縣衙趕去,其中就包括韓采薇的爹韓老爺,也不得不離開溫暖的室內和新納的宋姨娘,穿著厚厚的貂皮大衣往縣衙去。
而外麵發生的這一切,韓采薇還無從得知。雖然韓夫人讓她繼續修養身體,免了她的每日請安,並允許她取了飯菜單獨食用。
但要出門去是不要想了,後院門都出不去,哪怕她再焦急,也隻能在這後宅內團團轉。
先是去王姨娘那裡旁敲側擊一番,可惜王姨娘一個專攻宅鬥的小女人,哪裡知道多少外界情況,隻知道自家老爺有錢有田有糧,家產豐厚,並且在府城裡有大靠山,在這縣城裡地位穩當得很。
至於其它,比如當下時代背景、當今天下大勢,她是一點不知的。再比如外麵治安情況,多年未出過遠門的她也是無從知曉,隻說自己小的時候在鄉下,就聽說外麵亂得很,至於怎麼個亂法她就無從得知了。
當年她不足十歲就被家裡賣給了人牙子,那人牙子見她雖還沒長開卻隱約有幾分姿色,就把她留在後院吹拉彈唱好好教養了兩年,壓根沒讓出去接觸過人。
奈何她天賦有限,吹拉彈唱沒咋學會,眼見著無法繼續往青樓頭牌方向培養,為了儘快回籠資金,就把她賣到了一家清館,在清館後台打了兩年雜,隨著越長越開姿色顯現,無意中被韓老爺見到,於是還沒來得及被派去前台□□,就被韓老爺看中納了回來,當時尚未滿十五歲。
之後的十五餘年她就一直生活在這韓府後宅裡,無師自通了哄男人、討好主母、拉踩同僚、忍耐、嘲諷等諸多宅鬥技巧,卻對外麵的世界逐漸失去了基本認識。
看來要多了解外麵的情況,靠這後宅女眷是不行,於是她又把主意打到自己的便宜弟弟三少爺身上。他好歹需要上學,每日行走在外,總是了解得多一些的。
可惜他住在前院,韓采薇出不去,而她那憨憨弟弟也沒說來看看自己這個姐姐,她往王姨娘那裡跑了幾次也一次都沒撞上過,所以這娃是連親媽都不看望的嘛。
這可真冤枉了三少爺韓武常了,他如今雖才十三歲,卻生得頗為高壯,等閒是不往後宅跑的,隻需每日向韓夫人請安即可。
王姨娘想見兒子,也能在請安或就餐時候見到,其他時候要見,則需要特意傳喚了。
而現在韓采薇被翠紅密切監視著,她也還沒想好找啥理由叫自己弟弟來見自己。
正當韓采薇想了解外界而不得法的時候,縣城外麵的流民中也紛紛想進城了解城內的生活。
“呸!那些老爺們自己在城內吃香的喝辣的,住在暖呼呼的房子裡,就給我們吃這種比水還淡的粥。”隻見一個青年啐了一口後怒罵道,他雖然穿著破爛,身上層層疊疊裹著的都是破襖布,但隱約可見一身腱子肉,若不是遭了災,在當地也是頂頂出息的好漢一條。
旁邊人聽他如此說紛紛附和到,但城門緊閉,拿著刀槍的衙役緊緊守著,他們除了在此苦熬也彆無他法。
那青年眼神暗了暗,沉默著思索什麼,沒再說話。流民群中同樣有想法的不在少數,隻是都沒有宣之於口,暗流在悄悄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