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菜譜以蘇家老菜譜為本,兼川魯淮粵閩浙湘徽各菜係精髓,錄蘇家菜於景陵。不求聞名,但願子孫後輩憑此手藝可衣食無憂。”
這句話讀完,蘇子放立刻明白為什麼薛意會感慨自己爺爺所學雜糅。
看看這句“兼川魯淮粵閩浙湘徽各菜係精髓”,這起碼意味著蘇興朝是把八大菜係全部學過一遍。
不管掌握程度如何,能把那些浩如煙海的料理全都學一遍,這種毅力絕對比趙熙還要強。
畢竟那個年代可沒有視頻和網課,蘇興朝隻能親自去一個地方跟著師師傅學習,還要經曆學徒的日子,真是想不到他是怎麼做到的。
翻過一頁,看到蘇興朝的筆跡。
“我十五歲做淮揚菜學徒,二十歲出師,開始遊曆華夏各地,曆經滬、閔、粵、贛、川、湘、豫、陝、魯等地,跟隨當地名樓廚師學習,討教名菜、小吃、宴席做法,至五十,紅白案皆有所得。”
蘇子放根據趙熙和穀平平的年紀推算了一下,自己爺爺五十歲就掌握這麼多料理還真的是天賦非凡。
可是對比一下自己……
蘇子放突然有些難受,好好看菜譜不好麼,為什麼非要找不自在!
“我觀川渝之地霧重天潮,人多嗜辣;滇桂交界少民居多,飲食重調味非東南清淡可適;黃河兩岸,麵食當家;至於粵閔之地,濱海而居,以漁為生,多以生猛海鮮為料,煲湯一絕。淮水之濱,魚米之鄉物產豐饒,佐以極限極妙料理,最是廚師顯赫之地;至魯地及北,濃油赤醬,醬爆扒燒,集北方菜色大成。”
“因各地氣候產出不同,民風百變,固有菜係之彆,又因為曆史緣故,產生江湖菜、宴席菜、百家菜。”
“出色的料理,首重色香味,細分之下,宴席菜重造型意境,江湖菜多火候調味,百家菜各有所長。”
“我所作蘇家菜,不以菜係分彆,而以技法論。華夏料理眾多,歸根結底不過煎炒烹炸、溜扒燉燒、燜煮汆燙……二十餘種料理技巧。”
“難者如花打四門、油底沉漿、餘燼纏鍋、倒卷珠簾;易有旋煎、鳳凰單展翅、瀑回流;還有百家秘術如千絲化片、十三抻、鐵畫銀鉤,不一而足。”
“然而料理一道百脈歸一,縱覽之下不過刀功、火候、調味、造型,意境,補養。謂之色香味意形養。”
“掌握以上者,皆為名廚。”
蘇子放:!!!
自己爺爺居然在幾十年前就能寫下這番言論,關鍵是沒有一個人告訴過他這件事情。
如果說薛意和夏寒秋不知道有這本菜譜那還好說,可是為什麼自己老爹都沒有意識到這本菜譜的重要性?
思考了很久,隻能把原因歸結於蘇廉正不是個廚師,所以根本不懂這段話的意思,以為是自己老爹發牢騷的話語。
要不是他蘇子放潛心苦學繼承祖業,隻怕這本蘇興朝畢生心血就要明珠蒙塵了。
再翻一頁,發現已經到了目錄,裡麵分門彆類標注著一些料理,卻和往常見到的按菜係來分的料理不一樣。
完全是按照料理所用到的技法來劃分的。
二十餘種料理方法,每種都附有幾道經典料理。
“難怪這是一個主線任務……”
蘇子放合上菜譜,心有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