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看我如何?(2 / 2)

化宋 九州月下 9326 字 9個月前

張叔夜在新年過後,就帶著兒子一起前來密州上任,而宗澤回京之後,也沒有再來密州,而是直接走水路去了隔壁的萊州,他之前是悄悄離開密州的,沒有讓人送,密州百姓聽聞宗知州離開後,無不哭泣悲傷。

隨後,密州各地的寺廟裡,宗澤的長生排位不得不多立了幾個,否則擺不完供奉的燈火,聽說還有人千裡迢迢找去了他的金華府老家,這種架勢下,給宗澤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再路過這裡。

而張叔夜來到密州後,並沒有一開始就大刀闊斧地搞事,而是隨著宗澤的治理辦法繼續施行,同時熟悉密州民情,安穩民心。

神霄職業技術學院這個小學校依然開著,還進行了一次擴招,人數已經達到了五百人,張擇端最近已經完全沉迷上了教導學生,在他看來,在指點學生的同時,學生偶爾的靈感也能讓他長進許多,而且密州商業繁華,雖然沒有東京城那麼大,但需要的東西凡京城有的,這裡都有,還有弟子鞍前馬後的孝敬——當然,最重要的是,趙公子給的薪水真的太多了!

那些珍品顏料,隨心取用就算了,居然還有趙公子命人製作的新顏色。

張擇端是真舍不得走了,他擅長畫市井人物,可這世上名山大川也許難尋,這市井人物,卻是從來不少,在哪裡畫不是畫呢?

趙士程對這一點是沒有意見的,反正清明上河圖是他畫的就行了,等過幾年,他技法大成了,肯定還是會去東京城,到時住上幾年,畫上一張就是。

而且,這位活的時間好像還挺長,若是將來自己能驅逐金人,重定山河,那麼自己還可以請他畫個工業革命開啟時的《新*清明上河圖》,到時自己也在上邊留下一個簽名,再傳給子孫,當傳家寶,那收藏價值,絕對不會比原版差上多少,絕對能成為後世某某館的鎮館之寶,還能大喊防火防盜防國博。

趙士程捧著臉腦補了一陣,又低下頭,看著種家舅舅發來的申請書,他說太原石碳與鐵礦都不缺,水運便利,想在太原建立一個大型焦炭坊與鋼鐵坊,希望小外甥出人出力出錢,幫助他把事情辦出來。

趙士程沉吟了一會,還是拒絕了舅舅的要求,他現在的人手太少了,西北那邊局麵複雜,在沒有足夠的人脈關係之前,這個要求太冒險了。

把這書信放在一邊,他翻看下一封,這消息是山水送來的,蒲家還算支持,山水已經派人跟著跑了幾趟南洋,隻是那裡民風彪悍,氣候炎熱,北方人過去很難適應,想要培養出一隻自己的船隊,獨立跑遠洋商船,估計還要兩三年的時間。

另外就郭藥師發來消息,他要找的耶律大石,已經找到了。

-

遼國,南京析津府。

遼國自建國以來,都是一國兩製,南北兩麵,北麵官管理各大部落,南麵官管理治下漢人。

析津府是燕雲十六州的首府,與遼東緊鄰,又有燕京之稱,遼國的南麵官,便全數在此地任職。

郭藥師來到這裡,找了許久,都沒找到那位名叫耶律大石的遼國進士,但陰差陽錯之下,他打聽到在趕考的士子裡,有一個契丹人十分有名,算是一個進士種子,名字也叫耶律大石。

他不知道是不是這人,便打聽了消息,這位耶律大石是遼□□的八世孫,喜歡大宋詩詞,有個漢名叫耶律重德,今年二十七歲,長年居住在南京府。

將消息傳讓人送出去,郭藥師走上了析津府的一處酒樓,他不隻想和那位耶律大石打好關係,也想找找門路,看能不能和析津府的貴人打好關係,相比於混亂的遼東,析津府緊鄰河北,乃是宋遼貿易的中樞,極為繁華,相比遼東長年饑寒混亂,這裡才是賺錢的地方。

而這處酒樓,正是南麵官們常來之地。

打著心中的小算盤,郭藥師於窗邊獨坐,凝神細聽周圍的高談闊論。

“那馬植也是南京府的大族,如今居然落到被除族的地步,真是家門不幸啊!”有一位漢官感慨道。

“都已經官至光祿卿,卻行汙而內亂,若不是看在他的家族的份上,怕是要被下獄了。”同桌人笑道。

“這種人,心胸狹隘,竊居高位,活該。”周圍人都在唾棄。

郭藥師凝神聽了一會,差不多都是說這個馬植品德問題,具體是什麼問題,卻又語焉不詳,便準備回頭探聽一番。

而這時,最近那桌又聊起了朝廷的大事。

有人輕笑道:“聽說南邊那個太監要來遼國出使,他們大宋是無人可派了麼?”

“這個童貫可不得了,不但有胡子,還把西夏打得快滅國了,朝廷調停了好幾次了。”

“有胡子,這還能是太監,宋國的內廷是乾什麼吃的?”有人笑道。

“誰知道呢,聽說被驗身過好幾次了,人家就是長胡子,一點都不像個太監。”

“隨便了,他們誰來都一樣,今年又是災年,指著他送歲幣過日子呢。”

“唉,這災年也太頻繁了些,這才五月呢,黃風就刮到這裡,糧價又漲了……”

郭藥師凝神聽著,他心想南邊的穀物便宜,北方缺少糧食,那肯定是比羊毛更賺錢的貿易,畢竟不穿羊毛能活,但不吃糧食,那肯定會死。

又有人道:“遼東遭災,那蕭保先又在向朝廷要求財物,如今女直勢大,朝廷不得不安撫他們,也是惱人的緊。”

“這也是沒辦法,朝廷不用渤海人,那高永昌任職十數年,還是一個裨將,若不以酷吏鎮之,渤海國人必然生亂。”

聽到這裡,郭藥師心頭便起了一股無名之火,遼東之地,本來就是渤海國舊地,遼國滅了渤海國便罷了,還不用其民,每有討伐生女直、室韋部落的大戰,卻總是抽調渤海舊民。

他也是出身遼東,當然知道自己的故土被這些遼人折騰成什麼樣子,如今這些人居然還有臉在這裡大放厥詞,真是豈有什麼理!

郭藥心按住心中怒火,他如今在大宋成安立業,不用受這些遼人的鳥氣,可鄉人卻還是過得一日不如一日,他便是救濟,也濟不了多少人。

“渤海民風彪悍,素有‘三人渤海當一虎’之說,渤海若是如此下去,怕是會的女直一樣,不聽調遣,一但反叛,那又是麻煩……”

“那又如何,本朝自己開國,便屢有部落反叛,隻要及時鎮壓即可,倒是塞外部落,如今越來越勢大,國主每年巡遊,才能勉強鎮壓,隻是這天災不停,饑民便如野草,燒之又生,為之奈何……”

“前些日子,有人獻上南方玉帛珍玩,出任泰州,真是讓人羨慕……”

那幾人越說越歎息,相互敬酒,聲音也有些控製不住。

郭藥師突然就想起王洋,心中一動。

如果獻上珍玩就能當官的話……

他能不能也如王洋那般,在自己的老家鐵州築上一城,是不是便能收攏饑民,當個官做?

這也不是不可能,遼國土地遼闊,地廣人稀,鐵州是遼河入海之地,泥濘沼澤,除了一個港口,農田稀少,沒有圍堰,不易種麥,一遇災年,常有大饑。

遼河水勢洶湧,無論是渤海國還是遼國,這些年都未認真治理過,他在宋國見到的,卻是那些人有一條河,更要圍水造田,那本事,隻能說是天賦了。

可一但有那新鎮相助,圍河造堰,必能開墾良田千百,鄉民們也可以安居樂業,不受饑寒之苦,把日子過得就像新鎮一般……

郭藥師想起自己曾經問可不可以將鄉民帶到新鎮安家,王裡正當時就告知他大宋不會收攏遼國流民,三五十個還好,若是多了,遼國一但問起,宋國必會將這些人送遼國。

可是,他的鄉親們,為什麼不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不就是一個小官麼,遼主最喜歡南方玉帛珍玩,他手上也正好有幾件寶貝……

拉攏什麼耶律大石啊,郭藥師覺得,自己,似乎,好像,也可以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